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強基計劃報考具體時間
2023年強基計劃報名時間是:2023年4月10日至30日。
1、3月底至4月:簡章公布,網上報名
2、6月:考生參加統一高考
3、6月25日前:各省(區、市)提供高考成績
4、6月26日前:高校確定參加考核的考生名單
5、7月4日前:高校組織考核
6、7月5日前:高校折算綜合成績,擇優錄取
各高校強基計劃報名時間可能會有所不同,各高校的具體報名時間要關注高校的官網發布時間。
強基計劃報考前要做什么準備
1、考生生涯方向確認,明確強基報考意愿。家長及考生需要全面了解強基計劃招生培養政策,在做好個人生涯規劃的前提下,判斷自己是否適合報考強基計劃,明確報考意愿。
2、考生個人資料搜集。明確報考意向后,要快速搜集考生高三大考成績、排名、獲獎證書、個人綜合素質等材料。
3、專業方向確認。基于興趣愛好、學科特長、目標校優勢學科、未來規劃等因素綜合考量。專業選擇要基于考生各人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前景來選擇。
4、強基計劃政策深入研究。報名時間有限,現階段強基計劃政策研究,因此建議主要先梳理強基招錄流程、入圍規則、報名材料準備、錄取規則、校測等主要大模塊。
強基計劃的優點
一、招生錄取的公平性更高。
強基計劃按照高考成績和校測成績按一定比例測算后的綜合成績錄取,其中高考成績占比達85%以上,高考成績是強基計劃的入場券,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公平性,阻斷了傳統自主招生中常見的灰色交易。
二、報名限制條件少,給普通考生更多機會。
與其他特殊招生方式相比,強基計劃報名基本沒有限制,只要是高考成績超過一本線的考生都可以報名強基計劃,這就給了普通考生更多機會參與競爭。
從錄取分數來看,強基計劃需要高考和校考的成績相結合,對于分數不高的同學,能與分數高的同學享有同樣的機遇。
從招生院校層次來看,強基計劃試點招生院校為36所A類雙一流院校,對于考生來說,這不但增加了一次選擇機會,也增加了一條上名校的機會。
三、教學環境和教學質量好。
高校會為被強基計劃錄取的考生制定單獨培養方案,單獨編班,配備一流師資,提供一流學習條件,確保考生在這個班級的學習質量,畢竟是為了祖國的未來付出更大的貢獻,所以更重視教學環境和實際教學質量。
四、重視人才,生可以破格入圍。
高分數出來后,學生如果入圍,就去學校參加校測。學生分兩類。第一類,五大競賽的國家級二等獎以上,夠一本線就直接入圍;其他學生,按照高考分排序,按照招生數量的4到6倍人數入圍。
強基計劃的弊端
一、招生專業太冷門,入學后不可以轉專業。
強基計劃的主要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基礎學科人才,其主要招生專業也是在基礎學科,如數學、物理、生物、歷史、哲學等相關專業。與近幾年大火的經濟類、管理類、計算機等專業相比,以上專業聽上去就很冷。且報考強基計劃的學生入學后不能轉專業,考生報考前需要慎重考慮。
二、不能報其他志愿,填報難度大。
強基計劃志愿在普通高考志愿和提前批志愿之前,一旦報考強基計劃志愿,就不能再報考后面的提前批志愿和一批志愿了,填報強基計劃志愿時一定要慎重。
三、報名人數多,競爭壓力大。
很多人都鼓吹強基計劃是多一次錄取機會,而且是低分上名校的機會。這兩年報名的人越來越多,2020年,報名人數是130萬人次,到了2021年,就達到了180多萬人次了。估計,到了2023年會更多。
走強基計劃容易錄取嗎
不算容易。
很多同學認為走強基計劃會比普通高考容易錄取,但是并不是這樣,因為強基計劃本身報考條件就比較高,首先高考成績得超過一本線,其次還需要擁有在省級比賽或五大學科競賽的獲獎記錄,能報考強基計劃的考生實力都不弱。
同時強基計劃雖然對于考生的綜合素質有所考量,但是也要看考生們在考試時的發揮來決定,競爭壓力依然較大,而且只能填報一所高校,依舊存在落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