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學復習題及答案(3)
病理學復習題答案
一、名詞解釋:
機化:由肉芽組織取代壞死組織及其他無生命物質(如血栓、血凝塊、異物等)的過程,稱機化。
干酪樣壞死:壞死組織結構完全消失,肉眼呈淡黃色,松軟似奶酪, 多見于結核。
肉芽腫:由巨噬細胞及其衍生的細胞增生而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結節狀腫塊,如結核結節。
假膜性炎:粘膜的纖維素性炎癥,滲出的纖維蛋白,壞死組織和中性粒細胞構成假膜。
原位癌:上皮內細胞癌變累及全層,但未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潤者。
交界性腫瘤:組織形態和生物學行為介于良性和惡性腫瘤之間的腫瘤。
癌肉瘤: 一個腫瘤既有癌成份又有肉瘤的成份。
腸上皮化生:慢性萎縮性胃炎時,胃粘膜出現杯狀細胞,潘氏細胞及小腸吸收上皮稱為腸上皮化生。
冠心病:由冠狀動脈狹窄所致心肌缺血的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其最常見的病因。
結核結節:是結核的特征性病變,由上皮樣細胞 、干酪樣壞死、郎罕氏巨細胞及淋巴細胞組成.
梗死:器官或局部組織由于血液供應中斷而側支循環不能訊速建立引起的缺血性壞死, 包括貧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兩類。
腎病綜合癥:腎小球腎炎所引起的一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大量蛋白尿,明顯水腫,低蛋白血癥,高脂血癥。
化生: 一種已分化的組織轉化成另一種相似性質的已分化組織的過程稱為化生,如鱗狀上皮化生。
血栓形成:活體心血管內,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形成固體質塊的過程。
風濕小體:是風濕病的特征性病變,主要由風濕細胞、纖維素樣壞死等構成,風濕細胞呈單核或多核,核大、核染色質聚集在中央,分別呈毛蟲狀或梟眼狀。
凋亡:基因調控的單個細胞或成團細胞的生理性死亡,細胞膜不破裂,核固縮,胞漿濃縮,細胞不自溶,形成凋亡小體。
萎縮:發育正常的器官和組織,其實質細胞體積變小或數量減少致器官或組織縮小。
檳榔肝:左心衰引起的慢性肝淤血,肝小葉中央區嚴重淤血呈暗紅色,周邊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而呈黃色,致使肝的切面上呈現紅黃相間的條紋,似藥用的檳榔核。
二、是非題
(×) 1.萎縮的器官其體積均縮小。
(×) 2.白色血栓是因白細胞較多而得名。
(√) 3.血管反應是炎癥過程的中心環節。
(√) 4.腸腺癌轉移到肺稱肺轉移性腸腺癌。
(√) 5.病毒性腦炎為變質性炎。
(×) 6.大葉性肺炎是以中性白細胞滲出為主的急性化膿性炎癥。
(√) 7.硅肺的基本病變是硅結節形成和肺組織的彌漫性纖維化
(√) 8.玻變也可以見于細胞外。
(×) 9.二尖瓣狹窄可引起左室擴張、肥大。
(√)10.呈浸潤性生長的腫瘤多為惡性腫瘤。
(√)11.壞死細胞核的改變為核固縮、核碎裂、核溶解。
(×)12.血栓形成對機體有害無利。
(√)13.炎癥局部的基本病變是變質、滲出、增生。
(×)14.腫瘤的異型性小,其惡性程度高。
(√)15.小葉性肺炎是以細支氣管為中心的化膿性炎。
(×)16.良性腫瘤可發生轉移。
(×)17.風濕病是鏈球菌感染直接引起的化膿性炎。
(√)18.鼻咽癌中低分化鱗癌最常見。
(×)19.由動脈發生的腫瘤稱動脈瘤。
(√)20.高血壓病主要累及全身細、小動脈。
(√)21.纖維素樣變性實質上就是纖維素樣壞死。
(×)22.骨和軟骨的再生能力很強.故損傷后一般均能完全再生。
(×)23.肺褐色硬化是由于慢性右心衰所致。
(√)24.阿米巴肝膿腫是一種以變質為主的非化膿性炎癥。
(×)25.癌癥是癌與肉瘤的統稱。
(√)26.低密度脂蛋白(LDL)與動脈粥樣硬化癥的發生密切相關。
(√)27.高血壓腦溢血常發生于內囊部。
(√)28.中央型肺癌組織學類型鏡下通常是鱗狀細胞癌。
(√)29.慢性支管炎長期反復發作可致肺氣腫、肺心病。
(×)30.有門靜脈高壓癥的肝硬化,稱為門脈性肝硬化。
(√)31.慢性淺表性胃炎不累及固有腺體。
(√)32.輕微病變性腎小球腎炎不是免疫復合物引起。
(√)33.絨毛膜上皮癌內無絨毛。
(√)34.纖維囊性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癌的癌前病變。
(√)35.后天性梅毒第一期的病變稱硬性下疳。
(×)36.傷寒桿菌引起的炎癥屬急性增生性炎癥.主要是淋巴細胞的增生。
(√)37.血吸蟲病的主要病變是由蟲卵引起。
(×)38.毒性甲狀腺腫常常由于缺碘所引起。
(√)39.慢性支氣管炎病變特點包括是管壁內粘液腺增生、肥大、功能亢進。
(×)40.新月體由血管內皮細胞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