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概論考試試題及答案
政治學概論考試題目
一、單項選擇題
1.政治的最初含義是
A.城邦 B.帝國
C.共和國 D.君主國
2.二戰后西方政治學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制度研究法 B.法律主義研究法
C.行為主義研究法 D.歷史主義研究法
3.由氏族直接產生的家庭婚姻形式是
A.血緣家庭 B.普那路亞婚
C.對偶婚 D.家長制家庭
4.“國家是整個社會的正式代表,是社會在一個有形的組織中的集中表現”這句話表明
A.國家本質上代表整個社會成員利益
B.國家在形式上代表整個社會
C.國家代表所有階級利益
D.國家代表所有社會組織
5.中國封建社會占主導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A.領主占有制 B.地主占有制
C.國家占有制 D.自耕農占有制
6.國家歷史類型更替的具體方式和途徑是
A.政治改革 B.政治革命
C.政治改良 D.政治動員
7.歐洲封建社會中的封建主獲取土地的主要方式是
A.強占 B.分封
C.購買 D.贈予
8.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國家政策主要是采取
A.專制 B.自由
C.平等 D.暴力
9.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基礎是
A.按勞分配 B.人民民主專政
C.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 D.人民代表大會制
10.議會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的區別集中體現于
A.有無議會 B.議會權力大小
C.君主的影響力 D.政府對君主還是對議會負責
11.體現國家橫向權力結構和權力分配關系的是
A.國體 B.國家結構形式
C.政體 D.國家形式
12.具有社會管理權的國家機關是
A.國家元首 B.立法機關
C.行政機關 D.司法機關
13.國家政權和本質的系統化體現是
A.執政黨 B.國家元首
C.軍隊 D.國家機構
14.社會政治總問題是指
A.民族問題 B.經濟問題
C.文化問題 D.革命和政權問題
15.在資本主義國家里,那些未掌握政權的主要的政黨則會聯合為
A.參政黨 B.反對黨
C.在野黨 D.合法政黨
16.議會內閣制下的兩黨制國家有
A.美國 B.英國
C.法國 D.德國
17.與主導型政治文化相協調的政治文化稱為
A.亞政治文化 B.次主導型政治文化
C.次級政治文化 D.亞文化系統
18.革命發生的主觀條件是
A.統治階級不能照舊統治下去 B.廣大群眾革命積極性的普遍提高
C.革命階級發動強大革命行動 D.被統治階級不能照舊生存下去
19.第三世界的形成標志是
A.波茨坦會議 B.巴黎公約
C.萬隆會議 D.海地獨立
20.以下屬于一般政治性國際組織的有
A.國際大赦組織 B.聯合國
C.世界氣象組織 D.世界海事組織
二、多項選擇題
21.道德政治觀的主要內容是
A.以道德的觀點解釋政治 B.政治的目的是追求道德
C.政治與道德沒有明確分野 D.強調賢人治國
E.強調以法治國,嚴刑峻法
22.下列哪部書是屬于空想社會主義的
A.《政治學》 B.《理想國》
C.《烏托邦》 D.《太陽城》
E.《共和六論》
23.國家歷史類型更替的推動力量是
A.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 B.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
C.政治革命 D.政治改良
E.農民起義
24.法西斯國家在經濟領域的基本特征是
A.壟斷資本與國家政權緊密結合 B.提出民族至上論
C.提出生存空間論 D.國民經濟軍事化
E.實行寡頭統治
25.無產階級政黨的主要領導方式包括
A.政治領導 B.經濟領導
C.思想領導 D.軍事領導
E.組織領導
26.民族問題
A.與階級問題的范圍相同 B.是社會政治總問題的一部分
C.與國際政治問題密切相關 D.實質是階級問題
E.與階級一起消亡
27.政治文化的構成包括
A.政治思想 B.政治心理
C.政治信念 D.政治情感
E.政治價值觀
28.國家機構具有如下主要特點
A.階級性 B.全社會性
C.整體性 D.強制性
E.抽象性
29.西方政治發展理論中,認為推動政治發展應依靠的力量有
A.精神領袖 B.政黨
C.文官組織 D.軍隊
E.文化
30.形成國際條約的形式一般有國家間的
A.條約 B.憲章
C.盟約 D.規約
E.專約
三、名詞解釋題
31.國際法
32.壓力集團
33.執政黨
34.國家元首
35.共和制
36.公共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