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人口教學設計 中國的人口優秀教案
《中國的人口》教學設計
在課標中蘊含著對學生各種數據及統計圖表、人口分布圖的判讀能力的要求,也蘊含著對學生地理分析能力的要求,故而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能力的訓練與滲透將成為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此外,也涉及到了新課標的總課程目標中的一些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如“增強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知識與技能要求中的“了解人類所面臨的人口問題,初步認識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
(二)教學內容
本節屬湘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章《中國的疆域與人口》的第三節內容,主要介紹中國的人口數量、增長情況、分布及人口問題等幾個方面的內容。本節是對學生進行“兩史一情”教育的重要內容。人口國情是我國最基本,也是最基礎的國情,它對我國的資源、環境、產業特別是農業的影響十分深遠。因而理解中國的人口突出特點、產生的問題及應對措施,對學生學好中國地理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本節知識點較少,內容簡單,便于掌握,教師可充分利用本節內容的教學,幫助一些七年級地理學得較差的同學重樹學好中國地理的信心與學習興趣。
(三)學情分析
人口知識及問題在各類媒體、以往的教材中大量出現,學生應對本部分知識十分熟悉,教師可不必大量講析,學生便可理解。在本節中大量應用了統計圖表,但這一知識在七年級數學中已做了詳細的介紹,故而讀圖特別是一些簡單的統計圖,不成為本節的重點講授的內容。
初中生正處于思維從形象向抽象過度的時期,且八年級學生正處在青春發育期,比較燥動,因而對于這種比較枯燥的理論課,應適當加入一些比較深動的例子,來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印象。
對主要來自農村本校的學生而言,八年級學生也正處在學習兩極分化的階段,出現了一部分學地理的能力較差的學困生,同時學生的討學思想已漸漸表露出來,即學習積極性不高。因而要讓全班同學都動起來,在課堂中有所得十分困難;要讓一些對地理有興趣、學得好的學生在課堂中吃飽、吃好,這也有難度。
(四)設計思路
古人云:“授人于魚,不如授人于漁。”教學的目的應該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與學習的習慣,教是為了不教,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在本堂課中,主要采用先學后教的“三導式”(導學、導疑、導練)教學模式,即先利用學習資料,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教師進行心要的學法指導后,學生圍繞教材開始自學,并完成學習資料中的“導學練習”,教師從中了解學生預習的情況,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然后教師根據學生預習情況,結合教學目標進行精講,做到“學生會的不講,大部分學生會的少講,學生不會的、重難點知識精講,之后結合學習目標和板書進行小結全課;最后用一頁16開的練習進行鞏固。從而達到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將課堂的主體還給學生,大大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知道我國人口的數量與增長情況,理解我國人口問題產生的原因及為此制定的基本國策。
2、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口分布的概況。
過程和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閱讀“人口分布圖”和“人口增長曲線圖”等地理圖表的能力,以及計算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等。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養成正確的對待人口問題的態度和價值觀,樹立科學的人口觀。
三、教學重點:
我國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
四、教學難點:
$來&源:人口發展要同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承載量相協調的科學人口觀的樹立。
五、教學方法:談話法、探究學習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六、教學媒體:學習資料(每位學生一份)、多媒體課件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在課上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中國人滿為患的圖片和漫畫,問:學生以上圖片反映了什么現象?從而導入本課。
[展示學習目標,指導學法]
1、分發學習資料,學生朗讀學習目標
2、指導學生結合教材解析學習目標,即知識要點:人口的數量、增長、產生問題及對策、分布概況等四點,記憶為主;技能與能力要求:學會看各種統計圖表
3、教師進行學法指導:
①復習讀圖的三步驟(圖名、圖例與注記、主圖)
②要求:先通讀課本相關內容及教材中所配的各種圖表,對一些重要的知識劃起來;再結合教材完成學習資料中的導學練習。
[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13分鐘左右)
學生按要求進行自學,完成導學練習。
教師巡視,督促個別學生進行自學,指導有困難的學生,了解學生在預習情況,為下一環節的精講做好準備。對一些速度快的學生,特別是對一些有進步的學生進行必要的表揚與鼓勵,催促一些較慢的學生抓緊時間。
布置一些完成任務的學生思考:
[教師精講](18分鐘左右)
[小結本課]
結合學習目標,將板書中的劃線部分內容刪除,讓學生一起再填一遍,進行總結。
[當堂鞏固](10分鐘左右)
學生先獨立完成鞏固練習,之后對答案。因練習很基礎,沒有準備講析的,但仍要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和學生提出的要求進行必要的講評。
《中國的人口》知識點總結
眾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人口12.95億,占世界人口1\5以上,我國人口增長較快。我國的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我國的人口2005年1月6日為止,我國人口為13億,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21%,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的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35人,是世界人口密度的3倍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由于人口基數大,每年新增人口1200萬左右。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區是西藏自治區,其簡稱藏。人口密度最大的省是江蘇省,簡稱蘇。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級行政區是澳門。①我國人口的國情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決定了我國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人口密度=該地區的總人口數(人)/該地區的總面積(平方千米))
2、人口地理界線:從黑龍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騰沖縣。此線西北面積57%,人口僅占6%,此線東東南人口面積占43%,人口占96%。我國人口空間分布特征:東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東南多,西北少。為了使人口增長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資源、環境的條件相適應,我國政府把計劃生育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我國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我國人口的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是我國人口政策的基本內容。具體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多民族的大家庭
1、 民族構成: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數的92%,其它55個民族占總人口的8%,所以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600多萬人,人口400萬以上的民族有:回族、維吾爾族、、蒙古族、藏族、壯族、彝族、土家族、滿族、苗族。
2、 民族分布: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漢族的分布最廣,遍及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為集中,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3、 民族政策:平等、團結、互助、民族區域自治。
看了“中國的人口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