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通用學習方法 > 復習方法 >

《化學反應原理》的復習提綱(2)

時間: 欣欣2 復習方法

  第二節 燃燒熱 能源

  一、燃燒熱

  定義:在25℃,101kPa時,l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叫

  做該物質的燃燒熱。 單位:kJ/mol 。

  物質燃燒放出的熱 = 該物質的量 X 該物質的燃燒熱

  概念要點:

  (1)在25℃,101kPa時,生成穩定的化合物。

  (2)燃燒熱通常是由實驗測得的。

  (3)可燃物以1mol作為標準進行測量。

  (4)計算燃燒熱時,熱化學方程式的系數常以分數表示。

  二、中和熱

  1.定義:在稀溶液中,酸跟堿發生中和反應而生成1molH2O,這時的反應熱叫做中和熱。

  概念分析:

  (1)條件:稀溶液。

  (2)反應物:酸與堿。(中學階段,只討論強酸和強堿反應的中和熱)

  (3)生成物及其物質的量:1molH+與1mol OH- 反應生成 1molH2O。

  (4)放出的熱量:57.3kJ/mol

  三、中和反應反應熱的測定

  1.我們利用什么原理來測定酸、堿反應的反應熱(也稱中和熱)呢?

  Q = m c Δt? ①

  Q: 中和反應放出的熱量。

  m:反應混合液的質量。

  c:反應混合液的比熱容。

  Δt:反應前后溶液溫度的差值。

  m的質量為所用酸、堿的質量和,測出參加反應的酸、堿質量相加即可;c 需要查閱,Δt可用溫度計測出反應前后的溫度相減得到。

  酸、堿反應時,我們用的是它的稀溶液,它們的質量應怎樣得到?

  量出它們的體積,再乘以它們的密度即可。

  Q =(V酸ρ酸+V堿ρ堿)·c·(t2-t1) ②

  本實驗中,我們所用一元酸、一元堿的體積均為50 mL,它們的濃度分別為0.50 mol/L和0.55 mol/L。由于是稀溶液,且為了計算簡便,我們近似地認為,所用酸、堿溶液的密度均為1 g/cm3,且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熱容為 4.18 J/(g·℃)

  已知 V酸=V堿=50 mL。

  c酸=0.50 mol/L c堿=0.55 mol/L。

  ρ酸=ρ堿=1 g/cm3

  c=4.18 J/(g·℃)

  請把以上數據代入式②,得出Q的表示式。其中熱量的單位用kJ。得出結果。

  Q = 0.418(t2-t1)kJ ③

  ③式表示的是不是該反應的反應熱?是中和熱嗎?為什么?

  ③式不是該反應的反應熱,因為反應熱是有正負的,中和反應放熱,故其ΔH為“-”。中和熱是稀的酸、堿中和生成1mol水的反應熱,而50 mL 0.50 mol/L的鹽酸與50 mL 0.55 mol/L 氫氧化鈉反應后生成的水只有0.025 mol,故③式表示的也不是中和熱。

  該反應的中和熱應怎樣表示呢?

  《化學反應原理》中段考試復習提綱(有些表格圖片貼不上,稍后整理) - 韓東輝化學教育在線 - 韓東輝化學教育在線

  實驗儀器與藥品:

  大燒杯(500 mL)、小燒杯(100 mL)溫度計、量筒(50 mL)兩個、泡沫塑料 或紙條、泡沫塑料板或硬紙板(中心有兩個小孔)、環形玻璃攪拌棒。

  0.50 mol/L 鹽酸、0.55 mol/L NaOH溶液

  實驗步驟:

  1.在大燒杯底部墊泡沫塑料(或紙條),使放入的小燒杯杯口與大燒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燒杯之間填滿碎泡沫塑料(或紙條),大燒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紙板)作蓋板,在板中間開兩個小孔,正好使溫度計和環形玻璃攪拌棒通過,如下圖所示。

  問:大、小燒杯放置時,為何要使兩杯口相平?填碎紙條的作用是什么?對此裝置,你有何更好的建議?

  兩杯口相平,可使蓋板把杯口盡量蓋嚴,從而減少熱量損失;填碎紙條的作用是為了達到保溫隔熱、減少實驗過程中熱量損失的目的。若換用隔熱、密封性能更好的裝置(如保溫杯)會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2.用一個量筒量取50 mL 0.50 mol/L鹽酸,倒入小燒杯中,并用溫度計測量鹽酸的溫度,記入下表。然后把溫度計上的酸用水沖洗干凈。

  問:溫度計上的酸為何要用水沖洗干凈?沖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燒杯?為什么?

  因為該溫度計還要用來測堿液的溫度,若不沖洗,溫度計上的酸會和堿發生中和反應而使熱量散失,故要沖洗干凈;沖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燒杯,若倒入,會使總溶液的質量增加,而導致實驗結果誤差。

  3.用另一個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溫度計測量NaOH溶液的溫度,記入下表。

  問:酸、堿混合時,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燒杯而不能緩緩倒入?

  因為本實驗的關鍵是測反應的反應熱,若動作遲緩,將會使熱量損失而使誤差增大。

  4.把溫度計和環形玻璃攪拌棒放入小燒杯的鹽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燒杯(注意不要灑到外面)。用環形玻璃攪拌棒輕輕攪動溶液,并準確讀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溫度,記為終止溫度,記入下表。

  問:實驗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質的量比為何不是1∶1而是NaOH過量?若用HCl過量行嗎?

  為了保證0.50 mol/L的鹽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 mol/L NaOH溶液,使堿稍稍過量。若使鹽酸過量,亦可。

  5.重復實驗兩次,取測量所得數據的平均值作為計算依據。

  《化學反應原理》中段考試復習提綱(有些表格圖片貼不上,稍后整理) - 韓東輝化學教育在線 - 韓東輝化學教育在線

  你所測得的數據是否為57.3 kJ/mol,若不是,分析產生誤差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

  ①量取溶液的體積有誤差(測量結果是按50 mL的酸、堿進行計算,若實際量取時,多于50 mL或小于50 mL都會造成誤差)

  ②溫度計的讀數有誤。

  ③實驗過程中有液體灑在外面。

  ④混合酸、堿溶液時,動作緩慢,導致實驗誤差。

  ⑤隔熱操作不到位,致使實驗過程中熱量損失而導致誤差。

  ⑥測了酸后的溫度計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測堿的溫度,致使熱量損失而引起誤差。

  問:本實驗中若把50 mL 0.50 mol/L的鹽酸改為50 mL 0.50 mol/L醋酸,所測結果是否會有所變化?為什么?

  會有所變化。因為醋酸為弱電解質,其電離時要吸熱,故將使測得結果偏小。

  問:若改用100 mL 0.50 mol/L的鹽酸和10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所測中和熱的數值是否約為本實驗結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沒有失誤)?

  否。因中和熱是指酸與堿發生中和反應生成1 mol H2O時放出的熱量,其數值與反應物的量的多少無關,故所測結果應基本和本次實驗結果相同(若所有操作都準確無誤,且無熱量損失,則二者結果相同)。

18358 主站蜘蛛池模板: 美人鱼的电影| 坏种2| 视频h| 盒饭餐盒图片| amari| 北京卫视今晚的电视剧是什么 | 艾希曼| 刘洋演员| 我和大姨子| 失魂家族| 美少女尿裤子| 布谷鸟 电影| 七度空间卫生巾图片| 最新欧美电影| 母亲电影韩国完整版免费观看 | 黄色网址视频免费| 全球高考图片| 麦子叔| 今天是你的生日bb伴奏正谱| 猿球崛起| 五年级上册白鹭笔记| 纪念碑谷3| 荒笛子简谱| 冷血惊魂| 舞娘电影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电影| cctv5+体育台节目表| 好像怎么造句 二年级| 电影大事件| 忍石| 藏文作文| 生长因子是结痂前用还是掉痂后用| 赫伯曼电影免费观看| 谍变1939全部演员表| 欧美日韩欧美日韩| 漂亮女教师hd中字3d| 欧美变态sososo另类| 成年人看的免费视频| 罗马之春| 婚后三十年电视剧剧情介绍| 柴碧云| a级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