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電算化重要知識點​
會計電算化重要知識點
對會計核算軟件和會計資料的規定:
1、 會計核算軟件本身符合會計制度的規定
2、 會計核算軟件產生的會計資料符合會計制度的規定
對會計賬簿的登記、更正的規定:
1、 必須依據審核的會計憑證登記賬簿:保證賬簿數據的質量;
2、 登記賬簿必須按照記賬規則進行;
3、 實行電算化的單位,賬簿的登記和更正也應當符合會計制度的規定。
反記賬是將已記賬會計數據恢復到這之前的狀態。
反結賬是將已結賬的會計數據恢復到這之前的狀態。
二、財政部對會計電算化的規范
1、《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對主管部門的規定
2、《會計核算軟件基本功能規范》:對軟件開發商的規定
3、《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對使用單位的規定
4、《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對使用單位的規定
5、《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對使用單位的規定
第二節 會計電算化崗位及其權限設置的基本要求
會計電算化崗位:直接管理、操作、維護計算機和會計軟件系統的崗位。
例:會計電算化崗位是直接()計算機及會計軟件系統的工作崗位。
1.管理 2.操作 3.維護 4.保管
答案:123
一般可設立以下7種崗位:
1) 電算主管:負責電算化系統的日常管理工作。(會計主管兼任);權力最大
2) 軟件操作員:負責所分管理數據的輸入、處理、輸出等工作。埋頭做事
3) 審核記賬員:對操作員輸入的憑證進行審、記賬。(會計主管兼任)檢查數據的正確性
4) 電算維護:定期檢查軟件、硬件的運行情況,及時對軟件、硬件的故障進行排除。網管
5) 電算審查:負責監督計算機和軟件,防止利用計算機進行舞弊。(稽核人員兼任)檢查計算機程序的正確性
6) 數據分析員:負責對計算機內的數據進行分析。(會計主管理兼任)
7) 會計檔案保管員:負責備份數據,對打印出的會計資料進行保管。
對每種崗位的職責解釋新教材適當修改,但與舊教材表達的是一個意思,
又因為習題集未變更,故仍按舊教材解釋崗位內容。
崗位設置一般在初始化時設置,電算主管負責設置各操作人員的權限,具體操作人員只能修改自己的口令,不能修改自己和他人的權限。
實行會計電算化的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可以一人兼任多崗,不過注意不相容職務:
1) 軟件操作員與審核記賬、電算審查、電算維護崗位不相容
2) 出納和審核記賬不相容。
3) 軟件開發人員不能操作軟件。
第三節 計算機替代手工記賬的基本要求
一、替代手工記賬的任務和條件
替代手工記賬是會計電算化的目標之一
注意:最主要的目標還是為管理服務,提高經濟效益,不是為減輕會計人員的勞動強度。
代替手工記賬應滿足的條件:
應滿足一個前提:計算機與手工會計核算并行三個月;
應滿足的三個條件
1、 要有軟件和硬件;
2、 要有人;
3、 要有制度。
軟件的取得方式:
1) 開發:可獲得最適合本企業的軟件;
2) 購買商品化財務軟件:性價比高;(主流)
3) 租用ASP:租用軟件
4) 二次開發:1和2的結合;
5) 使用主管部門推廣的會計軟件。
人員培訓的三種方式:
1) 政府培訓
2) 軟件公司培訓
3) 使用單位培訓
本節后面的知識點講介紹會計電算化實施的過程
概括由手工裝電算化核算的基本步驟:
1、 清理并確定原手工賬數據
2、 制定軟件核算的科目體系
3、 制定軟件核算下會計資料格式和核算方法
4、 輸入銜接數據
5、 雙軌運行三個月并檢查問題。
二、替代手工記賬的過程
替代手工記賬的過程是會計工作從手工核算向電算化核算的過度階段,是會計電算化工作中的重要一環。
(一) 整理手工會計業務數據
1) 重新核對各項憑證和賬簿,做到賬證、賬賬、賬實相符
2) 整理各類賬戶余額
3) 清理往來賬戶和銀行賬戶
(二) 建立會計賬戶體系并確定編碼
會計賬戶體系是會計核算的基礎;
凡是與其他模塊有關的科目,在整理時應將各核算大類在賬務處理模塊中設為一級科目。
三、規范各類賬表格式和會計核算方法與過程
確定證、賬、表的格式,滿足電算化工作的特點;
確定數據傳遞的次序;
確定會計核算方法
四、會計核算軟件初始化
初始化即確定會計核算軟件核算規則與數據輸入的過程,用來將通用會計軟件轉變為專用會計軟件的過程。
五、計算機與手工并行
試運行的時間:年初、年末、季初、季末;并行三個月以上。
在試運行階段,前期以人工為主計算機為輔,后期則以計算機處理為主
例:在試運行階段,應該做到()。
1.前期以計算機為主,后期以手工為主 2.前期以手工為主,后期以計算機為主 3.試運行期間手工和計算機并重 4.試運行期間主要結果一致,無所謂以手工或計算機為主
答案:2
試運行階段應該做的工作:
1) 檢驗各種核算方法;
2) 檢查科目體系正確性和完整性;
3) 考察操作熟練程度;
4) 糾正會計軟件程序錯誤或業務處理錯誤。
例:不屬于在試運行階段,人工與計算機數據進行對比時要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