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教學設計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教學設計
聯系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兩個總特征,是我們認識和觀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本框內容是對第一框內容的延續,第一框是從原理的角度說明世界永恒發展的,而本框則是從方法論角度說明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讓學生領悟發展的觀點,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本框內容主要分了兩目。第一目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重點要讓學生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懂得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對事物發展的前途充滿信心;還要懂得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勇敢迎接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與挫折。第二目是做好量變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重點是讓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必須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性,著眼于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量的積累,踏踏實實,埋頭苦干,還要抓住機遇,果斷促成事物的質變,推進事物發展。
二、學生分析
學生此前已學過唯物論的基本知識,和辯證法部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一課,本課作為前一節課的方法論,學生學習本課有一定的延續性。此部分內容與生活密切相關,學生學習將有一定的興趣;聯系的觀點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這對初學哲學,對哲學、世界觀、方法論關系不是很明確的學生來說,在學習上有一定難度。
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結合高二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緊密聯系學生思想和社會實際,設疑問難,循序漸進,用豐富而生動的現實材料來引出和論證相關觀點。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精神,課前準備充分,課上組織討論,提高認識,并將思想認識內化,避免空洞說教和簡單灌輸。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識記: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系統的含義與特征。
2、理解系統優化的方法;綜合性思維方式。
3、運用:舉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運用相關原理,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才能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最優目標;運用所學知識,剖析生活實例,說明如何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培養和鍛煉綜合性思維,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使學生初步具有堅持和把握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的能力,初步具有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學習和生活的能力。在處理問題時,既要看到整體與部分之間的聯系又要看到它們的區別,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學會運用綜合性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和處理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方法分析現實生活中的現象,可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典型事例的分析,幫助學生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及綜合性思維方式等知識點的思路與方法。
2、采用“三個一”授課思路,即教師善于挖掘課程資源,要求學生課前預習準備一個學習提綱、找一則時政或事實素材、提一個疑難問題,教師緊扣此資源與其他資源整合進行授課的教學思路。
3、組織學生分組探究學習,引領學生培養自主創新精神與實踐的能力,以及培養集體主義的意識與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樹立整體意識,培養全局觀念,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或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體,融入社會。
2、堅持系統優化的方法,統籌考慮,優化組合。鍛煉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樹立集體主義觀念,是這一課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最終落腳點。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2、整體和部分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3、掌握系統優化的思維方法。
五.教學過程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展示文字材料 : 2012年6月,財政部等多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確定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通知》明確,中央財政對試點城市私人購買、登記注冊和使用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和純電動乘用車給予一次性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
2、播放視頻材料: 《新能源汽車,看上去很美》
合肥成為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一年來,使用新能源汽車的人越來越多,記者采訪電動公交車乘用者及電動車私家車主,人們在對新能源汽車環保、節能,運行平穩,無躁聲優點認可的同時,也對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呈觀望與期待的態度。
那么,新能源汽車能否戰勝傳統汽車成為車市主流呢?我們現場來辯一辯,
組織一場課堂辯論賽。
辯一辯:正方:新能源汽車能取代傳統汽車;
反方:新能源汽車不能取代傳統能源汽車。
操作流程:
①組織辯論賽
公布辯題,分組,選出正反方辯手,辯手在本組收集辯論觀點及資料做準備。主持人介紹辯論賽分為三部分,第一階段:雙方陳述各自觀點 ,第二階段:自由辯論,第三階段:陳詞總結,每位辯論的同學發言時間一分鐘。宣布比賽開始。
正方學生主要圍繞新能源汽車的優點和傳統能源汽車的一些缺點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比如新能源汽車環保、節能,運行平穩,無躁聲,政府現在也很支持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而傳統能源汽車高油耗,高污染等。
反方學生組圍繞新能源汽車推廣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傳統能源汽車目前占據的優勢進行分析,比如,新能源汽車相比傳統汽車動力不強,性能不好,車的款型也少,目前的配套設施不多,充電等很不方便;可傳統汽車已經發展了很多年,各方面很完善,等等。
②老師點評正反方的表現并總結升華
引導學生分析出新能源汽車是新事物,傳統高污染高消耗的汽車是舊事物,從而明確新舊事物的含義和判斷標準;從新能源汽車和傳統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得出結論——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同時分析當前新能源汽車存在的問題和傳統汽車存在的優勢,引導學生明確,新事物的發展都要經歷一個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過程,從而得出結論,新能源汽車代替傳統能源汽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③現場調查:假如你買汽車,會選擇哪一種?
學生各抒己見,紛紛論述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進行適時的總結,引導學生用發展的觀點看待生活中的問題。
引導學生熱情支持新事物的成長,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同時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樹立這樣的觀點:保護環境,節約能源。
④問題探究:從自然科技領域到社會歷史領域,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這對我們生活的啟示是什么?
學生可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學習、生活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行分析,聯系實際,理解哲理,內化為自己的認知,從而對未來充滿信心;同時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勇敢的接受困難與挫折的考驗。
⑤感悟升華:配樂詩歌欣賞《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
不順心時暫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
快樂之日就會到來。
我們的心兒憧憬著未來,
現今總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既逝,
而那逝去的將變為可愛。
通過一篇很熟悉的詩,讓學生領會哲學就在身邊,來自于生活,又指導生活,進一步讓學生感悟自己正處于人生的成長階段,人生路上難免遇到挫折,要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二、做好量變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
情境設置(一):觀察與思考
選出優秀辯手,進行頒獎——氣球。由優秀辯手當堂演示吹氣球,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氣球發生的變化,思考氣球的爆炸是不是突如其來的?
直觀、形象,由感性到理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與體驗,初步感知量變和質變的含義,并初步明確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過渡:就像氣球的爆破不是突入其來的,它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其實,一個人的成長也是如此,也需要一個點滴積累的過程,現在,我們把目光投向2011年備受媒體關注的運動員——王濛!王濛八歲開始練習滑冰,由一名普通運動員成長為世界冠軍,與鄧亞萍、王楠、張怡寧、伏明霞、郭晶晶并列成為獲得奧運金牌最多的中國運動員。特別是在溫哥華冬奧會上一人獨得3枚金牌,讓我們一起再來回顧那激動人心的時刻!
情境設置(二)
1、觀看視頻:王濛在冬奧會奪冠場景《怒放的生命》
多少次跌倒在路上,多少詞次折斷翅膀,多年的艱苦訓練,成就今天的多金王!!讓我們一起走進王濛,解讀王濛奪冠的秘密。
問題探究:
(1) 多少次跌倒在路上,多少次折斷翅膀……王濛的成功取決于什么因素?這說明了什么哲理?
(2)已經是三連冠的王濛有沒有就此停止自己前進的腳步?這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3) 王濛的奪冠經歷給我們什么啟示?
操作流程:
①學生自主探究,合作釋疑。
一組合作探究第一個問題,分析王濛的成功不是一日之功,而是多年來點滴積累的結果,沒有多年的艱苦訓練,就沒有王濛的今天。
二組合作探究第二個問題,如今站在短道速滑頂端的王濛沒有就此停止自己的腳步,王濛在保加利亞世錦賽又獲得雙料冠軍。
三組、四組同學探究第三個問題,由對王濛事例的分析聯想到個人的成長歷程,談談對自己的啟示。
②學生展示合作成果,教師引領提煉。
在第一問中,學生通過對王濛成功的因素進行分析,得出結論,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通過第二問王濛下一步目標的分析,引導學生明確量變到質變并不意味著事物發展的終結,而要在新質的基礎上,又開始新的量變,由此推動事物不斷向前發展。
第三問由王濛的成功,談談對自己的啟發,培養學生“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的精神,又要不失時機地捉住機遇,促進質變,推進事物發展。
2、文字材料:《漫長回歸路》
王濛因“青島斗毆門” 事件被取消國家短道速滑隊隊員資格,取消參加國際、國內比賽資格。
此后王濛只身前往加拿大接受訓練,11月5日返回黑龍江省隊繼續訓練,積極做著復出準備。但是,25日國家體育總局冬管中心公布了參加世界杯日本站和上海站的名單,備受關注的王濛榜上無名,這意味著王濛將無緣明年1月在吉林省進行的第十二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年內恐怕復出無望。
冬管中心相關人士向記
者表示,王濛將來要想重返國家隊,繼而重返世界短道速滑的巔峰水平,必須付出相當艱苦的努力,如果王濛能通過刻苦訓練,找回昔日的狀態,那么國家隊將來肯定會給她證明自己實力的機會。
王濛漫長的回歸路,又讓你感受了什么呢?
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認識和感受,得出結論: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但是并不是只要有量變就發生質變,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同時要不失時機地捉住機會,促進質變,推進事物發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回歸路是漫長的。
本課小結:
從整體上把握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即世界是永恒發展的,要求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以上兩點又分別講述了發展的普遍性,發展的實質,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做好量變的準備,促進事物的質變等知識。
《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知識點總結
1、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注意:如果具體一點的話,要看材料中能否體現因果聯系和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但一定先把普遍聯系的觀點答上。可以說,聯系的觀點在解題時是最常用的觀點,但切忌亂聯系。
聯系的客觀性要求我們尊重聯系,反對兩種錯誤觀點:(1)用虛構的主觀聯系代替事物的真實聯系;(2)無視聯系的客觀性,取消本來存在的聯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聯系無法改變(盡管規律性的聯系無法改變),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客觀聯系建立新的具體聯系。
注意:關于聯系的觀點經常考查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關系,涉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科學發展觀、沙漠化、沙塵暴、氣候變暖、退耕還林、退田還草等熱點問題。在回答時可以和唯物論部分的尊重規律、認識論部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利用規律等問題相聯系。
2、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首先要搞清發展的實質,然后答出用發展觀點看問題的三個要點:(1)把事物如實地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2)明確事物處于怎樣的階段和地位;(3)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其中第三個觀點與現實結合更為緊密。
3、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源泉、根本動力,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要求我們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既要重視內因的作用,也不能忽視外因的作用。
注意:入世、擴大內需政策、改革開放、下崗職工轉變再就業觀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問題均可與此要點相結合。
4、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因此,質變更重要)。要求我們(1)堅持適度原則;(2)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3)重視量的積累。
注意:上述三點分開考查的概率較大。要特別注意“十六大”報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戰略。
5、事物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三點理由略),但發展道路是曲折的(三點理由略)。要求我們既要堅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準備走曲折的路。
注意:凡是不容易做成的事情都要聯系此要點,比如入世、申奧等的艱辛。既然不容易做成的事情往往也是需要經過長期量的積累的事情。這樣4和5兩個道理思考時就可以統一起來了。
6、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們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敢于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全面分析矛盾,堅持兩分法,防止片面性。
7、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們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8、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學會正確地認識事物,學會科學的工作方法。
9、主次矛盾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既要善于抓住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又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次要矛盾。
10、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看了“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