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復習題(2)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2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
沈從文在北京
面對姐夫田真一的質問,沈從文說:“在鄉下做老總有出息?可是我怎么做下去?六年中我除了對被殺的和殺人的留下個愚蠢殘忍的印象,什么都學不到!……我想讀點書,半工半讀,讀好書救救國家。這個國家這么下去實在要不得!”
聽了沈從文一番話,田真一不覺微笑著,極誠懇地對沈從文說:“好,憑你這點膽氣,就有資格來北京城住下。可是我得告訴你,既為信仰而來,千萬不要把信仰失去!”
沈從文住在酉西會館里,開始來北京后第一階段的自學。每天早上吃兩三個饅頭、一點泡咸菜,就一頭扎進京師圖書館。到了冬天,北京氣溫降到零下十幾度,沈從文仍然穿著薄薄的單衣。圖書館不開門的日子,他便呆在會館里,鉆進被窩,看隨身帶來的那本《史記》。
后來,在自己的“窄而霉小齋”里,沈從文開始無日無夜地伏案寫作。投出后的文章卻如石沉大海。
1923年12月,魯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發表了題為“娜拉走后怎樣”的演講。他說:“自由固不是錢所能買到的,但能夠為錢而賣掉。”
魯迅所說的危機,其時正降臨到沈從文身上。
深秋的北京,刮起大風,塵沙遮天蔽日,昏黃的陽光在空中凄慘慘地閃爍,沈從文獨自彳亍街頭,又是一天沒有吃東西了。一支奇怪的隊伍從他身邊走過。最前面的是一個軍人模樣的人物,手里搖搖晃晃舉著一面小白旗,身后跟著七八個面黃肌瘦、衣衫襤褸的同胞。
拿旗的人打量著沈從文,無所謂地笑笑說:“跟我們走, 有飯吃。”沈從文便跟到隊伍后面。隊伍在一處停了下來,然后人們依次到一張桌子前面押按手印。快輪到沈從文時,他瞧見了放在桌子上供人畫押的表格,趕緊悄悄離開了隊伍,帶著失望轉回他的“窄而霉小齋”。
他明白,那個舉白旗的人物,是招兵的,跟在他身后的同胞正準備去賣身當兵。他暈乎乎地走著,心里涌起悲憤,同時纏夾著理不清的混亂。
1924年冬,沈從文于百般無奈中, 懷著一絲希望,寫信向郁達夫傾訴自己的處境。11月13日,郁達夫來看望沈從文了。這一天,外面正紛紛揚揚下著大雪。郁達夫推開了那間“窄而霉小齋”的房門。沈從文身穿兩件夾衣,用棉被裹著兩腿,坐在桌前,正用凍得紅腫 的手提筆寫作。
郁達夫默默地聽了沈從文傾訴自己來北京的打算和目前的處境,瞧瞧沈從文的神色,郁達夫一切都明白了。 他站起身來,將脖子上的 一條淡灰色羊毛圍巾摘下,撣去上面的雪花,披到沈從文身上。然后邀請沈從文一道出去,在附近一家小飯館吃了頓飯。結賬時,共花去一塊七毛多錢。郁達夫拿出五塊錢付了賬,將找回的三塊多錢全給了沈從文。一回到住處,沈從文禁不住伏在桌子上哭了起來。
半個世紀以后,郁達夫的侄女郁風拜訪沈從文時,兩人曾談及這件往事。郁風說:“沈先生對我說這話時已經是70多歲的老人了,但他笑得那么天真,那么激動,他說那情境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三個月后,沈從文在《晨報副刊》上發表了散文《遙夜——五》。文章敘述了自己乘公共汽車的一段經歷,在將自己與有錢人的對比中,訴說自己窘迫的處境和內心感受到的人生痛苦和孤獨。這篇文章被北京大學教授林宰平看到了。他托人找到沈從文,邀他到自己家去談天。這陌路相逢的一老一少,談了整整一個下午。得林宰平介紹,沈從文終于得到了一份工作——去香山慈幼兒園圖書館做了一名辦事員。
1980年,美國一位學者金介甫在北京訪問沈從文時,曾這樣問他:
“您為什么1922年來北京?”
“我想獨立。”
“我并不是為吃飯和做事來北京的!”
到1926年,他的作品已經獲得了較多的發表機會,沈從文走完了最初階段的創作歷程。
(選自 《沈從文傳》有改動)
1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 )(3分)
A.看到當時軍隊殺人成風的惡行,沈從文離開了湘西。他在北京開始求學和寫作,但不久生活的艱辛讓他開始對生活絕望。
B.由于饑餓、貧窮,有人為了有口飯吃,而選擇了賣身當兵。這與沈從文通過半工半讀的方式去救國的想法矛盾,所以他只好忍著饑餓,悄悄離開了。
C.“深秋的北京,刮起了大風……凄慘慘地閃爍”既交代了當時惡劣的氣候,又烘托出了沈從文在北京城追求奮斗時的孤獨無助和生活上的凄苦。
D.文章采取插敘的方式,真實再現了沈從文與郁達夫侄女的對話,以及美國學者對他的采訪,這對塑造沈從文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12.談到“魯迅所說的危機,其時正降臨到沈從文身上”,這里的“危機”指什么?這句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13.在談到與郁達夫的交往時,沈從文“笑得那么天真,那么激動,他說那情景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請簡要分析其原因。(8分)
14 .在湘西時,沈從文做的是“老總”,但他卻跑到北京忍饑挨凍,受凍受寒。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請結合全文回答。(8分)
第Ⅱ卷(表達題)
四、語言文字運用(19分)
15.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3分)
A.馬金鳳幼年從藝時嗓音毫無優勢,后來卻以清亮馳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悅耳,她81年的舞臺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尋的奧秘啊!
B.“魔幻現實主義大師”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名著《百年孤獨》,一度在國內各大書店杳無蹤跡,據說是因為版權問題。
C.《笑傲江湖》一劇的男主角被撤換的消息早已不脛而走,日前制片主任在記者招待會上證實了這一說法。
D.經過我國航天科學家們曠日持久的科研攻關,負載著國人千年夢想的“嫦娥一號”踏上了38萬公里奔月的漫長之旅。
16.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3分)
A.某制藥公司在北京、上海、重慶等地分別設立了辦事處,主要推銷用于治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的該公司生產的膠囊。
B.中國政府已與包括加拿大、意大利、印度、希臘在內的多個國家簽署防止盜竊、盜掘和走私文物的雙邊協議,各國將共同致力于促進文物返還的國際合作。
C.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項目,耗時數年的潛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絕不是一個人的戰斗,而是一場指向整個人類的戰斗。
D. 這次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行,參加論壇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論壇期間就環境保護、人才培養、普及教育等眾多議題為期兩天發表意見并進行各種交流。
17.用簡明的語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填在方格中,表述中不得出現具體數字。(6分)
發展前景 人數 百分比
部分網絡語言會進入漢語詞典 336 26.7
網絡語言會代替傳統語言 84 6.7
網絡語言經過規范,會進入日常生活 818 64.9
網絡語言最終會消亡 22 1.7
(摘自《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09》)
從上表可以看出,除極少數人認為網絡語言最終會走向消亡外 (不超過30個字), (不超過30個字),甚至還有小部分人認為個性化的網絡語言會逐漸取代傳統的語言。
綜上所述,被調查者對網絡語言的態度: (不超過30個字)。
18、把下面的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句話(只填寫序號)(3分)
①湖中,清波柔浪,那是水在流動。 ②山上林木蔥蘢,四季常綠,山在流動之中,見濃濃的綠色向湖中傾斜。 ③岸上,峰巒起伏,那是山在流動。 ④湖中千島錯落,水環島轉,水在流動之中,將濃濃的綠色擁上島峰。 ⑤于是,你會覺得那流動的既是山、是水、更是彌漫在山水之中的春色。 ⑥走進微山湖風景區,你會強烈感到你進入了一個流動的世界。
19、請仿照下面的示例,運用一種修辭方法,編寫下面一則魔鬼詞典的詞義。(4分)
示例:①外語老師:校園里最早與國際接軌的人。
②紅筆:老師手中的執法工具。
③小紙條:教室里的移動電話。
成績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寫作(60分)
2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個人想要成為用劍的高手,就去找一位劍術大師。他問:“我努力練習多少時間能成為高手呢?”大師說:“10年。”他又問:“如果我不吃不睡24小時不斷地刻苦練習,那需要多少時間呢?”大師說:“30年。”“為什么呢?”“因為你忘記了做這件事的樂趣所在。”
要求:準確理解材料的意義指向,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2015-2016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復習題答案
一、客觀題(24分,每題3分)
1 2 3 4 5 6 11 15 16
B C D A B C C D B
二、主觀題(96分)
現代文閱讀
1.B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義的能力。
解析:將“也許后者才是”(第6段中)的或然判斷誤為“還在于”的實然判斷。曲解原意。
2.C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解析:偷換概念。選項中后一個“藝術批評”不同于原文的“嚴肅的可正面評價的藝術批評”。
3.D命題立意: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
解析:“只要……就……”的說法不僅絕對而且無據。
文言文閱讀
答案:
譯文:
郭太 字林宗,東漢太原介休人。出身寒微。父親死得早,母親想要他去縣里做事。林宗說:“大丈夫哪能從事這種下賤的工作呢?”就辭掉不去。跟成皋屈伯彥學習,三年畢業,博通群書。擅長說詞,口若懸河,聲音嘹亮。游于洛陽,開始 見河南尹李膺,李膺大加贊賞,于是結為好朋友,名震京師。后來回到故鄉,士大夫諸儒生送到河邊,有幾千輛車子。郭林宗只與李膺同船過河,送行的眾賓客望見他倆,如神仙一般。司徒黃瓊征召,太常趙典舉有道。有人勸郭林宗出為官的,林宗回答說:“我晚上觀看天象,白天考察社會人事,天命要廢棄的,是不可支持的。”于是,他都沒有應。天賦有知人之明,喜歡獎勵教育讀書人。身長八尺,容貌魁梧奇偉,寬衣大帶,周游郡國。曾經在陳、梁間行,遇雨,巾一角折墊起來,當時人也學著故意折巾一角,叫做“林宗巾”,為人所敬慕大都是這樣。有人問汝南范滂說:“郭林宗是怎 樣一個人呢?”范滂說:“隱居像介子推一樣不違反母親的意旨,出仕像柳下惠一樣,貞忠而不矯情絕俗。天子不能把他看做臣仆,諸侯把他看做朋友。我就不知道他的其它情況了。”后來母親去世,有至孝的名聲。郭林宗雖然善于鑒識人物,品評人物,但不作激切而深刻的談論,所以宦官專政也不能傷害他。黨禍興起,知名之士大多遭其害,只有郭林宗和汝南袁閎得以幸免。于是閉門教授,學生以千計。
建寧元年(168),太傅陳蕃、大竇武被宦官害死,郭林宗在野外號哭,極為悲痛。因嘆聲說:“人死了,國家也危險了。‘烏鴉不知落在那個人家的屋上啊'。”(是說王業不知當何所歸。)
第二年春,在家去世,終年四十二。四方之士一千多人來送葬。志同道合的人于是共刻石立碑,蔡邕作碑文,既成,對涿郡盧植說:“我作的碑銘多啊!都有些感到慚愧,只有郭有道碑無愧色呢。”
郭林宗所舉薦選拔的官員,都如他所鑒定的。先言后驗,大家都佩服他。后來喜歡品鑒人物的,或附會增加夸張之,所以多了一些華而不實和怪誕不稽之詞,又像卜相之書。今錄其明明白白見效于事實的,寫在篇尾。
古詩閱讀
答案:
8.這首詩塑造了一個奔波仕途、懷才不遇、內心愁苦、思念家鄉的詩人形象。/ 他自嘲自己為斗粟而奔走仕途,虛度人生,無計建功立業,只能以詩抒懷;寒食時節,人在旅途,看到天上歸雁,空中飛絮,耳聞雜亂鶯啼,更是倍添愁苦、無限落寞。(5分;其中總述3分,加點的關鍵詞或其近義詞任意答出三個即可;結合詩句簡要分析2分)
9.最后一聯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楊花不懂人事,隨風飛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無人理解,無法排遣。/ 飛絮漫天營造了一種凄迷的景象,以景襯情,更讓詩人感覺心境悲涼。/ 楊花倚風輕狂,比喻小人得志,與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對比,流露出自己對世事的不滿。(6分;答出任意一點給3分,其中“手法”1分,“賞析”2分)
10.古詩默寫
1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2吞聲躑躅不敢言。
3使我不得開心顏。
4人事音書漫寂寥。
5 露腳斜飛濕寒兔。
6久作長安旅。
11.答案:C
A項,“生活的艱辛讓他開始對生活絕望”有誤。由全文看,沈從文生活窘迫,后來內心有過黯淡,甚至悲憤,但未曾絕望。
B項,對沈從文離開原因的分析有誤,他離開是因為看清了這是在畫押賣身當兵,這與他追求獨立、讀書 救國的思想相矛盾。
D項,“再現了沈從文與郁達夫侄女對話”錯誤。
12.答案:危機指經濟上的危機。(2分)作用:表明當時沈從文生活上的極度窘迫;引出下文,沈從文在饑餓中幾乎要跟著招兵的人去賣身畫押。(4分)
13.答案:①與郁達夫侄女的談話使沈從文想到了當年郁達夫對他的幫助和慰藉。②那個時候是沈從文生活最窘迫,內心最孤獨痛苦,最需要慰藉的時候。③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依然讓沈從文滿懷感激。(每點2分,表達準確流暢1分)
14.答案:贊成沈從文的做法。他這樣做,是有著高遠的理想基礎的,他是為了能夠讀好書,去救國家。這表現出他好學,銳意進取的一面。在舊部隊中學不到想學的東西,就毅然離開,即便吃苦,也堅持追求。這是一個有理想、有信仰的人的做法。一個人要獨立,不能只為吃飯著想,要為信仰而奮斗。
15.答案:D
A項“耄耋之年”‚“耄”是八九十歲的年 紀,泛指老年;“耋”是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耄耋之年”意為七八十歲的年紀,形容年壽很高,根據后面的“她81年的舞臺生涯中”這個內容可知本句使用恰當。
B項‚“杳無蹤跡”‚“杳”是遠得看不見蹤影。“杳無蹤跡”意為一點蹤跡都沒有,指不見行蹤,不知去向,與本句要表達的在國內各大書店找不到《百年孤獨》這本書的意思符合。
C項“不脛而走”意為沒有腿卻能跑。比喻不待宣傳、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在本句中用來形容“《笑傲江湖》一劇的男主角被撤換的消息”使用恰當。
D項“曠日持久”,指長期持續下去或耗費時日拖延得很久,含貶義。用來形容科研人員的攻關不恰當。
17.答案:1、大部分人認為網絡語言經過規范,會進入日常生活 。
2、不少人認為部分網絡語 言會進入漢語詞典 。
3、是比較寬容的,同時期待對網絡語言做進一步規范。
18.答案:⑥③①②④⑤ 按總說、岸上、湖中、山上、總說思路。
19.答案:略。魔鬼詞典的特點:第一,幽默諷刺。第二,短小精悍。第三,富含修辭。第四,富含哲理。
三、作文。(60分)
20.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寫作指津】
這道作文題材料所敘述的是一位想成為用劍高手(有理想)的追求練劍速度(求高效)的學劍者與劍術大師之間的對話。對話精彩之處在于兩組對比:一組是“努力”練習,花費10年工夫;一組是“不吃不睡24小時不間斷地練習,反而要用30年工夫。從表面看,后者肯定要比前者更“珍惜”時間,更花費心血,更刻苦勤奮,但成為高手的時間卻是前者的三倍。這兩 組對比所反映的現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師一語道破“因為你忘記了做這件事的樂趣所在。”這便明確地揭示出成功與樂趣、效率與樂趣之間的因果關系,而這幾種因果關系恰好就是作文材料想要告訴我們的立意指向——
①樂趣助你成功。你可以寫樂趣對于事業成功,對于專業成長,對于學業進步的意義和作用,或敘或議,敘則具體描寫,議則深入分析。
②有樂趣才能高效率。這一立意就要從樂趣與高效之間的條件關系,或因果關系的角度展開描述或議論,前者內含因果,后者揭示因果,在具體敘述或深刻分析中彰顯你對樂趣與高效之關系的認知。
此題如果僅僅抓住兩組對比立意作文的話,極容易形成偏題,因為兩組對比所揭示僅僅是如何科學利用時間的問題,這個角度的思考和立意并不是不可以,但扣題不是很緊,因為偏離了命題材料核心意旨和立意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