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教師考編真題答案
安徽教師考編真題
A.三三分段 B.4年一貫制 C.5年一貫制 D.6年一貫制
2.我國近代由國家頒布并實施的第一部學制是 【 】
A.癸卯學制 B.壬子學制 C.癸丑學制 D.壬戌學制
3.1905年清政府設立 ,作為統轄全國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機構。 【 】
A.教育部 B.學部 C.國子監 D.大學部
4.我國大規模引進西方教育理論開始于 【 】
A.20世紀前 B.20世紀初 c.20世紀20年代 D.20世紀50年代
5.“文翁興學”的舊址在現在的 【】
A.南京市 B.北京市 C.洛陽市 D.成都市
6.在學校文化建設中最具有決定作用的是 【 】
A.規章制度 B.思想觀念 C.優秀師資 D.物資設備
7.科學技術知識的再生產有多種途徑,其中最重要的途徑是 【 】
A.科學實驗 B.社會經驗 C.生產勞動 D.學校教育
8.科學的體制化始于下列哪個時期 【 】
A·十一二世紀 B.十三四世紀
C 十七八世紀 D.十八九世紀
9·據1995年統計我國800多所高校共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
A.60% B.50% C.40% D.30%
10.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紀哪個年代 【 】。
A.60 B.70 C.90 D.80
11.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29條第2款強調的是 【 】
A:教育應培養兒童對人權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B.教育應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
C.教育應致力于國際理解與溝通
D.教育應培養學生環境保護意識
12.以下教育措施中與人權教育沒有直接關系的是 【 】
A.學習了解重要的人權文件
B.學會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c.了解保障自己合法權益的方式與方法
D.培養良好的社會公共精神
13.以下關于“個性教育”涵義的表述中不恰當的是 【 】
A.其目的在于充分實現個體內在的、獨特的天賦潛能
B.其手段是要求教育者因材施教
c.它鼓勵學生處處特立獨行,處處標新立異
D.它以對學生基本自由的尊重為前提
14.關于現代教育的“社會目的”,下列描述中不恰當的是 【 】
A.傳遞和保存人類優秀的文化遺產或文明成果
B.培養能更新傳統文化、創新文化,具有批判意識和創新精神的人
C·培養既能適應現實社會生活,同時又能合理改造現實社會生活的人
D.復制、再生產現有的社會存在模式
15·關于理性權威與非理性權威的區別,下列描述中不恰當的是 【 】
A.理性的權威訴諸理智的說服,非理性的權威訴諸權力的壓服
B·理性的權威建立在對話、討論、協商的基礎之上,非理性的權威建立在專斷獨自的基礎之上
C.理性的權威排斥情感,非理性的權威依賴情感
D.理性的權威愿意接受健全的批評,非理性的權威拒絕接受任何批評
16·小平同志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工人階級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 【 】
A.教育行政人員 B.校長 C.教師 D.學生
17·下列哪項既是教師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師高尚道德素養的自我表現 【 】
A·熱愛學生 B.加強自身道德修養
C.熱愛勞動 D.熱愛教育工作
18·提出“教師一方面要貢獻出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綿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和 科學中吸取一切優良的東西,然后再把這些優良的東西貢獻給學生。,,的教育家是【 】
A·列寧 B.加里寧 C.蘇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19·教師最基本的權利是 【 】
A.管理學生權 B.科研學術活動權
C.民主管理權 D.教育教學權
20·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性表明,教師任職期間應接受 【 】
A·高等教育 B.在職培訓 c.繼續教育 D.終身教育
二、多項選擇題。
21.下面屬于班級授課的組織形式有 【 】
A.全班上課 B.班內小組教學 C.個別輔導
D.道爾頓制 E.復式教學教學
22.評價良好測驗的指標包括 【 】
A.效度 B.信度 C.難度
D.區分度 E.實用性
23.依據評價的目的、時間的不同,課程與教學評價分為 【 】
A.診斷性評價 B.常模參照評價
C.目標參照評價 D.形成性評價
E.總結性評價
24 八字教學模式的“八字指的是 【 】
A.練練 B.講講 C.說說
D.讀讀 E.議議
25.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包括 【 】
A.備課 B.上課 C.布置和批改作業
D.課外輔導 E.考核和評定學業成績
26.課程與教學內容組織的最基本標準包括
A.宏觀組織與微觀組織 B.橫向組織和縱向組織
C.邏輯順序組織與心理順序組織 D.直觀組織與抽象組織
E.直線式組織與螺旋式組織
27.教師的教學能力包括 【 】
A.理解和運用教材的能力 B.語言表達能力
C.觀察了解學生的能力 D.組織、管理和調控教學活動的能力
E.教育科研能力
28.教學目標的作用有 【 】
A.導向作用 B.保障作用 C.標準作用
D.激勵作用 E.提高作用
29.泰勒提出的課程編制的步驟包括 【 】
A.確定學生需要 B.確定教育目標
C.選擇教育經驗 D.組織教育內容
E.評價教育效果
30.教學原則的基本特點是 【 】
A.主觀性與客觀性 B.穩定性與發展性
C.全面性與系統性 D.實用性與有效性
E.自覺性與積極性
三、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31.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教學形式有哪些?
32.簡述“道爾頓制”的主要內容。
33.簡述課程設計過程模式的特點及評價。
34.簡述教師如何影響校本課程開發。
35.教學語言藝術的意義。
四、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6.列舉實例說明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支持策略。
37.結合實際闡述現代教學媒體的選擇與應用應遵循怎樣的原則。
五、實例分析題(共10分)
下面是一則關于上海某中學的報道:
上海某中學推出了“個性課程體系,高中開設了選修課23門,活動課34門,初中活動課35門。除了必修課之外,將原來的選修課和活動課分化為5個層次的“個性課程”,即“講座型”、“發展型”、“課題型”、“競賽型和“補缺型”。每周按文、理科及綜合科開設四至五個講座。以社會熱點和傳播新信息為主,聘請專家學者擔任主講。學生可自由選擇,對學有余力和有特長的學生,通過組織發展興趣小組、導師帶研究生、強化訓練等各種方式。施以個性化教育、而對個別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學業再輔導,幫助他們順利完成高中的學習在務。
試用學過的課程理論分析這所學校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