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是怎樣修改的
在語文考試的時候很容易會出現病句這個問題,尤其在作文里,或許錯了自己還懵然不知。想根治這個“病”嗎?首先你得知道錯在哪里,下面小編來幫你治治“病”,教你消滅病句。
病句是怎樣修改的
一、具體地說辨析病句、修改病句有如下幾種方法:
1.語感覺察法:
審讀病句,可以從感覺上察覺毛病,按習慣的說法會覺出別扭。以上搭配不當,語序不當,語義重復的地方,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2.提取主干法:
運用語法分析的方法,光將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語、狀語、補語)去掉,提取出主干,檢查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沒毛病,再檢查附加成分,看修飾語與中心詞之間,修飾語內部是否有毛病。以上搭配不當,成分殘缺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修改。
3.有的放矢法:
語病往往會出現在句子中的一些特定部位,如:多重定語、多重狀語,可能會出現語序不當的問題;多重否定詞,可能會出現否定不當的問題;是非句中,可能會出現前后不對應的問題,如:“是否刻苦學習,是取得良好成績的關鍵。”“在老師的幫助下,使他提高了學習成績。”
4.邏輯分析法
有的病句沒有語法毛病,但不合乎情理,邏輯分析法是從概念使用,判斷、推理方面考慮是否違背邏輯。以上語義重復,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法辨析、改正。
學好任何知識都需要多思,改病句也是如此。不能滿足于知道答案,要多揣摩,多實踐,在語言運用的實際活動中不斷提高能力。
二、下面介紹一下常見的語病。
1.成分殘缺,主要是缺少主語、賓語。
如:當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使我想起許多往事。(沒有主語,去掉“使”。)
如:工商管理部門立即查清了這家商場擅自提價。(缺少賓語,在句末加上“的問題”。)
2.搭配不當,包括主謂搭配不當,動賓搭配不當、修飾語和中心詞搭配不當,復句中關聯詞搭配不當。
如:他那銳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主謂搭配不當,把“眼睛”改為“目光”。)
如:這篇小說通過平凡而又出充滿生活氣息的細節描寫,充分揭露了主人公的心靈美。
(把“揭露”改為“表現。”)
如:只要稍微深思熟慮一下,這個道理是不難領會的。(“深思熟慮”是需要時間的,是反復思考的過程,“稍微”是不可能做到深思熟慮的,所以用在這里修飾不當,應該刪去。)
如:對他的錯誤,不但不應該袒護,而應該提出批評。(這句關聯詞搭配不當,應改成“……不但不應該袒護,而且還應該……。”)
3.詞序顛倒,如:我們不能忘記英法聯軍燒毀并洗劫圓明園的歷史。(“燒毀并洗劫”這樣表達不合事理,應對調。)
又如:我們看見火車、輪船在水上、陸地上行駛著。(語序的排列不僅要符合事理,而且還要在行文上前后照應,連貫一致。這句話應把“水上”和“陸地上”對調一下。)
4.重復啰嗦。
如:李大爺老了,頭上的頭發全白了。(頭發不在頭上在哪里呢?可見“頭上的”三個字是不必要的,否則啰嗦。)
又如:老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復地進行水稻高產試驗。(“多次”和“反復”是一個意思,不必要重復使用,應刪去其中一個。)
5.前后表達不一致或矛盾。
如:這場籃球賽的勝敗關鍵是隊員們的齊心協力。(前半句講“勝敗”,后半句只講“勝”,兩面對一面,不一致,應改為“取勝的關鍵”,或改為“是隊員們能否齊心協力”。)
又如:王芳同學到現在還沒有來,大家斷定她大概是生病了。(“斷定”和“大概”矛盾,去掉“大概”或去掉“大家斷定”。)
6.概念含混。
如:張敏同學的書柜里整齊地擺放著《西游記》、《水滸》、《新華字典》等幾十本文學書。(《新華字典》不屬于文學書,應去掉。)
7.濫用副詞,介詞以及否定詞的混亂使用。
如:這將保證了糧食的大面積豐收。(“將”和“了”的時態不同,去掉副詞“將”。)
再如: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惱怒,二忌睡前不可飽食,三忌臥處不可當風。(“忌”就是“不能”,后三句中的“不”應去掉,否則意思完全相反。)
又如:為了避免今后不發生類似事故,我們應盡快健全安全制度。(這句話中的“避免”“不發生”就是“發生”,意思完全相反,應去掉副詞“不”。)
又如:對于這篇作文,我寫了整整一小時。(介詞“對于”是多余的,應刪去。)
8.有歧義。
如:我校舉辦的數學、物理兩個短訓班開設了農用數學、農業機電課程。(這句話有兩種理解:(1)這兩門課程是數學、物理短訓班各開設的,即數學短訓班開設了這兩門課,物理短訓班也開設了這兩門課。(2)這兩門課程是數學、物理短訓班分別開設的,即數學短訓班開設了農用數學課程,物理短訓班開設了農業機電課程。看來應該是第(2)種理解,應該在“開設”前加上“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