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會計》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今天學習啦小編分享了《預算會計》形成性考核冊答案,一起來學習。
《預算會計》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一、名詞解釋:
1、預算會計:是以預算管理為中心的宏觀管理信息系統和管理手段,是核算、反映和監督中央和地方預算以及事業單位,行政單位收支預算執行的會計。
2、事業單位會計:是以事業單位自身發生的各項經濟業務為對象,記錄和反映事業單位自身的各項經濟活動及其結果的專業會計,是預算會計的組成部分。
3、行政單位會計:我國各級國家機關以及接受國家預算撥款的單位用來核算,反映和監督預算執行的會計,稱為行政單位會計。
4、財政總預算會計:是各級政府部門核算、反映、監督政府預算執行和財政周轉金等各項財政性資金活動的專業會計。
5、會計前提:又稱會計假設或會計假定,是指組織會計核算工作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
6、會計要素:是對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的基本分類,它是會計對象的構成和具體化。
7、會計交接:是指前后會計人員的工作交接。
8、會計檔案:是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和會計報表等會計核算的專用材料。
1、未達賬項:是指單位與銀行之間有關收、付轉的結算憑證、在傳遞時有先有后,往往會發生一些收付款項一方已入賬,而另一方未收到憑證尚未記賬的現象。
2、應繳預算款:是指事業單位應繳給國家預算的款項。
3、事業基金:是指事業單位擁有的非阻定用途的凈資產,主要包括滾存結余資金等。
4、固定基金:是指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占用的基金。
5、專用基金:是指事業單位按規定提取、設置的有專門用途的資金。
6、事業結余:是指事業單位各項非經營收支相抵后的余額。
7、經營結余:是指事業單位經營收支相抵后的余額。
8、財政補助收入:是指事業單位按核定的預算和經費領報關系從財政部門取得的各類事業經費。
9、上級補助收入:是指事業單位從主管部門和上級單位取得的非財政補助收入。
10、上繳上級支出:是指事業單位按規定標準或比例上繳上級單位的支出。
11、基本建設支出:是指事業單位列入基本建設計劃,用國家基本建設資金或自籌資金安排的固定資產新建、擴建和改建形成的支出。
12、經營支出:是指事業單位在專業業務活動及其輔助活動之外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發生的支出。
1、暫付款:是行政單位在業務活動中與其他單位、所屬單位或本單位職工發生的臨時性待結算款項。
2、應繳財政專戶款:是指行政單位按規定代收的應上繳財政專戶的預算外資金。
3、暫存款:是行政單位在業務活動中與其他單位和個人發生的待結算款項。
4、撥入經費:是行政單位為完成其擔負的行政任務,按照經費領報關系,由財政部門或上級主管部門撥入的預算經費。
5、預算外資金收入:是指財政部門按規定從財政專戶核算撥給行政單位的預算外資金和部分經財政部門核準不上繳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而直接由行政單位按計劃使用的預算外資金。
6、其他收入:是指行政單位按規定收取的各種收入,以及其他來源形成的收入。
7、經常性支出:是指行行單位為維持正常運轉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務發生的支出。
8、專項支出:是行政單位為完成專項或特種工作任務發生的支出。
9、經費支出:是指行政單位在業務活動中發出的各項實際支出數,是向上級主管部門辦理支出報銷的依據,是行政單位會計的主要核算對象。
10、撥出經費:是指行政單位按核定預算撥付所屬單位的預算資金。
11、外匯匯率:外貨幣金額折合為人民幣的折合率為外匯匯率。
12、匯兌損溢:調整后的各外幣人民幣余額與原賬面余額的差額就是匯兌損溢。
1、財政性存款:是財政部門代表政府所掌管的財政資金。
2、預撥經費:是用預算資金預撥給用款單位的款項。
3、財政周轉金放款:是直接貸付給用款單位的財政有償資金。
4、借出財政周轉金:是指上級財政部門借給下級財政部門用于周轉使用的有償資金。
5、待處理財政周轉金:是指周轉金放款超過約定的還款期限,經審核已經成為呆賬,但尚未按規定程序報批核銷的財政周轉金。
6、預算結余:是財政收支的執行結果。
7、財政收入: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根據法令和法規所取得非償還性資金,是一級財政的資金來源。
8、一般預算收入:是通過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計劃組織的由國家支配,納入預算管理的資金。
9、補助收入:是上級財政按財政體制規定或因專項需要補助給本級財政的款項。
10、上解收入:是按財政體制規定由下級財政上交給本級財政的款項。
11、調入資金:是為平衡一般預算收支,從預算外資金結余調入預算的資金,以及按規定從其他渠道調入的資金。
12、年終結算:各級財政要在年終清理的基礎上,結清上下級財政總預算之間的預算調撥收支和往來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