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學設計
時間:
子文2
初三化學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是兩種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的不同的氣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也是初中化學的基礎知識。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學設計案,希望能幫到你。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
(2)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huán)。
(3)知道溫室效應,了解防止溫室效應進一步增強應采取的措施。
2.過程與方法:
(1)學會從化學的角度研究物質(zhì)的方法。
(2)學習用對比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3)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質(zhì)的過程中,運用觀察、實驗、對比分析等方法獲取信息,體會獲得知識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會辯證的看待事物,全面認識與評價自然界中的物質(zhì);
(2)在傳播“低碳”理念的同時,學習用辯證的觀點看待溫室效應,教育學生珍惜資源、愛護環(huán)境。
(3)體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帶來的樂趣,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有序思維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
【難點】二氧化碳是否與水反應的探究
【教學方法】情景引入、實驗探究、小組交流合作、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設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zhì)和化學性質(zhì)。
(2)了解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huán)。
(3)知道溫室效應,了解防止溫室效應進一步增強應采取的措施。
2.過程與方法:
(1)學會從化學的角度研究物質(zhì)的方法。
(2)學習用對比的方法探究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3)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質(zhì)的過程中,運用觀察、實驗、對比分析等方法獲取信息,體會獲得知識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學會辯證的看待事物,全面認識與評價自然界中的物質(zhì);
(2)在傳播“低碳”理念的同時,學習用辯證的觀點看待溫室效應,教育學生珍惜資源、愛護環(huán)境。
(3)體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帶來的樂趣,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有序思維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
【難點】二氧化碳是否與水反應的探究
【教學方法】情景引入、實驗探究、小組交流合作、多媒體教學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情境導入】播放視頻 【引導分析】同學們看到這段視頻有什么感觸? 【提出問題】 如何吸收二氧化碳呢? 【引導分析】這些方法能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呢,我們通過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 學生觀看視頻 學生回答 學生各抒己見 | 通過視頻畫面讓學生感到震撼,激起學生關(guān)注環(huán)境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 |
【展示圖片】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有效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徑。 | 學生看圖、聆聽,體會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吸收的巨大能力 | 加強學生對光合作用的認識,讓學生體會多植樹造林的意義。 |
【實驗】 石灰水能吸收二氧化碳嗎? 【講解】明確反應原理 書寫出化學方程式。 【實驗】水能吸收二氧化碳嗎? 【提出問題】 你如何設計實驗方案? 評價學生的方案 觀察并指導學生實驗 | 學生分組實驗:把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振蕩 展示現(xiàn)象: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學生分組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展示成果,分析現(xiàn)象 學生觀察、分析并得出結(jié)論 | 回顧二氧化碳和石灰水的反應,深入學習反應原理,感受到石灰水確實能吸收二氧化碳。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注重理化知識的結(jié)合點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驗和分析實驗的能力。 |
【追問】二氧化碳在溶解的同時,有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呢? 【引導分析】 怎么判斷是否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演示】取少量實驗后瓶中的液體,滴加石蕊。 【提出問題】 什么物質(zhì)使紫色石蕊變紅了? 介紹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評價方案 觀察并指導學生實驗情況 小結(jié):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寫出化學方程式 【趣味實驗】 加熱實驗中變紅的紫色小花 【知識拓展】 二氧化碳溶于水及和水反應的情況 【實例應用】 二氧化碳泄露處理 海洋吸收二氧化碳情況 新科技吸收二氧化碳 【總結(jié)】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 【引導分析】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huán)圖。 【提出問題】 如何“節(jié)能減排”?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引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提出問題】請說出你知道的二氧化碳的用途? 【演示實驗】滅火實驗 【升華知識】 性質(zhì)決定用途 用途又能體現(xiàn)性質(zhì)。 【總結(jié)】二氧化碳的性質(zhì) | 猜測:反應?不反應? 學生:有沒有生成新物質(zhì) 認識石蕊 觀察現(xiàn)象:紫色溶液變紅 學生進行猜想 設計方案 進行實驗 展示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jié)論 觀察,紅色變成紫色 介紹碳酸的不穩(wěn)定性,易分解。 學生聆聽,認識水吸收二氧化碳的過程中溶解與反應的程度 學生聆聽 歸納總結(jié) 學生說出具體的做法 學生說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觀察現(xiàn)象并分析二氧化碳的相關(guān)性質(zhì)。 學生總結(jié) | 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中控制變量、對比實驗的方法。 體會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 通過小組內(nèi)交流及小組間的交流,提高了其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意識。 體驗學習的樂趣 讓學生深刻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化學, 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與生活 培養(yǎng)學生歸納的整理能力 樹立關(guān)注環(huán)境、熱愛自然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 培養(yǎng)學生辯證看待事物、全面認識與評價自然界中的物質(zhì)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
【提升】 化學學科研究物質(zhì)的角度 | 學生聆聽,感知,體會 | 滲透化學學科思想 |
#FormatImgID_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