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答題技巧講解(2)
三、高考歷史答題思路要規(guī)范
答題思路的規(guī)范是基于前面第二種規(guī)范要求的,即在認真審題和分析題目的基礎上。我們既要注意在平時答題當中的一些答題套路和“公式”,也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形成正確的作答思路。
(一)題目有明確的答題角度限定。如:中國古代強調“家齊而后國治”,這種觀念的經濟和思想基礎是什么?這類問題因為題目要求做了明確的答題角度限定,因此我們只能從題目的限定角度“經濟”和“思想”兩個角度回答問題。
(二)題目沒有明確的答題角度限定。如:“結合時代背景分析變化的原因。”題目要求在分析原因是沒有明確的答題角度的限定,只是要求“結合時代背景”分析,對于這類題目,“根據時代背景”、“根據當時社會情況”等分析,我們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明確題目要求中的時代背景大概的實踐范圍,二是根據時間范圍聯系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社會習俗、政府政策等角度思考。
注意:歷史學科基本的要素為時間,因此大家無論在回答任何題目時都要在時間上做一個準確的判斷。沒有時間就沒有歷史,也就沒有了歷史學科,也就不可能對任何歷史問題作答了。
(三)根據題目的“核心詞”或“答題語”形成答題思路:
原因(背景):主觀—客觀;必要性—可能性;政治—經濟—文化等角度;
影響(評價):積極—消極;直接——深遠等;
作用:由近及遠,直接—間接——深遠等。
變化(趨勢):由……到……;越來越……等
(四)其他答題基本思路:
1、先材料后所學知識;
2、先材料表層信息后概括性語言;
3、先史實后結論,史論結合等。
四、高考歷史答題規(guī)范
高考采用網上閱卷方式,因此同學們在卷面上的呈現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書寫要規(guī)范:盡量認真書寫,保證閱卷老師能夠看清所寫內容,堅決杜絕潦草,書寫潦草是對自己的最大的不負責任,此外字盡量要大一點;
(二)序號化、提示化、段落化:平時考試中,大家擔心答不到得分點上,所以寫了大量的文字。應該說,多答是應當提倡的,但是要由兩個基本的保障:
一是不能因為大量的文字書寫造成無法完成題目和分析題目,二是不能因為大量的文字書寫造成卷面極亂,“淹沒了”關鍵信息;三是我們所提倡的是“得分點”要多但不是在一個店后面補充大量的解釋性文字。為確保卷面整潔,提倡大家在平時的考試當中做到以上“三化”。
(三)語言表述學科化、準確化。大家要明確,高考閱卷采用“按點得分”原則,即有相關得分點給分,所以要盡量避免“大白話”,應當用相關的學科語言答題。
五、高考歷史考核目標下幾類設問答題方法總結
(一)獲取和解讀信息:依據材料概括”或“依據材料指出”
這類題目在考核目標的表述中已經告訴我們如何回答問題了:
1、理解試題提供的圖文材料和考試要求;(認真研讀材料,盡量理解材料;“考試要求”即題目要求,建議大家首先審題,帶著問題閱讀材料,這樣就能使得我們在閱讀材料的過程當中由較大的目的性)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獲取有效信息;(認真閱讀材料,找出材料中心;或者對材料進行分層,在卷面上對相關信息進行圈劃和批注。注意要求里面的“最大限度”。)
3、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在前面閱讀材料的基礎上,根據材料各層次概括;或者分析材料各各層次哪些信息是時間特征描述,哪些是時間原因表述,哪些是事件結果或意義表述)
對材料信息的解讀和概括時,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先材料表層信息后概括性表述;
二是回答過程當中做到:點要全,最大限度獲取信息。
(二)論證和探討問題
這類題目的難度較大,但是只要掌握了做題的基本方法,也能輕松應對。探討和論證問題由兩種基本類型:
1、 類型一:使用批判、借鑒、引用的方式評論歷史觀點
【例1】選擇其中的一種觀點論證:“關于“新政”中的社會保障措施,有人認為主要是為克服危機而采取的臨時性措施,有人認為主要是為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制而進行的長期性制度建設。請選擇你認同的一種觀點并簡要說明理由。(5分)
作答方法:
(1)選取其中一種觀點(回答時首先點明同意第一種還是第二種觀點,勿放在論述后和不加選擇,選擇觀點即可得1分)
(2)對所選擇觀點進行論證。在論證的過程中一是要依據所學知識,二是要注意材料信息的利用即考核目標所說的“借鑒、引用的方式進行評論。比如此題中如果選擇”臨時性措施”,則應當充分注意到在前面材料中“以工代賑、發(fā)放失業(yè)救助金、實行緊急救助等措施”都屬于臨時性為克服經濟危機而采取的措施。
選擇第二種觀點則可以“借鑒、應用”材料中“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法令,搶先養(yǎng)老制度和失業(yè)保險制度”等措施都屬于制度性建設。
【例2】對觀點進行判斷然后論證;
作答方法:
(1)明確對觀點的態(tài)度,反對或同意,對或者錯。(判斷)
(2)如果同意材料觀點,則直接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直接論證;如不同意材料觀點,首先要批駁材料觀點,提出自己的觀點,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論證。(即批判、借鑒、引用的方式評論歷史觀點;)
2、類型二:運用判斷、比較、歸納的方法論證歷史問題;
【例2】“父母在,不遠游”的觀念曾對中國傳統家庭生活產生過重要影響。在現代社會中,你如何看待這一觀點。
此題實際是對一個歷史現象進行評價。在“看待、認識、看法、評價”一種歷史現象時我們要采取一分為二辯證的方法認識,既要看到一種歷史現象的積極意義,又要看到一種歷史現象的局限。
看了高考歷史答題技巧講解還看:
1.高考歷史解析題的答題技巧
2.高考歷史答題技巧
3.2015年高考歷史高分答題技巧
4.高考歷史高分答題技巧
5.2016高考歷史答題思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