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怎樣斷句正確的技巧
斷句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功, 因為斷句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對文意的理解,斷句失誤,必然誤解文意。古書中就有一些記錄斷句不當而造成誤解文意的故事。在整體把握文言文意思的基礎上,考生可以利用以下幾種標志來幫助斷句。
文言文怎樣斷句正確的技巧
一:找虛詞,定句讀。
利用文言文中有斷句功能的虛詞來斷句。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到:"至于夫惟蓋故者,發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舊體,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見,文言虛詞(特別是語氣詞),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常見放在句首的發語詞有:夫、蓋、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語氣詞有:也、矣、乎、哉、與(歟)、焉、耶(邪)等等;出現在句中的虛詞有:于、為、則、而、以等等。當然,還有些復音虛詞(包括一些復句中的關聯詞)也是我們的好"幫手"。它們大體上都位于一句話的開頭,這些詞前一般要斷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雖然、至于、是故、向使、縱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禪山記》) 我們通過熟讀語段可知,本語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虛詞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則、則、而、而、故。這一語段,共有18處標點,可依據虛詞來斷句的就有11處之多,如果不考慮中間兩處并列詞語"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與"奇偉∕瑰怪∕非常之觀",這道斷句題基本上可以根據找虛詞的方法一次性解決了。
例〔2〕、襄子曰:"不及紂二日耳,不亡何待?"優莫曰:"桀紂之亡也∕遇湯武∕今天下盡桀也∕而君紂也∕桀紂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 這一語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虛詞有:而、焉、然;句末的虛詞有:也、也、也。找出這些虛詞,本題差不多就解決了。
1、用于句首的發語詞:夫、惟、蓋、凡、竊、敬、請、茍、若、豈、且夫、無乃等,
2、用于句末的語氣詞:者、也、矣、焉、乎、哉、與(歟)、耶、耳、邪等。
3、用于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前后都可斷句:如“嗟夫、嗟乎、嗚呼”等。
4、用于句首的時間詞前可斷句:如“頃之、未幾、已而、既而、俄而、俄、有間”等。
5、用于句首的關聯詞前面大多可斷句:如“故、故而、是故、以故、因、茍、向使、然而、無論、是以、繼而、縱使、然則、雖然、至于”等。
二、明修辭,定句讀。
借助文言文講究修辭(頂真、對偶、排比、反復等)的特點來斷句:
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
三、找名詞(或代詞),定句讀。
和現代漢語一樣,名詞或代詞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的名詞或代詞,就可以確定停頓的位置。
1、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動物名、植物名、時間等。
2、常見代詞基本有下面三種:
(1)人稱代詞: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爾、汝、女、若、乃等,
(2)疑問代詞:誰、孰、何、奚、胡、曷、惡、安、焉等。
(3)指示代詞:此、是、斯等,
四、察對話,定句讀。(緊緊抓住“曰”“云”“言”)
文言文中對話、引文常常用"曰""云"為標志,兩人對話,一般在第一次問答出現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略。遇到對話,根據上下文判斷對話雙方,來斷句。 例〔3〕、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鴻門宴》) 依總分: 例〔4〕、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樂佚游∕樂宴樂∕損矣。 (《論語?卷八》) 熟讀這句話,我們可發現句中提到了"益者三樂""損者三樂"這兩個總說的句子,繼而分別闡述各是哪三樂,也就是說這是一種總分關系,這樣問題就好辦了。
五、辨句式,定句讀。
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結構莫拆散。如:何···之有、為···所、何···為、無乃···乎等
附:文言文斷句口訣:
古文斷句莫畏難,仔細琢磨只等閑。
文段休問長與短,熟讀精思是關鍵。
章法內容全理解,始可動手把句斷。
聯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
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現。
常用虛詞是標志,更有規律供參看。
習慣句式掌握住,固定結構莫拆散。
詞性詞義要精研,語法結構幫助判。
排比對偶與反復,修辭提供好條件;
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
題目做完回頭看,根據要求細檢驗。
打牢基礎看課本,培養語感讀經典;
操千曲,觀千劍,斷句也要反復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