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散文3篇
我的高考散文:身心高度的和諧調節
在高考沖刺的最后二十天,需要我們的熱情來保證。重溫一下自己最積極最投入的學習狀態,重溫一下我們開學時的豪言壯語,重溫一下我們的高三誓詞……被學習“折磨”的心,也會逐漸的被熱情激活的。高三的學習和生活應該是中學生活最苦最累的,熱情,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我們的承受能力!
沖刺階段,目標更加清晰!潛力也將激發,熱情到來的時候,無堅不摧!
要保持對自己的高度自信。
高三堅持到這一步,也是自己信心最容易動搖或更加堅定的時刻。保持對自己的高度自信,才能讓自己付出的每一份努力發揮到極致。
經過一次考試,一名同學的成績不夠理想,然后信心受挫,開始懷疑自己,最終導致了第二次考試仍然滯后不前……不用說,信心受挫是病因。(勵志名言 xuexi.5time.cn)換個角度,其實無論成績考出來如何起伏,只要你前一階段的學習是積極投入的,只要你擁有對自己的自信,你所學的內容一定比以前多了,你對知識的熟練程度一定高了,對答題的經驗策略一定更豐富了……那還有什么理由不自信呢!
保持高度的自信,我們才能把眼光放的長遠一些,我們才能不被眼前的小小障礙所羈絆。就目前的二十天的沖刺來說,高度的自信才能成就沖刺階段和對手的對決!
基礎是出現奇跡的關鍵
沖刺階段若干同學看到的是別人如何如何好,受自己自我放大的負面因素影響……只看到了青枝綠葉,卻忽略了那些不起眼的根基——基礎。基礎才是出現奇跡的關鍵。
每一道題目都要包含對多個知識點的考察,這些知識點都來自我們的課本,并且,這些知識點絕對不是難度都很高的。也就是說,基礎性的知識點所占的比例是很高的。既然如此,沖刺階段就更離不開對基礎知識的加強。
加強基礎的方式有多種,可以按部就班的參照復習的順序,逐一排查、記憶;也可以通過做題,就題目里面檢查出來的問題對癥下藥。前者需要的時間要充足,后者可能會出現題目考查不到知識點不易發現。但無論哪一種方式,檢查出來的問題必須及時解決,否則,功虧一簣。
基礎打好了,才具有“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才具有沖刺的基礎。
沖刺離不開科學的訓練。
知識掌握的優劣,必須通過實戰(考試),或模擬實戰(訓練)才能得到檢驗。科學的訓練,就是不要僅僅為了做題而做題,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開動腦筋去思考。
比如做一道題目,在讀題的時候就要積極的去思考需要用到的知識點有哪些,怎樣建立相互間的聯系,怎樣才能綜合體現這道題的解題思路,有沒有“陷阱”;用到的知識點自己掌握的如何,平時老師講解這些知識點的時候有什么需要特別注意的……這些過程說起來多,但在基礎比較熟練的同學看來,也就是幾秒鐘的時間,這樣過一遍后,解題的過程就比較清晰了,這是審題的過程!
具體解題時更要集中精力,尤其注意哪些身體過程中沒發現,解題過程中出現的“靈感”,最好先在草稿紙上“布陣”,然后添枝加葉,檢查無誤后在抄寫到卷面上,這樣也能保證卷面的整潔、規范。
認真對待每一次考試或訓練,認真審題、認真答題、認真書寫、認真檢查……正如沖刺過程中踏出的每一步,落地有聲,踏實有力!
百米沖刺,需要運動員調動自己所有的細胞,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需要對重點這一目標的高度渴望,需要身心高度的和諧調節……二十天的沖刺,學習上需要的正是如此!
當你有了要沖刺的欲望的時候,二十天,創造奇跡不是奇跡!
我的高考散文:對話高考
昨天和一高中生聊天,說到馬上就要面臨高考。她說自己現在非常迷茫、心神不定、困惑不堪,許多同學都要選擇復讀,自己不知道該不該也去復讀。我告訴她:你的第一只腳還沒有邁出去呢,就想著第二只腳怎么走,這樣的操之過急是很容易摔跤的。她又問道我當年高考時是怎樣的情形,對這個問題我思想了許久。
10年的高考,我有些漠不關心。10年的高三,經常的逃課,晚自習沒去過,參考書沒翻過,就在6月6日的晚上,還在網吧里打著穿越火線。這樣的高考,注定是要失敗的,與其說是漠不關心還不如說是力不從心。10年的高考,在考場上做著白日夢。一晃,四年過去了,對這幾年的高考情形,更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可是,人有時候總是違心的,明明不想去追溯的往事在心底卻泛起了一層漣漪。10年的高考,刺痛著衰弱的神經,因為不曾努力,所以走錯道路。
她又接著問過,如果給你一次復讀的機會,你是否會好好珍惜。我是這樣回答她的,是發自肺腑之言:如果真的給我一次復讀的機會,我肯定會去努力,因為在這四年的時間里我看盡了自己的不足、不如意、不求上進。我未曾和我的高中同學一樣享受過大學生活,我的青春被葬送在一個謊言中。所以,為現在所蒙蔽的欺騙,現在所面對的譏諷,有或沒有一次復讀的機會,我都要努力,都要學習,都要上進,都要珍惜。
她追問道假如你復讀之后面對高考會不會感到緊張、惶恐或不安呢?我思量了許久這樣回答:如果現在的我去復讀之后參加高考,我會毅然而然地棄考。從內心深處,我渴望著從來時的路上重新走過,彌補曾經的錯失與失意。可是,這些年來又看到了的太多。在多少的日日夜夜里我曾經堅信過“高考改變人生、高考改變命運”的話,這并不是我思想多么的覺醒,而是周邊的人、生活的形勢耳渲目染地讓我不得不承認。家長、親人、學校、老師以及社會給高考渲染的凝重而神圣的面紗,讓一次考試變得不再是考試了,直接給戴上了“成敗、榮辱、命運”的桂冠,所以我受之不起。讓我重新去爭搶千軍萬馬擠過的窄門,我情愿逃之夭夭。如果有一天,高考在中國不再是如此撼天動地不可一世的話,即使我是80歲的老翁,也會背起年輕的書囊。何謂成敗、榮辱、命運,全然和一次考試、一次機會、一件壯舉是掛不上鉤的,它們存在在平凡的每一天,它們存在在每個人的靈魂深處,家長、學校、社會不應該給出那樣的定義。何時高考讓考生感到輕松愉悅而不是緊張惶恐,我個人猜想中國的教育事業會向前邁進一大步。
她感嘆道:如果高考真的僅僅只是一場普普通通的考試,那該有多好啊!我淡淡地一笑:我在這里是癡人說夢,該面對的還是要勇敢去面對,調整好心態,放下包袱。那不是黑色六月,我們所過的只是一個普通的周六周日,你要面對的只是一場考試。即使是失敗了,我相信你前行的路上依舊會花開燦爛。
多少個不情愿,但還是要祝福你們,參加高考的學子們,愿你們調節好心態,正視未來。
我的高考散文:祭高考文
是時,窗外風雨大作,夏曉幽夢中,突現萬馬齊爭獨木橋,猝然驚醒,冷汗仍浹背。遙憶往昔崢嶸,過日高考,辭去已有一年之久了,遂作此文以祭之。
至童稚時入學,歷高考時,已歷十二年光景,十二年寒窗,只為在此一朝大展宏圖。求學之路固然艱辛,但此路卻通光明之巔。求學之路,重在造人之精神。一入此道,須全部青春熱血投入,亦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而不思沉靜,受世俗庸擾,亦不能有所作為也。
常思吾求學之道,亦喜亦憂,亦苦亦甜:喜,明理知解而為喜;憂,不懂意何解,問何答而為憂;苦,五更起,三更眠,暴寒耐暑,空食少饑而為苦;甜,握獎狀,接獎金,榜上有名而為甜。學堂之上,細聽師授之道;私下里,自悟科學之理,勤加苦練,方才至此。試曾想某入名牌重點,又該付出何等心血。
每每念及高考,仍陣陣寒意襲來。由師領入場,望人頭攢動,殺氣彌漫,斗志昂揚,正襟危坐,待號角一響,執筆上陣,廝殺一場。始握卷,戰戰兢兢,顧此慮彼,一點一滴,絕不放過。疆場之上靜無風,只聽沙沙手書其卷之聲,不感身外六月酷暑,使出渾身解數,書平生之所學,展自身之所能,抒平生之所志,為斯志奮力拼殺。待到鳴金收卷,愜意交卷,長舒心中之氣,卻不知早已汗流浹背,身心俱疲,只待出榜之日,望吾之名。
古人之科舉考試,成就功名,春風得意,錦衣還鄉,登科入地;今人豈不是相同?步入大學,精益求精,專攻術業,學有所成,亦如此矣。今人常言八股科舉殘害多少仁人志士,豈不知今日高考亦損傷多少青春少年。今日亦高考之終日,亦不知有多少學子有此同感。遂抒吾感,以表吾心,蓋不能囊括全宇,亦能共鳴部分同志。望天下萬千高考學子共金榜題名,鵬程萬里。望來日之高考,理德兼備,史政人文兼顧,樹家之精英,國之棟梁。斯吾志之永固兮,海枯石爛永無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