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酸堿鹽知識點總結
酸堿鹽知識點整理
1、固體NaCl、KNO3、NaOH、Mg(NO3)2等不能導電,其水溶液能導電,所以酸堿鹽溶液能導電,但有機物溶液不導電。
2、氯酸鉀溶液中是否含有自由移動的氯離子?(沒有,只含有自由移動的氯酸根離子)
3、能導電的溶液中,所有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總數等于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所以整個溶液不顯電性。
例如某溶液中Na+︰Mg2+︰Cl-=3︰2︰5,如Na+為3n個,求SO42-的個數,(此類題要會)解:3n+2×2n=5n+2x,則x=
4、鹽中一定含有金屬離子或金屬元素(×) 堿中一定含有金屬元素(×)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非金屬元素(√) 堿中一定含有氫氧元素(√)
酸中一定含有氫元素(√) 有機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5、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但一定是酸性溶液;(如NaHSO4溶液是鹽溶液,但溶液顯酸性)
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藍的溶液不一定是堿溶液,但一定是堿性溶液。(如Na2CO3溶液是鹽溶液,但溶液顯堿性)
6、X-和Cl-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說出HX的化學性質(酸的通性)
i. 與酸堿指示劑作用,紫色石蕊遇HX變紅色,無色酚酞不變色。
ii. 與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條件:①在活動性順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屬才能置換出酸中的氫;②酸除了HNO3和濃H2SO4,氧化性強,與金屬反應時,不生成氫氣而生成水,H2CO3酸性太弱)
iii. 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一定反應)
iv. 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一定反應)
v. 與某些鹽反應生成另一種酸和另一種鹽(條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氣體)
7、溶液的酸堿度常用pH來表示,pH=7時溶液呈中性,pH<7時呈酸性,pH>7時呈堿性。
PH=0時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強,pH越大,堿性越強。
蒸餾水的pH=7(雨水的pH<7顯弱酸性),SO3溶于水,溶液pH<7,CO2溶于水,溶液pH<7;pH升高可加堿(可溶性堿)或水,pH降低可加酸或水。PH=3和pH=4混合溶液pH<7,測定pH的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pH試紙,測定時,用玻璃棒把待測溶液滴在pH試紙上,然后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跟標準比色卡對照,便可知溶液的pH。pH數值是整數。
8、堿的通性
由于堿在水溶液里都能電離而生成OH-離子,所以它們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
(1) 堿溶液能跟酸堿指示劑起反應。(條件:堿必須可溶)紫色的石蕊試液遇堿變藍色,無色酚酞試液遇堿變紅色。例如Fe(OH)3中滴入紫色的石蕊試液,石蕊不變色。
(2) 堿能跟多數非金屬氧化物起反應,生成鹽和水。條件:堿必須可溶,例如Cu(OH)2+CO2不反應
(3) 堿能跟酸起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酸和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4) 堿能跟某些鹽起反應,生成另一種鹽和另一種堿,條件:反應物均可溶,生成物有沉淀。
9、鹽的性質
①跟某些金屬反應生成另一種金屬和另一種鹽,條件:①鹽可溶②在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太活潑,不和鹽置換)
②鹽與酸反應 (與前面相同)
③鹽與堿反應 (與前面相同)
④鹽與鹽反應 條件:反應物均溶,且生成物中有沉淀。
10、氧化物
① 定義:凡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堿性氧化物,金屬氧化 物大多數是堿性氧化物。(除Al2O3、ZnO外)
凡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大多數是酸性氧化物。(除CO、H2O外)
② 性質 與水反應(堿可溶)
堿性氧化物大多數不溶于水中,除了Na2O、K2O、BaO、CaO外,Na2O+H2O=2NaOH,CuO+H2O=不反應。
酸性氧化物大多數溶于水(除了SiO2外)SO3+H2O=H2SO4,CO2+H2O=H2CO3,SiO2+H2O=不反應。
11、物質的檢驗
酸液(H+):只能用紫色石蕊試液 堿液(OH-):紫色石蕊試液和無色酚酞均可。
鹽酸和Cl-:用AgNO3溶液和稀HNO3 硫酸和SO42-:用BaCl2溶液和稀HNO3
區別Cl-和SO42-:只能用BaCl2溶液不能用AgNO3溶液 CO32-:用鹽酸和石灰水
銨鹽(NH4+):用濃NaOH溶液(微熱)產生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
一、電離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質的俗稱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鹽的主要成分——NaCl
純堿、口堿——Na2CO3
燒堿、火堿、苛性鈉——NaOH
膽礬、藍礬——CuSO4.5H2O
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屬活動性
1、金屬活動性順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意義: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金屬位置越靠前,金屬在水溶液(酸溶液或鹽溶液)中就越容易失電子而變成離子,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3、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1)排在氫前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屬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除外)。
四、酸、堿、鹽的溶解性
1、常見鹽與堿的溶解性:(如果不讀出括號中的字,是不是一個較好記憶的順口溜?)
鉀(鹽)、鈉(鹽)、銨鹽全都溶,硝酸鹽遇水影無蹤。
硫酸鹽不溶硫酸鋇,氯化物不溶氯化銀。
碳酸鹽只溶鉀(鹽)、鈉(鹽)、銨(鹽)。
堿類物質溶解性:只有(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鋇溶。
2、八個常見的沉淀物:氯化銀、硫酸鋇碳酸銀、碳酸鋇、碳酸鈣氫氧化鎂、氫氧化銅、氫氧化鐵
3、四個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鑒別SO42-和Cl-時,不用硝酸銀的原因)MgCO3(碳酸根離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鎂離子的原因)
4、三個不存在的物質:所謂的氫氧化銀、碳酸鋁、碳酸鐵
五、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反應后有氣體、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電離的物質)
(1)不溶性堿只能與酸性發生中和反應
(2)不溶性鹽,只有碳酸鹽能與酸反應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復分解反應的反應物
六、溶液的酸堿性與酸堿度的測定
1、指示劑———溶液的酸堿性紫色的石蕊試液遇酸性溶液變紅;遇堿性溶液變藍
無色的酚酞試液只遇堿溶液變紅注:不溶性堿與指示劑無作用堿性溶液不一定是堿的溶液(特例:碳酸鈉的水溶液顯堿性)
2、pH值———溶液的酸堿度pH>7溶液為酸性(越小酸性越強)pH=7溶液為中性pH<7溶液為堿性(越大堿性越強)
七、離子的檢驗
Cl-(在溶液中)———在被測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則原被測液中含氯離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測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或硝酸鋇、或氫氧化鋇)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鹽酸)的白色沉淀,則原被測液中含硫酸根離子。
CO32-
(1)(固體或溶液)———在被測物質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原被測物質中含碳酸根離子。
(2)(在溶液中)———在被測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或硝酸銀溶液,如果產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時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則原被測溶液中含碳酸根離子。
注:
1、在鑒別Cl-和SO42-時,用氯化鋇溶液,不要用硝酸銀溶液,這是因為硫酸銀為微溶性物質,使鑒別現象不明顯。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若產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則原被測液中可能含銀離子也可能含硫酸根離子。
八、酸、堿、鹽的特性
1、濃鹽酸———有揮發性、有刺激性氣味、在空氣中能形成酸霧。
2、濃硝酸———有揮發性、有刺激性氣味、在空氣中能形成酸霧,有強氧化性。
3、濃硫酸———無揮發性。粘稠的油狀液體。有很強的吸水性和脫水性,溶水時能放出大量的熱。有強氧化性。
4、氫氧化鈣———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氫氧化鈉———白色固體、易潮解,溶水時放大量熱。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而變質。
6、硫酸銅———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藍色溶液(從該溶液中析出的藍色晶體為五水合硫酸銅CuSO4.5H2O)。
7、碳酸鈉———白色粉末,水溶液為堿性溶液(從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體為碳酸鈉晶體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屬于堿的溶液
九、酸與堿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不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色。
(2)酸能與活潑金屬反應生成鹽和氫氣
(3)酸能與堿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4)酸能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5)酸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酸
2、堿的通性
(1)堿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藍,并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色
(2)堿能與酸性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3)堿能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4)某些堿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堿
十、鹽的性質
(1)某些鹽能與較活潑的金屬反應生成新的鹽和金屬
(2)某些鹽能與酸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酸
(3)某些鹽能與某些堿反應生成新的鹽和新的堿
(4)有些不同的鹽之間能反應生成兩種新的鹽
看了“初三酸堿鹽知識點總結”的還看了:
1.2016初中化學酸堿鹽知識點小結
2.9年級化學酸堿鹽知識點歸納
3.9年級上冊化學知識點歸納
4.初三化學酸堿鹽知識點復習
5.化學酸堿鹽的知識點記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