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徑悲劇教學設計幽徑悲劇說課稿
《幽徑悲劇》教學設計
教學重難點
1、作者情感變化的“源點”以及“悲”的實質(zhì)。
學習過程
一、深情導入
他曾經(jīng)說過:“平生愛國,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燒成灰,我也是愛國的!”
他是著名的古文字家、歷史家、東方學家、翻譯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他是北京大學副校長、著名教授。
他是2006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他2009年7月1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8歲。
他是誰?他就是著名學者、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季先生的散文《幽徑悲劇》,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
二、感知課文
1、教師提問:同學們,誰能告訴我課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什么悲劇?
2、學生展示。
3、教師明確:北園里燕園幽徑上的一株古藤蘿無端被毀的悲劇。
板書:
幽徑古藤蘿 悲劇
三、閱讀感悟
(一)、感受藤蘿之美——第一幕:古藤蘿生前之美
1、教師(過渡):現(xiàn)在,我們就走進這一悲劇的第一幕“古藤蘿生前之美”。魯迅先生曾這樣解釋悲劇,“悲劇就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越美的事物被毀滅,其悲劇性就越強烈?,F(xiàn)在就請同學快速閱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描寫古藤羅之美的語句讀一讀,并說說古藤羅美在何處?
投影:
活著的古藤蘿美在何處?
2、教師(提示):請同學們按照下面的句式來說說。
示例:
我從“隱約看到一朵朵紫紅色的花,頗有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意味”這句話中讀出了古藤蘿的美,古藤羅美在它的色彩。
3、學生:劃出句子,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4、教師明確:
(1)外在形象美 (第8段文字184頁)
教師明確:文章具體描寫了這棵古藤“盤曲而上”之形,(美在氣勢)“驀地”撲鼻之香,(美在芳香)寫了“襲入耳內(nèi)”的蜜蜂聲襯托花香,“一朵朵紫紅色的花”之色(美在色彩),從形、色、味不同角度描寫,有形有聲有色,可觀可聞可嗅。
板書:形 味 色
(2)內(nèi)在品質(zhì)美
a教師設問:
我們感受到了古藤蘿的外在形象美,不過,對一個事物的認識只停留在表面是不夠的,還應關注它的內(nèi)心,關注它的性情、品質(zhì)。藤蘿的外形是美麗的,那么內(nèi)在呢? 請找出有關的句子作一些分析。
b教師引導學生齊讀,討論。(第14段187頁)
c教師明確:友好(和睦相處)、善良、奉獻、。
5、教師:在學生展示的基礎上小結:
羅丹曾經(jīng)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我們有一雙慧眼,季羨林也有一雙慧眼,他發(fā)現(xiàn)了這條四季景色優(yōu)美的小徑,發(fā)現(xiàn)了這株秀外慧中的藤蘿,下面我們有感情地來讀一讀,感受一下這一棵古藤羅的美。
6、學生先自由讀一遍,然后教師問:應該讀出怎樣的感情,教師明確:應抓住“顧而樂之”中“樂”字,注意讀出“樂”)
(二)、感受古藤蘿之悲——第二幕:孤兒在風中“微笑”
1、教師(過渡):下面我們進入悲劇的第二幕——“古藤羅在哭泣”。如此美麗的藤蘿有一天竟然被人給毀滅了,藤蘿被毀后景象如何?請找出有關的句子,說一說,讀一讀。
2、學生:讀課文第11段,在小組內(nèi)交流感受最深的語句。學生展示。
藤蘿被砍后很慘,慘在 ,我從 這句話可以看出來。它用 修辭,寫出了藤蘿的 。
3、教師引導學生賞析有關句子,相機作朗讀指導。
明確:藤蘿被毀后景象很“慘”。 一是虬干在風中“搖曳”:“搖曳”,就是搖蕩,說明它沒有生存之根,孤苦無依?!暗跛拦怼?,上吊而死是一種非正常死亡,似乎有某種冤屈,這里似乎在暗示藤蘿是被害而死。二是花朵在綠葉叢中“微笑”:“微笑”, 一串串美麗的藤蘿花像孩子一張張純真的笑臉,然而它們渾然不知賴以生存的根已被砍斷,他們卻不知道已經(jīng)永遠失去了母親,成了一個個孤兒!孤兒在的微笑更讓人覺得藤蘿的無辜、不幸,更令人痛心和悲哀,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4、教師明確朗讀要求:(過渡)我們應該怎樣來讀才能讀出藤蘿之“慘”?
朗讀提示
(1) 語氣:輕/重/ 緩/急,(2) 語調(diào):抑/揚/頓/挫,(3) 感情:深沉/濃烈(4) 想象:畫面(吊死鬼和孤兒)
5、學生討論:應該怎樣來讀;然后,請兩位學生嘗試讀一讀。
(三)、感受作者之痛——第三幕:誰的眼淚在飛
1、探究季羨林情感
(1)、教師(過渡):現(xiàn)在我們翻開悲劇的第三幕——“誰的眼淚在飛”。這棵美麗的藤蘿被無情的毀掉了,面對悲劇,誰的眼淚在飛?季先生的心情如何?你能從文中哪些語句讀出了他的感情?(投影)
(2)、學生:讀課文13、14段,小組內(nèi)交流。小組展示。
我從第 段 句子中,讀出了先生 的感情。
(3)、教師明確:
“我” §11震驚、害怕和痛心 §13悲哀至極 §14痛悼 憤激
(4)、教師:在學生展示的同時,適時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我們在讀的時候,語調(diào)要低沉,要讀出作者心中的痛。
(5)教師投影:讀下面這段話,將句子中的“它”換成“我”,你讀出了什么?
它在這里已經(jīng)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樹一向和睦相處。它雖閱盡人間滄桑,卻從無害人之意。每年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為人間增添美麗…… 它感到萬分委屈,又投訴無門。它的靈魂死守在這里。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血淚控訴)
(6)教師(過渡):剛才同學們通過朗讀感受到季先生對藤蘿的死很痛心。季先生反復說自己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那你認為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請讀下面的材料,結合課文,說說季羨林是個怎樣的人。(投影)
a我是一個沒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總是供過于求,經(jīng)常為一些小動物,小花草惹起萬斛閑愁。我甘于為一些小貓小狗小花小草流淚嘆氣。
b我自己性格制造的這個十字架,只有我自己來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這個十字架背下去,永遠永遠地背下去。
c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fā)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另外,我還想談一點:千萬不要空談人生觀和價值觀,無補實際。我認為,一切人生觀和價值觀,離開了這個責任感,都是空談。
——季羨林《我的人生感悟》
(7)、學生先讀一遍,然后討論交流、展示
(8)、教師明確:
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悲天憫人的季羨林,一個關愛一切的季羨林,一個胸懷天下的季羨林。他是一個勇士,一個懂得真善美,呵護真善美,并把矢志不渝地維護真善美作為自己責任的真正的勇士。
2、探究悲劇的原因
(1)教師(過渡):在人遭劫難,花木不能幸免的史無前例的十年浩劫中,這棵古藤蘿沒有被毀滅,反而在1992年改革開放后的某一天,被人毀滅了,這是什么原因?這又說明了什么?
(2)教師投影:
a藤蘿們和其他一些古丁香樹等等,被異化為“修正主義”,遭到了無情的誅伐。
b山頭的群樹,池中的荷花是對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地約束,寸步難行,只能無言以對。在茫茫人世中,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哪有閑心來關懷一棵古藤的生死呢?
c你倘若問一個燕園中人,決不會有任何人注意到這一棵古藤存在的,決不會有任何人關心它的死亡的,決不會有任何人為之傷心的。
(3)學生先讀一遍,學生討論交流、展示
(4)教師明確
a這個悲劇,發(fā)生在“__”結束10多年后,人們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很多人的人文素質(zhì)尤其是審美素質(zhì)還需進一步提高,人們爭名于朝,爭利于市,他們不懂得欣賞美,愛護美,他們?nèi)鄙賹τ谧匀?,對于他人的關愛,他們自私、冷漠、無情。因而出現(xiàn)了“愚氓滅美”的現(xiàn)象。
b正是因為這種人性的愚昧,有著二三百年歷史的藤蘿,被人毀滅了;正是因為這種人性的愚昧,風景被破壞了;正是因為這種人性的冷漠,孕婦暈倒在街頭,路人竟然袖手旁觀;正是因為這種人性的冷漠,撈尸者手牽綁尸繩談價 ……
所以,這株藤蘿的悲劇是個人性的悲劇,時代的悲劇。
四、課堂小結
1、教師(過渡):藤蘿被一把無情的刀所砍去,美被毀滅。這一刀砍去的不僅是一棵古藤蘿,砍掉的更是人性中最美妙的東西----真善美。魯迅曾經(jīng)說過:一個民族只有意識到自己的落后愚昧才能覺醒,進而才能進步發(fā)展。假如讓你從古藤羅、作者季羨林、你身邊的人三者中選擇一個對象,和他談談讀了這篇文章的體會,你會說些什么呢?(提示:可以是一副對聯(lián)、一首小詩,或者是一段話,形式不拘)
2、學生展示
3、教師總結
《幽徑悲劇》說課稿
【本課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第五單元第二十三課,是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所寫的一篇散文。文章內(nèi)涵豐富而深邃,語言精練、通俗而又雅致。本課所處單元的主題是:人與自然,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懂得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的道理和意義,學習在記敘和說明中結合抒情和議論的寫法?!队膹奖瘎 吠ㄟ^渲染濃烈的悲劇色彩,引發(fā)人們對時代和人性的反思,從另一個層面詮釋人與自然的關系,頗有曲徑之感,文本內(nèi)容顯得別具一格,相對單元中的其他四篇選文,既是一種視覺的沖擊,更是一種認識的補充。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對單元主題——人與自然的認識會更深刻而全面。
【本課與《課標》的關系】
從“課標”提出的三個緯度要求來審視,本課無疑是一個合適的文本范例。特別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一緯度上體現(xiàn)的十分突出,文本所傳達出的對“真、善、美”矢志不移的情感契合了《課標》提出的“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的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過本課基本問題的提出使學生“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同時達到“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的訓練要求。另外,課文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特色也為課標提出的“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提供了范本。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重點理解文本中的文言詞匯。
2、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nèi)容。
3、品味語言,學習反復、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4、學習層層鋪筆的描寫手法及作用。
5、通過品讀、美讀把握文章情感,學習作者矢志不移地維護真、善、美的精神。
6、引導學生理解善待環(huán)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樹立維護真、善、美的精神。
〔說明〕教學目標1、2、3屬于新課標“知識與能力緯度”范疇;4屬于“過程與方法緯度”范疇;5、6屬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緯度”范疇。為了更好的體現(xiàn)“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并重的教學理念,以上幾個目標的實現(xiàn)過程是相輔相生、環(huán)環(huán)緊扣的。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會通過讀、品、悟理解文本所蘊含的情感。
教學難點:體會作品強烈的悲劇效果。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點擊此處觀看
【課時安排】
二課時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說教法】
根據(jù)課文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以創(chuàng)設情景法、問題導引法、誦讀品味法進行教學。我以新課標:“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睘橹笇?,根據(jù)本課目標和內(nèi)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fā)展水平出發(fā),應用各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品讀、美讀文本,邊讀邊思,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質(zhì)疑、交流,最后在教師適當?shù)狞c撥、歸納、小結中賞析課文,理解本文中作者的感情。
【說學法】
本篇文章含有豐富的人生哲理,這對于初二學生來說可能有一定的難度,備課時我力求扣住文本本身,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zhì)疑為主線”的教學思想進行學法指導,采用了誦讀法、小組討論法。在指導過程中讓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文本體會到藤蘿的美,并力求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的方法理解作者對被砍前的藤蘿和對被砍之后的藤蘿的不同情感,通過這種情感的劇烈反差讓學生體會到真、善、美的重要性,從而學習作者矢志維護真、善、美的精神。
三、說教學流程
(一)導語設計
老師想跟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發(fā)生在2003年的澳大利亞網(wǎng)球公開賽上,一只小鳥被一個高速飛行的網(wǎng)球擊中,鳥兒墮地身亡。接下來的一幕讓世人震撼:擊中小鳥的運動員神情沮喪,馬上終止比賽,跑到小鳥跟前,毫不猶豫的雙膝跪地,雙手合攏,表示懺悔。他因自己的失誤而深深的一跪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典的一幕讓世人永遠難忘。而在我國,北大教授季羨林悲天憫人,因為一株藤蘿被他人無情的砍伐,引發(fā)內(nèi)心深深的痛惜,其博大的胸懷可見一斑,他奮筆疾書,將痛楚化為文字,呈現(xiàn)于世人的面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文字——《幽徑悲劇》。
●本環(huán)節(jié)通過相關聯(lián)的故事激發(fā)學生對本文的學習興趣,順承導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
●本環(huán)節(jié)運用“書寫大比拼”這個活動對文中的生字詞進行學習,完成教學目標1,為更準確的解讀文本掃除障礙,同時這也是一個積累項目,有利于擴大學生詞匯量。
(三)走近作者
世人稱其為“學界泰斗”、“一代宗師”,國內(nèi)外公認的“東方學大師”。是我國著名文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精通英語、德語、梵語、吠陀語、巴利語、吐火羅語,還能閱讀法語、俄語書籍。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卓有建樹。
心靈獨白:“只要活著,腦筋就要天天不停?!薄拔?4周歲了,并不打算‘走’。我要活到108歲。”
●本環(huán)節(jié)中一些資料性的知識讓學生自己解決,課堂上我補充了一個“心靈獨白”的小環(huán)節(jié),目的是讓學生通過作者的語言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進而更準確的理解文本。另外,推薦觀看中央10套“子午書簡”:《本色季羨林》。
(四)交流初讀感受
●本環(huán)節(jié)比較開放,學生自由發(fā)表初讀感受,了解學生不受干預獨立閱讀文本所達到的思維層次,以便調(diào)整教學思路和方法。同時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讀文本的能力。
(五)整體感知。
朗讀課文讓學生按照“幽徑”、“藤蘿”、“藤蘿被毀”的思路,理出文章的結構,并為每一部分概括一個小標題。
●本環(huán)節(jié)是在已經(jīng)預習文本的基礎上進行的,由于文本篇幅偏長,課堂上通篇閱讀略顯耗時,所以此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掃讀,以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為主。
(六)細節(jié)探究。
1、 文中的古藤蘿是一棵什么樣的藤蘿?在文中畫出作者對她的描述。
2、 探討藤蘿被砍之前和被砍之后,作者的情感變化。
3、文章內(nèi)容寫的是古藤蘿的悲劇,為什么題目卻是“幽徑悲劇”。
●本環(huán)節(jié)以學生討論、碰撞為主,教師點撥、引導為輔;品讀穿插其間。設計第一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內(nèi)心對悲劇主人公的真、善、美認同,為以后的毀滅所帶來的悲劇震撼奠定心理基礎;第二個問題是為了把握作者的情感落差,在反差中理解作者的感情宣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情感契合的載體和誘發(fā)悲劇感受的共鳴點;第三個問題則是對文本深層次的理解。通過這個問題主要想使學生明白:1、寫幽徑美是為了襯托藤蘿美,寫藤蘿美是為了渲染藤蘿悲劇色彩,這樣一種層層鋪筆的寫法。2、藤蘿的悲劇是幽徑悲劇,更是燕園的悲劇、時代的悲劇、人類的悲劇。
(七)品味語言
1、自由品味
學生選擇一句或一段,自我賞析。
2、限定品味
補充學生未涉及的重點語句。
●本環(huán)節(jié)中我要求學生用固定句式:“ 段(句)好,好在 ”來作答,內(nèi)容要求學生從詞、句式、修辭的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實現(xiàn)教學目標3。
(八)拓展寫作
請你以古藤蘿的口吻寫一段話,勸告世人,一定要保護好環(huán)境。
●本環(huán)節(jié)是日常書面表達能力的一個練習。
看了“幽徑悲劇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