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設計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設計
2.品語言,體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和理解結構復雜、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用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一百多年前,一位飲譽世界的思想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他就是卡爾馬克思!今天,就讓我們借著《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走進馬克思的人生世界!(板書)
二、重難點解決過程
(一)引入結構
過渡語:這節課我們需要解決兩個問題(板書目標)首先,讓我們看一下文章的題目——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從這個標題中的“墓前”和“講話”,我們看出這是一篇什么文章?——悼詞
過渡語:那么什么是悼詞呢?相信學完這篇文章同學們就會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
(二)、理清結構
【學習活動】找內容
過渡語:課下同學們對這篇文章進行了預習,同學們討論一下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貢獻——板書)
【學習活動】找貢獻
過渡語:很好,既然這篇文章主要是論述馬克思的貢獻。請同學們把課文再速讀一遍,找一找馬克思一生中對人類的偉大貢獻主要有哪些?(注意和課文掛鉤——達爾文一句突出了馬的發現同其一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理論貢獻 : ①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科學家) ②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剩余價值理論)
(對于歷史科學) ③其它領域都有獨到發現
備注:穿插方法點撥。(關鍵詞“發現”關鍵句——不見如此)
實踐貢獻 : ①出版進步報紙和許多富有戰斗性的小冊子 (合并同類項)
(革命家) ②在巴黎等地各組織中的工作 。
(對于無產階級) ③創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最偉大的貢獻) 。
備注:作為科學家的扣“發現”;作為革命家的強調“做”字。先板書實踐貢獻,在板書理論貢獻,引導學生說出。
過渡語:剛才這位同學總結的很好,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出來的?哦,原來他是抓住了問題的關鍵,牽牛牽住了牛鼻子。我們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要:
小結:
【方法點撥】 (板書)
①抓住關鍵段:如第二段(總評)
②抓住關鍵句:如過渡句”不僅如此”、”他作為科學家就是這樣”、”正因為這樣”……
③抓住關鍵詞:”發明了”、”還發現了”、”獨到的發現”、“小冊子”、“工作”、“創立偉大的國際工人協會”(總之,在篩選信息的時候要盡量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
【學習活動】找影響
過渡語:作為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 ,他為全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那么他的生前和死后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呢?
預設:根據學生找的先后順序作出分析。(讓學生讀)——老師看課本
過渡語:這兩段寫得都很好,好在他用詞準確、精辟。好在在結構上起到了“過渡”的作用,從而使文章的結構完整清晰。所以很明顯文章分三塊——掐頭去尾。這兩段不但寫得很好,而且還很值得品味,那么讓我們就帶著對這兩段的回味進入下一個環節——鑒賞品味本文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語言理解含義及情感
【學習活動】品語言
過渡語:下面請看文章的第一自然段,請同學們先默讀這一段,一會我找同學讀一下。(深情朗讀)
1、 作者為什么詳細交代馬克思逝世的時間?
明確:
①因為這是在葬禮上講話,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準確時間。
②交代具體時間,就強調了這是世界無產階級應當永遠不忘的時刻。
③這個具體的時間,表明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對世界無產階級都十分寶貴,飽含了對馬克思的無限崇敬與贊揚。
2、為什么要突出強調“還不到兩分鐘”? (讀)
明確:終生的所摯友就這樣靜靜地走了,恩格斯沒能陪在他身邊,抱憾終生。
3、作者寫馬克思的逝世,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靜地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而不用“停止呼吸”或“死了” ? (讀)(語境、關鍵詞)
明確:①馬克思是一個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突出了思想家的特點,又寫出了“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生命狀態。
(\"您喜愛的座右銘?\"\"思考一切。\"這是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和女兒的一次對話。這充分反映了作為思想家、科學家和革命家的馬克思一貫的性格,那就是\"獨立思考\"。人格魅力。安靜的睡著恐怕驚醒)
②這是諱飾的修辭手法,蘊涵著對馬克思的無限崇敬和深切哀悼。另外這里面還包含著作者矛盾的心情“不愿接受馬克思逝世的事實又無可奈何”(修辭)
明確:諱飾手法。諱飾,有叫做婉曲,委婉,是要表達的意思并不直截了當的說出來,而是用比較曲折的方式烘托或暗示給讀者的一種修辭方式。
過渡語:(舉個例子?例如: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著他笑,有的人就說了:你臉上又添新傷疤了。 這里“又添新傷疤了”是用了諱飾的手法暗示了孔乙己又挨打了。 又如在我們這,“人死了”表達上都往往都用“老了、走了、回去了“這些話來代替。 它所起到的作用是含蓄、耐人尋味。)
4、“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是永遠的睡著了”中破折號起什么作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讀)
明確:破折號表示補充說明,表達了作者對馬克思的無限依戀和對于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與深重的悲痛。
(馬克思病危狀況,對工作的態度)
*過渡語:除此之外,同學們能不能再找幾個你覺得意味深刻的句子。每人找一個在學案上寫出來,并說說你的理解,注意運用我剛才講的方法。找出來請同學們品一品你的觀點。(靈活機動)
【學習活動】
備用:
1、“豁然開朗”與“只是在黑暗中摸索”的含義怎樣?
明確:構成鮮明對照,襯托出馬克思發現剩余價值規律的偉大意義,表現了對馬克思的熱情贊頌和無限敬仰的感情。
2、“該是很夠了”、“也已經是幸福的了”有什么含義?
明確:該滿意,該驕傲自豪了,“但是”馬克思沒有止步不前,而是在多個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3、“衷心喜悅”、“他的喜悅就非同尋常了”說明了什么?
4、“第一次”的含義如何?
明確:突出強調了馬克思的作用、地位,在人類歷史上是最早促使無產階級覺醒并尋求自身解放的人!
5、“滿腔熱情”、“堅忍不拔”和“卓有成效”能否顛倒順序?
明確:“滿腔熱情”是對待革命事業的態度,“堅忍不拔”是進行革命斗爭的堅強意志,“卓有成效”是斗爭的成果。前兩者表明革命情操,后者表明革命成果,不可顛倒。
6、“老實說……也可以自豪”? (大丈夫的幸福,求萬世不求一生)
明確:再次突出了馬克思的偉大貢獻。
7、“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回敬”。
明確:比喻。 對敵人的極端蔑視和大無畏氣概。
8、“而我敢……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明確:對馬克思由衷的贊揚和無限崇敬的感情,是無產階級利益的集中體現。(毫無私心,人格魅力)
【方法點撥】:品味語言的途徑:①結合語境②關鍵詞③修辭手法
過渡語:剛才我們選取了第一段來品味了文章的語言,再來看看最后一句,這一句獨立成段,這有什么作用? 先找位同學讀一下。(教師范讀讀出感情)
明確:總結全文,照應開頭。(內容、結構)
對馬克思的偉大事業進行評價。表述敬仰;充滿信心。再一次表示無比哀悼的心情。
三、小結:回扣課文,這就是悼詞。
悼詞的一般結構:
(1)介紹死者逝世的時間,地點,原因,身份和職務;
(2)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績及生者對其功績的評價。
(3)表達對死者的悼念,寄托哀思,并慰問家屬。
過渡語:這就是悼詞,盡管這是一篇悼詞,但在這里我們品到得似乎并不是太多的傷痛,更多的卻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鼓舞,更多的是對馬克思的羨慕與敬意!馬克思的一生是偉大的也是美麗的,他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值得我們咀嚼的美麗.......
四、課下作業
1、仿句練習:根據學案上給出的句子,仿造例句(劃線部分)予以表述
馬克思的美麗,在于他的理論思想,他開啟了一個時代;
馬克思的美麗,在于他的革命實踐,他的斗爭卓有成效;
馬克思的美麗,在于他的意志精神,他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馬克思的美麗,在于他的人格魅力,他一生里幾無一個私敵。
馬克思的美麗,在于他的幸福觀,他的幸福屬于千百萬人。
2、寫小作文
過渡語:馬克思永遠值得我們敬仰,請同學們課下看一下第三題,馬克思在中學畢業時寫的文章,看一看他在和我們同樣大小的時候都干了些什么。并以“我該做什么”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不少于300字。
結束語
親愛的同學們:偉大的馬克思離開我們一百多年了,但他的偉大思想和人格魅力相信會永遠指引著我們走向光輝的歷程。下面讓我們一起齊讀文章的最后一段文字,和恩格斯一起來緬懷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和革命家。
板書設計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XX號說課選手,我說課的題目是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加以介紹分析。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文是魯教版第一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講讀課。本單元的話題是“跨越時空的美麗”。課文是一篇悼詞,同時也是一篇評述革命導師馬克思的歷史地位、卓越貢獻和斗爭精神的議論文。學習它對于理解馬克思為真理而斗爭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議論文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三位目標的要求,設計教學目標如下:⑴結合文體特點,提綱挈領,了解馬克思的偉大貢獻。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⑶體會課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⑷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內容連貫,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的寫法⑸走進馬克思“跨越時空的美麗”人生,汲取精神營養,提升人生境界。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培養學生運用準確嚴密的語言表達自己思想觀點的能力。
難點: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
本課教學重點是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設計用一下方法引領學生揣摩語言⑴用心誦讀,進入意境。⑵分析手法,品味語言。⑶替換對比,推敲語言。⑷揣摩重點詞語,體味語言。⑸看標點符號,讀出句子的感情。⑹角色表演,體味語言。
三、說學法:
課前預習法,小組討論法,學生展示法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
馬克思是一位偉大人物,什么樣的人物才可以稱得上偉大呢?有人這樣說,偉大的人物往往開啟一個時代。正是因為有了馬克思,才使得共產主義這個“幽靈”在歐洲徘徊,并在全球掀起了無產階級砸碎舊鎖鏈、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運動,深刻地影響了20世紀的人類生活,使人類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迄今為止人類對于社會形態的最美好的愿望和構想!為實現這一構想,馬克思傾盡了畢生的精力—今天,就讓我們借著《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走進馬克思的人生世界!
2文體及特點
⑴由標題明文體
⑵哪位同學試著給我們說說悼詞的內容
。提問、點撥:悼詞一般有四部分內容: ①介紹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時間、地點、原因、享年等。 ②介紹去世者的簡歷(生平事跡)。 ③頌揚去世者的主要業績和優秀品質肯定其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 ④給去世者以綜合評價,寄托哀思,并慰問去世家屬。
3、根據悼詞性質,歸納文本內容結構:
開頭——述其哀——悼念——悲痛
主體——贊其功——評說——敬仰
結尾——頌其德——悼念
4、學生交流喜歡的句子,并說明原因:(學生交流,教師點撥,教師指引,師生討論,注意閱讀,深刻體味,完成結構、過渡、語言、感情等,不要求全,抓住部分認真分析,教給學生方法即可)例如:
⑴作者為什么詳細交代馬克思逝世的時間?
參考:①因為這是在葬禮上講話,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準確時間。
②交代具體時間,就強調了這是世界無產階級應當永遠不忘的時刻。
③這個具體的時間,表明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對世界無產階級都十分寶貴,飽含了對馬克思的無限崇敬與贊揚。
⑵為什么要突出強調“還不到兩分鐘”?
參考:表達了恩格斯對馬克思的逝世深感遺憾的惋惜之情。
⑶作者寫馬克思的逝世,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靜地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而不用“去世了”(或“離開我們了”、“去了”、“與世長辭了”等)
參考:①馬克思是一個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最為準確,既突出了思想家的特點,又寫出了“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生命狀態。
②這是一種飾的修辭手法,蘊涵著對馬克思的無限崇敬和深切哀悼。
⑷第二段是如何總領全文的?(兩個對于)
對于無產階級 革命家實踐貢 獻(三、四、五段)
對于歷史科學 科學家理論貢 獻(六、七段)
⑸“空白”、“不久”的含義如何?
參考:“空白”、“不久”分別從空間、時間上強調了損失的“不可估量“,突出了馬克思的逝世對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對于歷史科學所造成的無可
⑹第三、四、五段是如何寫其理論貢獻的
理論貢獻 : 三、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科學家) 四、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剩余價值理論)
(對于歷史科學) 五、其它領域都有獨到發現
⑺達爾文類比的作用:
突出劃時代的意義。
⑻“豁然開朗”與“只是在黑暗中摸索”的含義怎樣?
明確:構成鮮明對照,襯托出馬克思發現剩余價值規律的偉大意義,表現了對馬克思的熱情贊頌和無限敬仰的感情。
⑼第六、七段是如何寫其理論貢獻的
實踐貢 獻: 六:概括貢獻
(革命家) 七:具體貢獻
⑽八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總結貢獻
⑾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回敬”。
明確:比喻。 對敵人的極端蔑視和大無畏氣概。
⑿“而我敢……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參考:對馬克思由衷的贊揚和無限崇敬的感情,是無產階級利益的集中體現。(毫無私心,人格魅力)
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謀私利。他有敵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敵,而是無產階級的大敵。這是對馬克思把畢生精力獻給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崇高精神品質的熱烈贊揚,也是對馬克思一生的最好總結。
⒀有感情的朗讀最后一段。
5、拓展延伸:
我們這一單元的總標題是《跨越時空的美麗》。不錯,馬克思的確給我們留下了跨越時空的美麗,馬克思的美麗體現在哪些方面?
⑴請同學們仿造例句。(陳述主體是馬克思)
例句:馬克思的美麗,在于他的理論思想,他開啟了一個時代;
仿寫:馬克思的美麗,在于他的革命實踐,他的斗爭卓有成效;
馬克思的美麗,在于他的意志精神,他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馬克思的美麗,在于他的人格魅力,他一生里幾無一個私敵。
⑵古今中外,有多少人給我們留下了跨越時空的美麗,請同學們仿寫句子(變換主體)
馬克思的美麗,不止在于他那深刻的思想,還在于他那最美好的夢想;
屈原的美麗,不止在于他那浪漫的文學,還在于他那深沉的愛國情懷;
魯迅的美麗,不止在于他那犀利的文筆,還在于他那偉岸的人格;
五、板書設計:
1、 時間,哀悼之情
2、 概括貢獻:⑴理論貢獻:3、一般規律 4、特殊規律 5、其它領域
⑵實踐貢獻:6、概括貢獻 7、具體貢獻
8、總結貢獻
9、哀悼之情
看了“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