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政治復習知識點
1、什么是責任?責任是怎么產生的?
責任是一個人應該做和不應該做的事情,責任產生于社會關系中的相互承諾。
2、承擔責任的代價和回報是什么?
①回報:既包括物質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要說回報,更重要的是無形的財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覺,他人的贊許,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等。
②承擔責任不僅意味著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還有可能因為做的不好而受到責備,甚至受到處罰。
3、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和意義?
(1)表現:用全理全法的方式及時糾正自己的過失,為自己的一次約定守時,終身信守誠實,自尊自信、自立自強,都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
(2)意義:①誰對自己不負責,誰就要對這種不負責任所造成的后果負責,②只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資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擔起對他人、對社會責任。③如果不能自覺承擔相應的責任,對自己責任,就永遠無法長大成人。
4、怎樣才能做一個負責任的人?
①慎重許諾,信守承諾,堅決履行諾言。
②承認錯誤,糾正過失,并承擔錯誤造成的后果。
③對于可以選擇和不能自我選擇的責任,都要以積級的態度去承擔,不言代價與回報。
④一旦做出選擇,就應該義無反顧的擔當起我們應負的責任。
5、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是什么?
中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5、我國為什么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①我國的生產力水平比較低 ②科技水平、民族文化素質不夠高 ③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
結論: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6、我國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7、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的根本任務是什么?
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8、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8、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簡稱“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9、制定黨的基本路線的依據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根本依據: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最基本的國情。
根本目的(出發點):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10、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我們黨、國家生存與發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開放是強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進步與發展的活力源泉。
11、什么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就是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就是要把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擺在首要地位。
12、為什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黨、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
13、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經驗是什么?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的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14、改革、發展、穩定三者的關系是什么?
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硬道理,穩定壓倒一切。
15、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及重要意義?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
16、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的特點是什么?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17、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各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18、為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黨和政府制定的基本方針是什么?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簡稱“一國兩制”
19、發展兩岸關系、實現國家統一的政治基礎和前提是什么?
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20、我們如何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
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
初三政治復習知識點:了解基本國策與發展戰略
一、為什么要對外開放?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世界一天一天變的更加開放,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后,中國要發展,要進步,要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東西,堅持引進去和走出來相結合。總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征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1、全方位的對外開放
2、正確認識對外開放和獨立自主的關系
1)對外開放有利于現代化建設,在對外開放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立足點;
2)要正確理解對外開放和獨立自主的含義,對外開放并不等于一切依靠外援,甚至依賴外國實現現代化;獨立自主也決不是閉關自守,盲目排外;
3)對外開放可以增強我國獨立自主的能力。
3、對外開放中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東西
1)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2)敞開國門的同時要維護自身安全:既要借鑒吸收一切先進的東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東西。
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一、我國的人口問題;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之一
人口特點: 1、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
2、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等
人口問題就是發展問題
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1、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2、具體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3、意義: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深刻影響著生產力各要素,對經濟增長起主導作用.
2、生產力三要:生產工具、勞動者、勞動對象
3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 技在人類歷史進步中的作用:科技發展推動經濟變革和社會進步
(2)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3)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科技進步
4、“中國制造”和“中國創造”的根本區別在哪里?(自主創新)
應如何提高“中國創造”的能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鼓勵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培養創新人才。)
5、我國為什么要重視科技進步與創新?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
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創新是力量之源,發展之基;
在激烈的國際競爭面前,如果我們的自主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術引進,就難以擺脫技術落后局面。
6、我們該如何做?
1)認真履行受教育的義務,努力學習科學技術知識;2)積極宣傳科學技術,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提高創新意識。
3)積極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1)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A各國之間的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的競爭,人才的競爭
B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
C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漸成為人們生存發展的第一需要和終身受益的財富,甚至決定其一生的命運。
(2)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1、我國的資源現狀
①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我國資源國情)
②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科學,浪費 、損失嚴重。
2、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和要求含義: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盡的責任。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就是要有計劃地控制人口增長,使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使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在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相互協調中促使經濟持續發展3、樹立科學發展觀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
“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初三政治復習知識點: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一、燦爛的中華文化
1、如何認識中華文化?(1)、中華各民族共同創造了博大精深,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
(2)、中華文明為什么能源遠流長?
一個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中華文化的構成: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道德倫理
(4)、中華文化的深刻影響
①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遠影響。
②對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重大作用。
2、我們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3、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什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
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
新時期: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
4.如何傳承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內容。
看過“初三政治復習知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