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強基計劃各省名額分配
目前尚未發布2023強基計劃各省名額分配情況,具體可參考2022年強基計劃各省名額分配數據:
2022年共有39所高校開展強基計劃招生,在全國31省市總招生計劃6000余人。湖北省進行強基計劃招生的高校有33所,共錄取340人;內蒙古進行強基招生,最終錄取人數58人;剩余省份招生人數可在強基招生官網查詢。
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是教育部開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為了選拔培養有志于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首先從近兩年數據來看,2021年各省省考招錄總人數達到152,358人,報名人數為5,371,491人,較于2020年招錄人數相比,招錄人數同比下跌6.3%,減少招錄人數10,264人;相較之下,報名人數2021年則是增長近24萬人!同比上漲4.6%。
參考2022年強基計劃招生名額
河南:河南省招生計劃數共計340人,理科288人,文科52人;其中清華大學招生計劃最多,為32人。
浙江:各高校強基共面向浙江省招生387人。其中清華大學招生計劃最多,為72人,其次為北京大學招生66人。
湖北:各高校強基共面向湖北省招生264人,其中清華大學招生計劃最多,為32人;其次為北京大學招生28人。
北京:共有33所高校強基計劃面向北京市招生,招生計劃數366人,其中清華大學招生計劃最多,為90人;其次為北京大學,87人。
上海:各高校強基共面向上海市招生212人,其中清華大學招生計劃最多,為45人;其次為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分別招生40人、20人。
山西:各高校強基共面向山西省招生159人,其中清華大學招生計劃最多,為18人;其次為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分別招生10人、8人、8人。
廣東:年共有32所高校強基計劃面向廣東省招生,招生計劃數239人,其中清華大學招生計劃最多,為26人;其次為中山大學(16人)、北京大學(15人)、南京大學(15人)、浙江大學(15人)、華南理工大學(15人)。
強基計劃的優點
一、招生錄取的公平性更高。
強基計劃按照高考成績和校測成績按一定比例測算后的綜合成績錄取,其中高考成績占比達85%以上,高考成績是強基計劃的入場券,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公平性,阻斷了傳統自主招生中常見的灰色交易。
二、報名限制條件少,給普通考生更多機會。
與其他特殊招生方式相比,強基計劃報名基本沒有限制,只要是高考成績超過一本線的考生都可以報名強基計劃,這就給了普通考生更多機會參與競爭。
從錄取分數來看,強基計劃需要高考和??嫉某煽兿嘟Y合,對于分數不高的同學,能與分數高的同學享有同樣的機遇。
從招生院校層次來看,強基計劃試點招生院校為36所A類雙一流院校,對于考生來說,這不但增加了一次選擇機會,也增加了一條上名校的機會。
三、教學環境和教學質量好。
高校會為被強基計劃錄取的考生制定單獨培養方案,單獨編班,配備一流師資,提供一流學習條件,確??忌谶@個班級的學習質量,畢竟是為了祖國的未來付出更大的貢獻,所以更重視教學環境和實際教學質量。
四、重視人才,生可以破格入圍。
高分數出來后,學生如果入圍,就去學校參加校測。學生分兩類。第一類,五大競賽的國家級二等獎以上,夠一本線就直接入圍;其他學生,按照高考分排序,按照招生數量的4到6倍人數入圍。
強基計劃的弊端
一、招生專業太冷門,入學后不可以轉專業。
強基計劃的主要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基礎學科人才,其主要招生專業也是在基礎學科,如數學、物理、生物、歷史、哲學等相關專業。與近幾年大火的經濟類、管理類、計算機等專業相比,以上專業聽上去就很冷。且報考強基計劃的學生入學后不能轉專業,考生報考前需要慎重考慮。
二、不能報其他志愿,填報難度大。
強基計劃志愿在普通高考志愿和提前批志愿之前,一旦報考強基計劃志愿,就不能再報考后面的提前批志愿和一批志愿了,填報強基計劃志愿時一定要慎重。
三、報名人數多,競爭壓力大。
很多人都鼓吹強基計劃是多一次錄取機會,而且是低分上名校的機會。這兩年報名的人越來越多,2020年,報名人數是130萬人次,到了2021年,就達到了180多萬人次了。估計,到了2023年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