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復習提綱
時間:
欣欣2
高一歷史
侵略表現行為的動詞,所表現的特性,必須具有三大要件組成:第一,組織性。是指具有統一指揮的國家軍隊以及民間眾人所組織的團體、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非文化趨同性或文化同一性的他國、異域、異族發動武裝行為。第二,掠奪性。指武力入侵非文化趨同性或文化同一性的他國或異域、異族,并占領領土以及對被占領地人民進行財物的大肆掠奪、搶劫。第三,侵害性。對被占領地人民發起殘暴殺戮與奴役(經濟上的盤剝)。最通俗的理解,就是有組織的發起侵占,殺戮與掠奪。是廣義上和傳統意義上的"侵略"。
民主從字面上來看,代表著由人民統治。至于民主的統治方法、以及其“人民”的構成范圍則有許多不同的定義,但一般的原則是由多數進行統治。民主通常被人與寡頭政治和獨裁政治相比較,在這兩種制度下政治權力高度集中于少數人手上,而沒有如民主政治一般由廣大人民控制。民主一詞經常被使用于描述國家的政治,但民主的原則也適用于其他有著統治行為存在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