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課后練習題及答案
《送東陽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給他的同鄉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的文章。在這篇贈言里,作者敘述個人早年虛心求教和勤苦學習的經歷,勉勵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讀書環境,專心治學。文中生動而具體地描述了自己借書求師之難,饑寒奔走之苦,并與太學生優越的條件加以對比,有力地說明學業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觀努力,不在天資的高下和條件的優劣,這種認識在今天仍有借鑒意義。
今天學習啦小編將與大家分享的是《送東陽馬生序》文章相關課后練習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送東陽馬生序》課后練習題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又患無碩師名人游( ) ②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
③色愈恭,禮愈至( ) ④卒獲有所聞( )
⑤負篋曳屣( ) ⑥燁然若神人( )
2.從課文中找出通假字,并寫出與之相通的字。
3.翻譯下列句子。
①弗之怠。
②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
③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二、閱讀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也;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4.解釋。 ①送東陽馬生序( )②媵人持湯沃灌( )③寓逆旅( )
5.下列句中加點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當余之從師也 B.戴朱纓寶飾之帽
C.豈他人之過哉 D.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
6.翻譯下列兩個短句。
①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②日再食。
7.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越,表現在哪些方面?
8.應怎樣看待學習條件與學習好壞之間的關系?
1、驗驗你的寫字速度!
yuán( )疑質理遇其chì( )duō( )負qiè( )曳xǐ( )足膚jūn( )裂寓nì( )旅戴朱yīnɡ( )寶飾
yè( )然yùn( )袍bì( )衣
2、速配(請將下列加點詞語與它們相應的釋義連線搭配!)
假借于藏書之家 大
無從致書以觀 等待
弗之怠 通“披”,這里是穿的意思
不敢稍逾約 借
又患無碩師 澆洗
俟其欣悅 不
持湯沃灌 超過約定的期限
皆被綺繡 得到
3、來,做個小翻譯!
.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24 送東陽馬生序
2.①大 ②請教 ③周到 ④終于 ⑤背 ⑥……的樣子
3.①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②同舍生皆被綺繡。“被”同“披”。
4.①不懈怠,不放松讀書。②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著耳朵請教。③等到他高興了,就又去請教。
二、
(一)5.①贈序,臨別贈言性質的文字 ②熱水 ③旅店
6.A 7.①因為內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所以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②每天吃兩頓飯。
8.①有書可讀;②有師可問;③無奔走之勞;④無凍餒之患。
9.學習條件不好,仍然能學好,像宋濂那樣;學習條件好,卻不一定能學好,像某些“太學生”那樣。學習條件的好壞,對學習能夠有所影響,但不是決定性的。促使學習成功的關鍵,是長期堅持“勤而艱”專心致志。這是宋濂的切身體會,也是古今學有所成的人的共同體會。(意思對即可)
《送東陽馬生序》課后練習題參考答案
三、援 叱 咄 篋 屣 皸 逆 纓 燁 缊 敝
五、1.曾經走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拿著經書向當地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
2.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著耳朵請教(表示尊敬而專心)。
3.仆人拿著熱水給我澆洗,用被子包著蓋好,很久才舒緩過來。
4.因為內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指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