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期知識點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分類:自然光源,如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 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規律: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3、光線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早晨,看到剛從地平線升起的太陽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該現象說明:光在非均勻介質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4、應用及現象:
①激光準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體,在物體的后面形成黑色區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當地球 在中間時可形成月食。如圖: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環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實驗早在《墨經》中就有記載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實像,其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無關。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不發光物體把照在它上面的光反射進入我們的眼睛
3、分類:
(1)鏡面反射: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 平滑。
應用:迎著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2)漫反射: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著不同的方向 ,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由于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三、平面鏡成像
1、平面鏡:
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③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
④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虛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作用:成像、 改變光路。
實像和虛像:
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2、球面鏡:
定義:用球面的內表面作反射面。
凹面鏡 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會聚在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應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定義: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凸面鏡 性質:凸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應用:汽車后視鏡
四、光的折射
1、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當發生折射現象時,一定也發生了反射現象。當光線垂直射向兩種物質的界面時,傳播方向不變。
2、光的折射規律:在折射現象中,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個平面內;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向法線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從水或其他介質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光線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隨之增大。在光的折射現象中,介質的密度越小,光速越大,與法線形成的角越大。
3、折射的現象:①從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淺,沿著看見魚的方向叉,卻叉不到;從水中看岸上的東西,好像變高了。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③海市蜃樓。④彩虹。
延長線的交點。在完成折射的光路圖時可畫一條垂直于介質交界面的光線,便于繪制。
五、光的色散
1、三棱鏡把白光分解成紅、橙、 黃 、綠 、藍 、靛 、紫 七種顏色的光的現象叫光的色散。太陽光(即白光)是由多種色光 混合 而成的。這是英國 牛頓 發現的。
2、彩虹是光的 色散 現象,海市蜃樓是光的 折射 現象。
3、色光的三原色是指 紅、綠、藍 。
4、物體的顏色:應用:綠光照到一個穿白上衣紅裙子的人身上,看見的是 綠 色上衣,黑 色的裙子。(反射與物體顏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顏色的就被吸收而成黑色)
5、看不見的光:是指紅光之外的輻射叫 紅外線 和在光譜的紫端以外的看不見的光叫 紫外線 。
(2)、 紅外線的作用:(1)制紅外線夜視儀。(2)紅外線遙控。(3)紅外線燒烤食物(4)紅外線測溫度。
(3)、紫外線的作用:(1)有助于人體合成 維生素c 。(2)殺死 微生物 滅菌。(3)能使 熒光 物質發光來識別鈔票的真偽。
初二物理上期知識點:透鏡及其應用
一、透鏡
1、名詞
薄透鏡:透鏡的厚度遠小于球面的半徑。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區別:凸透鏡:中間厚,兩邊薄;凹透鏡:中間薄,兩邊厚
2、典型光路
二、生活中的透鏡
實像和虛像(見下圖):照相機和投影儀所成的像,是光通過凸透鏡射出后會聚在那里所成的,如果把感光膠片放在那里,真的能記錄下所成的像。這種像叫做實像。物體和實像分別位于凸透鏡的兩側。
凸透鏡成實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實像在凸透鏡兩側。
凸透鏡成虛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虛像在凸透鏡同側。
三、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1、實驗:實驗時點燃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蠟燭在焦點以內;②燭焰在焦點上③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置。
2、實驗結論:(凸透鏡成像規律)
F分虛實,2f大小,實倒虛正,具體見下表:
3、對規律的進一步認識:
(1)u=f是成實像和虛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側和異側的分界點。
(2)u=2f是像放大和縮小的分界點
(3)當像距大于物距時成放大的實像(或虛像),當像距小于物距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當物體從遠處向焦點靠近時,像逐漸變大,遠離凸透鏡
①當u>2f,物體比像移動得快
②當f
四、眼睛和眼鏡
1、成像原理:1、眼球相當于一架照相 機。晶狀體和角膜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 凸透 鏡。眼球后部的視網膜相當于膠片(光屏)。物體經晶狀體成像于 視網膜 上,再通過視神經把信息傳入大腦,從而產生視覺。眼睛的視網膜上成的是一個倒立 、 縮小 的 實 像。
明視距離:25cm 近點:10cm
2、近視眼,像成在視網膜的 前 方。可以戴 凹透 鏡來矯正。因為它具有 發散 光線的性質。使清晰的圖像略向后移,準確地成在視網膜上。
近視原因:晶體太厚,折光能力強,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長(用凹透鏡矯正)
3、遠視眼(又叫老花眼)像成在視網膜的 后 方。可以戴 凸透 鏡來矯正。因為它具有 會聚 光線的性質。使清晰的像略向前移,準確地成在視網膜上。
遠視原因:晶體太薄,折光能力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用凸透鏡矯正)
五 顯微鏡和望遠鏡
1、顯微鏡由 目 鏡和 物 鏡組成,都是 凸 透鏡。
2、物鏡:作用相當于 幻燈機 的鏡頭,成放大的實像。目鏡的作用相當于 放大鏡,成放大的虛像。顯微鏡把物體所成的像兩次放大
3、望遠鏡有反射式望遠鏡和折射式望遠鏡兩種。
其中折射式望遠鏡物鏡的作用相當于照相機鏡頭, 物鏡使遠處的物體成縮小的實像;目鏡相當于放大鏡,目鏡成放大的虛像。。它有拉近鏡頭,增大視角的作用。
4、成實像的光學元件有:照相機、投影儀、小孔成像 ; 成虛像的光學元件有:平面鏡、放大鏡、凸凹面鏡
利用反射的有:平面鏡、水下的倒影、所有面鏡; 利用折射的有:所有透鏡、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近視鏡、老花鏡
看過“初二物理上期知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