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和力》的復習提綱指導
物體都受到一個向下的力,這個力就是重力。重力是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或壓力。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有關五年級上冊科學第四單元《運動和力》的復習提綱,歡迎大家參閱!
《運動和力》的復習提綱指導
一、基礎知識
1.力都是豎直向下的。一定的拉力能夠使靜止的小車運動起來,拉力越大,小車運動得越快。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用力;要使物體運動得更快,必須對物體用更大的力。
2. 橡皮筋、彈簧這樣的物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形狀很容易改變,在形狀改變時,它們會產生一個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這個力叫彈力。彈力是物體形狀改變時產生的要恢復原來形狀的力;用橡皮筋作動力的小車,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多,橡皮筋的彈力越大,作用時間越長,小車行駛速度越快,行駛距離越遠;橡皮筋繞的圈數越少,行駛速度越慢,行駛距離越近。衣褲松緊帶、票夾、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樣的彈簧都是利用了物體的彈力。
3. 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噴氣式飛機、火箭、氣墊船都是靠噴氣發動機產生的反沖力運動的。
4. 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越大,伸得越長”的特征制成的;科學技術上統一規定用“牛頓”作力的單位,簡稱“牛”,用“N”表示。人們生活中習慣用“克”、“千克”來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大小。1牛約等于 100克的力。
5. 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運動時,兩個物體的接觸面會發生摩擦,運動物體要受到一種阻礙運動的力,這種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接觸面的光滑程度、物體的重量和物體運動方式(滾動還是滑動)有關。接觸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體越重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摩擦力越小,對于相同的物體,滾動摩擦力小,滑動的摩擦力大。
6. 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一個物體,剛好能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對我們有時是有用的,有時是有害的;當摩擦力對我們有利的時候我們要適當增大摩擦力,當摩擦力對我們有害的時候需要減小摩擦力。
7. 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在“0”位置。(2)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數量,因此要先估計重力大小。
8. 我們用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一個物體,剛好能使這個物體運動起來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運動的物體失去動力后自己會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時,總是有摩擦力伴隨著。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運動,有滑動和滾動兩種方式。滾珠軸承是一種將滑動變為滾動的裝置。
9. 自行車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輪胎、腳蹬的表面、剎車橡皮、鏈條、手柄(設計花紋或增加壓力);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軸、中軸、后軸、腳蹬的軸、大小齒輪與鏈條(安裝滾珠或加潤滑油)。
10. 怎樣設計能使賽車時速達到300千米以上,同時要盡量做到平穩、安全?(賽車的設計特點)(1)要設計力量很大的發動機;(動力要大)(2)設計流線型車身,使阻力減到最低;(空氣阻力要小)(3)車身重心很低,輪與輪之間的距離較寬,可以使行駛穩定;(不會翻車)。(4)輪胎很寬,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輪胎不打滑)
二、簡答:
1.生活中哪些運動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答:樹上的蘋果往下落、向上拋的球最重要落回到地上、從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處流、水桶對手的拉力、書包對肩部的壓力等。
2.生活中哪些地方應用了彈力?
答:衣褲松緊帶、票夾、弓箭、拉力器、撐桿跳高、跳水、各式各樣的彈簧等。
3.生活中運用反沖力運動的物體有哪些?
答:飛機、火箭、煙花;動物中的烏賊也是用反沖力運動的。
4.列舉彈簧測力計的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作用。
答:提環(便于手握)、彈簧(用伸縮來表示力的大小)、指針(指示力的多少和大小)、刻度板(讀出力的多少和大小)、掛鉤(掛被測量的物體)
5.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答:接觸面的狀況(光滑程度)、物體的重量、物體的運動方式(滑動或滾動)、相對運動速度等。
6.列舉生活中增大(或縮小)摩擦力的實例。
答:增大摩擦力:運動鞋底的花紋、汽車輪胎上的花紋、雨雪天車輪上安裝防滑鏈、籃球表面上印有花紋、在結冰的路上鋪上稻草等。
減小摩擦力:拉鏈打蠟、車輪作成圓的、溜冰鞋上安裝滑輪、給自行車飛輪加潤滑油、門鎖不好轉時添加點機油等。
7.氣球噴氣為什么能推動小車運動?
答:氣球里的氣體噴出時,會產生一個和噴出方向相反的推力,這個力叫反沖力。氣球小車就是被反沖力推動的。
8. 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重力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答:(1)拿起測力計,先檢查指針是不是在“0”位置。(2)讀數時,視線與指針相平。(3)測量的力不能超過測力計刻度標出的最大數量,因此要先估計重力大小。
9. 自行車上哪些部件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部件是需要減小摩擦力的?
答:增大摩擦力的:前后輪胎、腳蹬的表面、剎車橡皮、手柄(設計花紋或增加壓力);減小摩擦力的:前軸、中軸、后軸、腳蹬的軸、大小齒輪與鏈條(安裝滾珠或加潤滑油)。
10.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需要什么條件?怎樣使物體運動得更快?
答:要使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物體施加一個力;要使物體運動得更快,必須對物體施加一個更大的力。
11.拉力大小與小車運動有什么關系?
答:拉力越大、小車運動速度越快,運動距離越遠、拉力越小、小車運動速度越慢,運動距離越近。
12.橡皮筋在車軸上纏繞的圈數與小車運動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答:小車行駛的距離與橡皮筋在車軸上纏繞的圈數有關系,在橡皮筋彈力范圍內,橡皮筋纏繞的圈數越多,小車行駛距離越遠;纏繞的圈數越少,小車行駛距離越近。
三、實驗設計
1. 重力大小與小車運動
實驗名稱:重力大小是怎樣影響小車運動的?
實驗材料:小車、細繩、墊圈、計時器
相同條件:除重力外的其他條件(如小車、細繩等)
不同條件:重力(指墊圈個數)
實驗過程:①標明小車運動的起點和終點,每次實驗都要從起點開始,終點結束;②從掛一個墊圈開始,一個一個增加墊圈,直到小車可以動起來;③再多個多個地增加墊圈,觀察和記錄小車的運動變化。
實驗現象:小車從不動到運動,而且一次比一次速度快。
實驗結論:重力越大,產生的拉力越大,小車運動速度越快;重力越小,產生的拉力越小,小車運動速度越慢。
2.橡皮筋纏繞的圈數與小車行駛的距離
實驗名稱:橡皮筋纏繞的圈數與小車行駛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實驗材料:小車、橡皮筋、尺子
相同條件:除橡皮筋纏繞圈數外的其他條件(如:小車、橡皮筋、尺子、纏繞方向等)
不同條件:橡皮筋纏繞的圈數
實驗過程:①把橡皮筋一端固定在車架上,每次都從起點開始運動;②從纏繞橡皮筋一圈開始,一圈一圈增加橡皮筋纏繞的圈數,找到使小車運動的最少圈數;③放開小車,在小車停止后量出小車行駛的路程,記錄下來;④改變橡皮筋纏繞的圈數,做好記錄。
實驗現象:小車從不動到運動,隨著橡皮筋圈數的增加,小車一次比一次行駛得遠。
實驗結論:橡皮筋纏繞的圈數越多,產生的彈力大,小車行駛的速度越快,行駛的距離越遠;橡皮筋纏繞的圈數越少,產生的彈力小,小車行駛的速度越慢,行駛的距離越近。
3.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光滑程度的關系
實驗名稱: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光滑程度的關系
實驗材料:細線、彈簧秤、文具盒、毛巾
相同條件:除接觸面光滑程度的其他條件(如:文具盒的重量、體積、形狀,彈簧秤、細線、拉文具盒的速度等)
不同條件:接觸面光滑程度
實驗過程:①將細線的一端固定在彈簧秤的掛鉤上,另一端固定在文具盒上;②在光滑的桌面上輕輕拉動文具盒,找到剛好能使文具盒動起來的力,記錄下彈簧秤的讀數,重復多做幾次;③在桌面上鋪上一條干燥的毛巾,在粗糙的毛巾上輕輕拉動文具盒,并找到剛好能使文具盒動起來的力,做好記錄,重復多做幾次。
實驗現象:在光滑的桌面上拉文具盒用的力比在毛巾上文具盒用的力小。
實驗結論:接觸面越光滑,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就小;接觸面越粗糙,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就大。
4. 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的關系
實驗名稱:摩擦力大小與物體重量的關系
實驗材料:細線、彈簧秤、文具盒
相同條件:除重量外的其他條件(如:接觸面的光滑程度、文具盒的體積、形狀,彈簧秤、細線、拉文具盒的速度等)
不同條件:文具盒的重量
實驗過程:①將細線的一端固定在彈簧秤的掛鉤上,另一端固定在文具盒上;②在桌面上沿水平方向緩緩拉動文具盒,找到剛好能使文具盒動起來的力,記錄下彈簧秤的讀數,重復多做幾次;③把文具盒內裝滿東西,稱出文具盒的重量,在桌面上沿水平方向緩緩拉動文具盒,并找到剛好能使文具盒動起來的力,做好記錄,重復多做幾次。
實驗現象:拉動裝滿東西的文具盒用的力比不裝東西的文具盒用的力大。
實驗結論:物體越重,物體運動受到的摩擦力越大;物體越輕,物體運動受到的摩擦力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