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課后練習題及答案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是魯迅先生的文章,魯迅原名周樹人,最初發表于1926年1月4日《語絲》周刊第六十期,后收入《野草》。《野草》重點在袒露內心的矛盾和苦悶彷徨,展示了理想與現實、光明與黑暗、希望與絕望等等痛苦而激烈的內心矛盾,更顯示了魯迅嚴于解剖自己的精神。
今天學習啦小編將與大家分享的是《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文章相關課后練習題及參考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填空。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我國偉大的_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_家。《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選自_______。
答案:魯迅 文學 思想 革命 《魯迅全集》
2.下列各句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這一餐又不過是高梁皮,連豬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B. “混帳!”那人大叫起來,使他吃驚了。那人是一個傻子。
C.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對先生訴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經舒坦得不少了。可見天理沒有滅絕……
D. “這實在令人同情。”聰明人也慘然說。
提示:A項“高梁”的“梁”,應為“粱”,“梁”與“樹木”有關,“粱”與“米”有關。
答案:A
3.解釋字詞的意義。
(1)煨:
(2)敷衍:
(3)窠:
(4)頭錢:
答案:(1)煨,用微火慢慢地煮。
(2)敷衍:應付。
(3)窠,鳥獸昆蟲的窩。
(4)頭錢,舊社會里提供賭博場所的人向參與賭博者抽取一定數額的錢,叫做頭錢,也稱“抽頭”。侍候賭博的人有時也可從中分得一些。
10分鐘訓練 (強化類訓練,可用于課中)
1.根據課文內容,填入下列橫線上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
(1)一群奴才都出來了,將傻子趕走。聽到了喊聲,_______最后出來的是主人。
(2)“有強盜要來毀咱們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來,大家一同把他趕走了。”他_______而得勝地說。
(3)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動手就_______那泥墻。
A.慢慢地 恭敬 砸 B.急急地 自得 砸
C.慢慢地 自得 推 D.急急地 恭敬 砸
提示:“慢慢地”合乎主人的身份,并且與后面的“最后”也搭配恰當,而“急急地”相反;“恭敬”合乎奴才的身份,“自得”不合奴才身份;“砸”符合對“墻”的處理,“推”就不符合。
答案:A
2.課文寫了三個人:一個奴才,一個聰明人,一個傻子,你覺得“聰明人”和“傻子”誰可敬,誰可憎?他們是怎樣的人?
提示:人物如何要看語言、行動,“聰明人”的話只會讓“奴才”更加具有奴性;而“傻子”說干就干,對“墻”的態度是“砸”,實際而堅決。
參考答案:“聰明人”可憎,“傻子”可愛。“聰明人”是維護舊社會、欺騙奴才的偽君子。“傻子”是舊社會的反抗者。
3.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提示:這是一篇具有諷刺、批判性的文章,同時又有歌頌,所以總結中心時應明確諷刺、批判和歌頌的對象以及他們的思想。
參考答案:作者批判了維護舊社會的“聰明人”;諷喻了對這社會不滿而實際又在維護這社會的“奴才”;歌頌了和舊社會作堅決斗爭,要毀壞這舊社會的“傻子”。
4.課文描繪了_______個有典型意義的人物,通過三場對話進行描繪,這三場對話分別是_______的對話、_______的對話、_______的對話。
答案:三 奴才與聰明人 奴才與傻子 奴才與聰明人
5.“我想,你總會好起來的……”這句話是誰對誰說的?有什么含意?
提示:聯系全文從表面上看,這是聰明人對奴才的安慰,實際上是假惺惺的欺騙,即讓奴才永遠做穩了奴才的位置,不思變革,好受主子管制。由此看,聰明人確實是主子的幫兇。
參考答案:這是聰明人對奴才說的。聰明人假意安慰奴才,其實是讓奴才安于現狀。可見聰明人是主子的幫兇。
6.“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動手就砸那泥墻。”“傻子砸泥墻”的用意是什么?
提示:當傻子聽“奴才”訴苦以后,怒不可遏,就動手砸那泥墻,要給“奴才”打個窗洞來,給奴才以自由的空氣,然而他的行為不為“奴才”所理解。他要救“奴才”,反被“奴才”誣為“強盜”。在封建思想占統治地位的社會里,他這樣的言行必然會被看作是傻子。魯迅在反封建的思想戰士的立場上,對這與黑暗的舊勢力作堅決斗爭的改革者是熱情贊美和歌頌的。
參考答案:要給“奴才”打個窗洞來,給奴才以自由的空氣。
快樂時光
拿錯飯碗的后果
一日從中央食堂門口經過,只見一群人圍在海報欄前,我好奇地騎車過去瞥了一眼,原來是一張告示:“尊敬的同學:你不小心拿了我的飯碗,我對此深表遺憾,因為我患有甲肝,望見此文后,速將錯拿的飯碗扔到食堂內。失主”第二天一早,據說中央食堂里面已經在一晚之內扔了200多只飯碗。
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題。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奴才總不過是尋人訴苦。只要這樣,也只能這樣。有一日,他遇到一個聰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說,眼淚聯成一線,就從眼角上直流下來。“你知道的。我所過的簡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這一餐又不過是高粱皮,連豬狗都不要吃的,尚且只有一小?碗……?”
“這實在令人同情。”聰明人也慘然說。
“可不是么!”他高興了,“可是做工是晝夜無休息的:清早擔水晚燒飯,上午跑街夜磨面,晴洗衣裳雨張傘,冬燒汽爐夏打扇。半夜要煨銀耳,侍候主人耍錢;頭錢從來沒分,有時還挨皮鞭……”
“唉唉……”聰明人嘆息著,眼圈有些發紅,似乎要下淚。
“先生!我這樣是敷衍不下去的。我總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總會好起來……”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對先生訴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經舒坦得不少了。可見天理沒有滅絕……”
但是,不幾日,他又不平起來了,仍然尋人去訴苦。
“先生!”他流著眼淚說,“你知道的。我住的簡直比豬窠還不如。主人并不將我當人;他對他的叭兒狗還要好到幾萬倍……”
“混帳!”那人大叫起來,使他吃驚了。那人是一個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間破小屋,又濕,又陰,滿是臭蟲,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穢氣沖著鼻子,四面又沒有一個窗……”
“你不會要你的主人開一個窗的么?”
“這怎么行?……”
“那么,你帶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動手就砸那泥墻。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驚地說。
“我給你打開一個窗洞來。”
“這不行!主人要罵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來呀!強盜在毀咱們的屋子了!快來呀!遲一點可要打出窟窿來了!……”他哭嚷著,在地上團團地打滾。
一群奴才都出來了,將傻子趕走。
聽到了喊聲,慢慢地最后出來的是主人。
“有強盜要來毀咱們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來,大家一同把他趕走了。”他恭敬而得勝地說。
“你不錯。”主人這樣夸獎他。
這一天就來了許多慰問的人,聰明人也在內。
“先生,這回因為我有功,主人夸獎了我了。你先前說我總會好起來,實在是有先見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興地說。
“可不是么……”聰明人也代為高興似的回答他。
1.第一場對話,對聰明人的思想性格暫不下結論,作用是什么?
提示:結合最后一場對話即知。
參考答案:引起懸念。
2.傻子幫助奴才,為什么反而被奴才趕走?
提示:理解人物的性格可以知道。
參考答案:奴才根本沒有想、也不敢想、也不理解傻子的行動,奴才害怕真正改變自己受奴役的地位從而危及主人的行動。
3.奴才的命運最終能否改變?說說理由。
提示:由他的訴苦、討好可知,靠他自己是不能改變命運的。
參考答案:靠他自己是不能改變命運的。他只要也只能向別人訴苦,只要也只能向主子討好,根本不想改變自己被奴役的地位。他能從奴才生活中尋出“美”來贊嘆、撫摩、陶醉,這就注定他將是一個永遠的奴才、陷入萬劫而不復的奴才。
4.此文中的“聰明人”與通常說的“聰明人”有何不同?
提示:理解文中的“聰明人”的性格,查工具書可知通常說的“聰明人”的意思。
參考答案:此文中的“聰明人”指故作姿態,順奴才的話,聽話音,接話頭,敷衍,不負責任,叫奴才永遠做奴才的人。這種聰明人是主子的幫兇。通常說的“聰明人”是指耳聰目明的人。
5.文章結尾“代為高興似的”,“似”起何作用?
提示:理解文中的“聰明人”的性格,就知道聰明人是惡意的。
參考答案:“似”讀“shì”,“聰明人”似乎是替奴才高興,實際上是主子的幫兇,這樣寫更能揭示“聰明人”丑惡的靈魂。
6.茨威格說:“奴才就是這樣一種人——他們不僅僅不反對在自己脖子上套繩索,反而伸出舌頭去吻那雙套繩子的手。”文中奴才的哪些話表現出這個特點?
提示:由最后一場對話和奴才向主子討好、報功可選出這些語言。
參考答案:例如:“這回因為我有功,主人夸獎了我了。”
(二)(山西中考)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題。
黃 土
鄒志安
①我的父親是一個極普通的農民,勞動一生,默默死去,像一把黃土。黃土長了莊稼,卻并不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國老一輩的大多數農民都是這樣。
②他死于肺心病。這是嚴重威脅勞動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中國農民在平時,是不大主動去醫院檢查身體的,即使有病躺倒,還要拖磨。我父親民國十八年遭年饉(jǐn,饑荒)時去南山背糧,走冰溜子,回來時凍掉了十個腳指甲,并且扎下了病根。以后一直半夜咳嗽,而從不看病吃藥。直到死前幾個月,在我強迫下才去醫院作了平生第一次心電圖。醫生打比方說:“機器運轉一生,主機已經磨損,太缺少修復和保養了!”為了挽救,吃“心脈寧”一類比較貴的藥。他問:“一瓶藥多少錢?”聽說有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語,后來就說:“不要買藥了,我不要緊。”當我不在時,就偷偷停止服藥。他一定計算過:一瓶藥的價錢能買近20斤鹽:要讓兒媳們勞動好多天。
③他平生也就只知道勞動。繁重的勞動使他累彎了腰。不知創造了多少財富,自己卻舍不得亂花一分錢。有一次我給了他兩元零用錢讓他買點好吃的,半年后他還在身上裝著。在重病期間他出現了譫語(病中神志不清說的胡話。譫,讀zhān),凈念叨“把豬喂了沒有”“把鋤頭安好”“麥黃了就快收”之類。臨死時他默默流淚,留戀這個世界——他為之灑盡汗水然而仍不富裕的世界。
④父親從來無是無非,關心而弄不明白各種國家大事,可以說在精神上是貧困的。富有者被給予,貧困者被剝奪,那么他是被剝奪了:從前因為貧困而沒有機會接受文化教育,后來倒是不斷地接受各種政治教育,而終于都沒有弄明白。但他顯然沒有遺憾過,因為他有勞動,因此而填補了一切精神缺憾。巧者勞矣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但他還有所求——祈求世事不亂,有安穩的日子。
⑤他現在去了!在黃土上勞動一生,最后回到黃土里去。黃土是博大寬容的,無論善與惡,最終收容了所有的人。
⑥那時我跪在泥水里為他送行。我曾經想到過:他活了77歲,已很不易;而我們周圍能活七八十歲的老人又實在太少。不是老人們不想活,也絕非兒女們不孝順,實在是因為生活水平太差。盡快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這是兒女們挽留老人多駐一時的最符合孝道的方法了。哭也徒然,哀也無助。死者長已矣,生者當勉力。
⑦和領導人死了,會有無數悼文,因為他們功勛昭著。一個普通勞動者死了,我就撒下這一把黃土,并期望世人能夠容納。
(有改動選自《延河》1981年第11期)
7.速讀全文,說說作者通篇都在寫父親,為什么要以“黃土”為題。
提示:“黃土”是一個比喻的說法,從全文來看,第1段說“黃土長了莊稼,卻并不為太多的人注意。全中國老一輩的大多數農民都是這樣”,第5段說“在黃土上勞動一生,最后回到黃土里去”,作后一段說“一個普通勞動者死了,我就撒下這一把黃土,并期望世人能夠容納”。將這些信息篩選概括即可。
參考答案:作為普通農民縮影的父親,雖然一生都在奉獻卻默默無聞的特點,與黃土的普通、奉獻和不為人注意的特點極其相似。
8.第②~④段是對父親生平事跡的描寫,依次概括,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提示:從第2段看,父親聽說一瓶藥三元多,半天沉默不語,后來就說:“不要買藥了,我不要緊。”當我不在時,就偷偷停止服藥,表明其“生活節儉”。從第3段看,平生也就只知道勞動,表明父親一生“辛勤勞作”。從第4段看,關心而弄不明白各種國家大事,可以說在精神上是貧困的,表明父親“精神貧困”。
答案:生活節儉 辛勤勞作 精神貧困
9.第②段加線句中的“一定”能否改為“也許”?說說你的理解。
提示:聯系上下文看,父親肯定計算過買藥的錢需要兒媳付出很多勞動,所以偷偷停止服藥。
參考答案:不能。因為后面的推斷符合父親一生節儉的性格,所以作者用“一定”表示肯定。用“也許”表示一種猜測,則與父親的性格不符。
10.文中的父親默默無聞,生平并未做過什么大事,但讀來卻深沉感人,令人久久懷想。產生這種效果的原因:一是作者對父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作者對中國農民生存狀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主要的信息在第②④⑥段。
答案:深深的懷念和同情 描寫和憂思
11.3月,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這句話再次回應了廣大農民的企盼。請從第⑥段找出表達農民心聲的句子,寫在下面。
提示:聯系題干內容,從第⑥段篩選信息。
參考答案:盡快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
12.本文全部采用了對話的形式來展示人物性格特征,這與我們以往所學過的魯迅的文章大不相同。作者采用這種方式能否很好地表現人物性格,傳達作者思想?
提示:允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參考答案:老舍在《我怎樣學習語言》中說:“對話就是人物的性格等等的自我介紹。”本文對話巧妙,無需描寫人物的模樣,就能使讀者好像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對話能揭示人物的心靈,突出人物的性格。做到語言個性化,使人聽其聲如見其人。本文通篇是對話描寫,通過對話,聰明人、傻子、奴才這三種人的思想性格活脫脫地被端到讀者面前。(或:本文全部采用對話,對于充分表現作者的思想,有一定的難度。)
中考鏈接
13.(湖北黃岡中考) 閱讀下列語段,按要求答題。
真誠是什么?真誠是那輪懸在蒼穹的太陽,一天天迸發出燦爛的希望。 A 。真誠是什么?真誠是戈壁灘上的一棵白楊樹,一寸寸譜寫烈軍屬著生的偉岸與執著。我愛真誠,愛它如驛外斷橋邊竹籬般 B ;愛它如小橋流水般 C ;愛它如梅蘭竹菊般 D ;愛它如蘭亭集序般率真;愛它如高山流水般 E ;愛它如飛檐回廊般玲瓏……
(1)模仿前后的句子,在文中A處的橫線上補寫出相似的語句。
(2)根據語境,選擇恰當的詞語填入文中的B、C、D、E處。
①激越②淡泊③清靜④高潔
提示:(1)注意用上設問、暗喻,句式要一致,表意要清楚。(2)根據語境判斷所用的詞。
答案示例:(1)真誠是什么?真誠是那百花園中嬌艷的花兒,一朵朵散發著春的生機與綠意。
(2)B③ C② D④ E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