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二則基礎訓練題
新聞二則一文出自毛澤東的筆下,包含《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兩篇,以下學習啦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新聞二則基礎訓練題,歡迎參考學習!
《新聞二則》閱讀基礎練習題:
一、選擇題。
1、下列加點字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遺憾(hàn) 輿論(yú) 胸脯(pú) B.泄氣(xiè) 潰退(kuì) 覆滅(fù)
C、殲滅(jiān) 區域(yù) 阻塞(sài) D.封鎖(suǒ)大廈(shà) 纖維(xiān)
2、下列詞語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英勇善戰 興高彩烈 放縱奔流 B.負隅頑抗 息了燈火 語速緩慢
C、橫渡長江 當人不讓 隱隱約約 D.不堪一擊 料敵如神 銳不可當
3、選出表達方式不同類的一項。( )
A、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1000余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
B、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
C、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
D、至發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
二、填空題。
1、給加點的字注音并根據拼音寫漢字:
(1) 橫( )渡長江 蠻橫( )
(2) 江陰要塞( ) 敷衍塞( )責 暖瓶塞( )子
(3)jiān( ) 滅敵人 化xiān( ) qiān( ) 陌
2、常識填空:
新聞,又叫 ,主要包括標題( )和( )等幾部分。《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篇新聞的導語部分是“ ”
3、選詞填空:
(1)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1000余華里的戰線上,( )敵陣,橫渡長江。(越過、沖破、擊潰)
(2) 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 )了。(沖破、突破)
三、消息是對真實情況的報道,用詞要力求準確。請簡要說說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的表意作用。
1、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
2、戰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不起絲毫作用。
3、我軍前鋒,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四、簡答。
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
這段文字主要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五、解析題。
1、 在下面的橫線處填入恰當的語句,組成排比句。
真正的人活著,像春蠶,吐盡一縷縷銀絲; , ; , ;像
蒼松,任憑風吹雨打; , ;像黃牛,辛勤地耕耘于沃土之上,直至最后一息。
2、把下面兩個詞語進行擴展,使其更加豐富、形象。(擴展后的文字不少于30字)
雨 雨聲
[思路點睛:這是一個描寫性語詞的擴展題,擴展中心是“雨”,從題干看,不但要描寫出雨的形態,還要描寫出雨的聲音。可想象下雨時的各個階段,如雨稍大、雨驟、雨停等。本題可運用修辭法進行擴展。]
5、根據下列文字的內容,在橫線上寫出相關的語句,注意句式和修辭的協調。
一個青年終日悶悶不樂,他去尋找世界上最好的東西。他遇見一位政客,他問:“先生,您知道世界上最好的東西是什么嗎?”政客官腔十足地說:“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嘛,是至高無上的權力。”他覺得權力對自己并沒有什么誘惑力,于是又去尋找,先后遇到了乞丐、病人、
商人、音樂家。乞丐告訴他是 ,病人告訴他是 ,
音樂家告訴他是 。于是他悟出了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就是自己喜歡的東西。
〔思路點睛:本題需要分別從乞丐、病人、商人、音樂家四個角度用比喻的方式對“最好的東西”加以詮釋。〕
六、閱讀文段,回答問題。
①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線。②( )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③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④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⑤至發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
( )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⑥此處敵軍抵抗較為(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 )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并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⑦我軍前鋒,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1、 請用一句話(不超過20字)概括文段的中心。
2、在原文括號中依次填入的詞語,正確的一組是( )
A、不料 剩下 頑固 消滅
B、不料 余部 頑強 殲滅
C、不想 剩下 頑強 打敗
D、不巧 余部 頑固 擊退
3、第⑥句中加點的“擊潰”一詞能否改為“擊退”,為什么?
4、第⑥句中加點的“占領”一詞與“控制”一詞能否互換,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