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必修 課文完整翻譯(人教新課標)(2)
第二單元
通向現代英語之路
16世紀末期大約有5百萬到7百萬人說英語,幾乎所有這些人都生活在英國。后來,在17世紀英國人開始航海征服了世界其它地區。于是,許多別的國家開始說英語了。如今說英語的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他們有的是作為第一語言來說,有的是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
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人,即使他們所講的語言不盡相同,也可以互相交流。請看以下例子:
英國人貝蒂:“請到我的公寓(flat)里來看看,好嗎?”
美國人艾米:“好的。我很樂意到你的公寓(apartment)去。”
那么,英語在一段時間里為什么會起變化呢?事實上,當不同文化互相交流滲透時,所有的語言都會有所發展,有所變化。首先,在公元450年到1150年間,人們所說的英語跟今天所說的英語就很不一樣。當時的英語更多地是以德語為基礎的,而現代英語不是。然后,漸漸地,大約在公元800年到1150年期間,英語不那么像德語了。因為那時的英國的統治者起初講丹麥語后來講法語。這些新的定居者大大豐富了英語語言,特別是在詞匯方面。所以到17世紀,莎士比亞所用的詞匯量比以前任何時期都大。在1620年,一些英國人搬遷到美洲定居。后來,到了19世紀,有些英國人也被送往澳大利亞,兩個國家的人都開始說英語了。
最后,到20世紀,英語才真正定形。那時,英語在拼寫上發生了兩大變化:首先,塞繆爾?約翰遜編寫了詞典,后來,諾厄?韋伯斯特編纂了《美國英語詞典》,后者體現了美國英語拼寫的不同特色。
現在,英語在南亞也被當作外語或第二語言來說。比如說,印度擁有眾多講英語很流利的人,這是因為英國于1765年到1947年統治過印度。在那期間,英語成了官方語言和教育用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非洲其它國家,比如南非,人們也說英語。目前在中國學習英語的人數正在迅速增長。事實上,中國可能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英語學習者。中國英語會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嗎?這只能由時間來回答了。
第三單元
沿湄公河而下的旅程
第一部分夢想與計劃
我的名字叫王坤。從高中起,我姐姐王薇和我就一直夢想作一次偉大的自行車旅行。兩年前,她買了一輛昂貴的山地自行車,然后還說服我買了一輛(山地車)。去年她去看望了我們的表兄弟——在昆明讀大學的刀衛和宇航。他們是傣族人,在云南省西部靠近瀾滄江的地方長大,湄公河在中國境內的這一段叫瀾滄江,在其他國家(境內)叫湄公河。很快,王薇使表兄弟也對騎車旅游產生了興趣。大學畢業以后,我們終于有了機會騎自行車旅行。我問我姐姐:“我們要去哪兒?”首先想到要沿湄公河從源頭到終點騎車旅游的是我的姐姐?,F在她正在為我們的旅行制定計劃。
我很喜歡我姐姐,但是她有一個很嚴重的缺點。她有時確實很固執。盡管她對去某些地方的最佳路線并不清楚,她卻堅持要自己把這次旅游安排得盡善盡美。于是,我就知道這個盡善盡美的方式總是她的方式。我不停地問她,“我們什么時候出發?什么時候回來?”我還問她是否看過地圖。當然她并沒有看過——我的姐姐是不會考慮細節的。于是,我告訴她,湄公河的源頭在青海省。她給了我一個堅定的眼神——這種眼神表明她是不會改變主意的。我說,我們的旅行將從5, 000多米的高地出發,這時她似乎顯得很興奮。當我告訴她那里空氣稀薄,呼吸困難,而且天氣很冷時,她卻說這將是一次有趣的經歷。我非常了解我的姐姐,她一旦下了決心,什么也不能使她改變。最后,我只好讓步了。
在我們旅行前的幾個月,王薇和我去了圖書館。我們找到一本大型地圖冊,里面有一些世界地理的明細圖。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到,湄公河發源于西藏一座山上的冰川。起初,江面很小,河水清澈而冷冽,然后它開始快速流動。它穿過深谷時就變成了急流,流經云南西部。有時,這條江形成瀑布,進入寬闊的峽谷。我們倆驚奇地發現這條河有一半是在中國境內。當流出中國,流出高地之后,湄公河就變寬了,變暖了,河水也變成了黃褐色。而當它進入東南亞以后,流速減緩,河水蜿蜒緩慢地穿過低谷,流向生長稻谷的平原。最后,湄公河三角洲的各支流流入中國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