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過年作文
200字過年作文篇1
過年了,最期待的自然是拜訪親戚,因為既可以收獲紅包,也可以大吃一頓。但是過年,最熱鬧的那天是春節的晚上。那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一天。
對我們家而言,過年是件大事,因為在我們眼里,年夜飯就同等于團圓飯。這一年一度的年夜飯其實就是平常吃的家常便飯,不過在以前,在媽媽小的時候。過年,就是有肉吃,有新衣服穿。不像我們,隨時隨地都有大魚大肉吃,有新衣服穿。現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過年期盼的大魚大肉,現在隨時隨地都可以吃到了。現在這些家常便飯拿到了年夜飯里,卻像以前一樣,變成了平常都吃不到的美食。因為這些美食代表了一年的新期望,代表了一家人團圓,代表了這一年正式的開始了。這已經不是一頓簡單的飯了,而是一桌滿懷著期盼的美食。
為了這些美食,媽媽和奶奶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就開始準備。殺雞,買菜,做魚.....一直忙活到大年三十,就是為了讓大家吃好喝好。看著大家津津有味的吃著年夜飯,一家歡聚一堂,舉杯共慶新的一年到來。我想,此刻大家的心里應該都很安寧,歡鬧吧。
吃過了年夜飯,自然就是放煙花,打爆竹了。點燃導火索,寂靜了幾秒后,絢爛的煙花從煙花筒里噴射出來,在空中分散,形成了一朵朵絢麗的彩花。很快,“煙花展覽會”便關門了,但我們的祝福卻沒有因此“關門”。
這樣的溫暖,這種幸福感,這種滿足感。將會永遠留在我們心里,也會繼續譜寫著春節發生的一切,記錄著中國人過年的故事。或許,多年以后,回憶起小時候過年,還會像孩子一樣發出童年時的笑聲吧……
200字過年作文篇2
有人說:飽嘗痛苦,才能真正品味快樂。在以前我愿意經歷寒冬,是因期盼呼吸過年的味道。現在春節一到,四處張燈結彩,炮仗聲聲,人來人往,隨處可見洋溢著幸福的臉。雖然空氣中的年味濃到極致,但是又感覺過年似乎離我很遙遠。
小時候的我特別喜歡過年甚至有的時候特別希望天天都過年,但是現在想想當初的我多么可笑居然期盼每天都過年。
記得小時候每年,還沒有到年底,大人們就都積極行動起來,打掃衛生,添置物品;娃娃們呢,有時候也會幫大人干些家務,但內心也都打起了自己的小九九,構思起一個個過年計劃。還記得那時的我,常常會在想到激動處忍不住地笑將起來。周圍的一切事物充滿了過年暖暖的味道。怎么都想過年,過年時盼望爸爸媽媽買的新衣裳,盼望吃到桌上的雞鴨魚肉,每個孩子最盼望的就屬收紅包了一家人圍在桌子前吃著團員飯有說有笑的看著聯歡晚會,在零點鐘聲響起時會和約好的小伙伴出去放鞭炮像我這種不敢點鞭炮的人就會遠遠的站在一邊看著他們,小伙伴們還經常嘲笑我現在想想真那時的我真可笑,和小伙伴們放完鞭炮回到家里總會有一盤熱乎乎的到這香氣的餃子在哪里等著我,我迫不及待的吃起了餃子因為據媽媽說在餃子里會吃到硬幣會得到更多的壓歲錢……
但是現在的過年與小時候的完全不同了。小時候還沒到年底家里都會打掃購置新衣服但是現在房子天天收拾到年底了大掃除的時候才發現需要收到收拾的定西不多甚至那些不多的東西都沒必要去收拾現在父母再帶我們去購置新衣服也提不起多大的興趣好像覺得過年穿不穿新衣服無所謂了除夕那天一家人早早就吃完了團圓飯一家人很安靜看著晚會偶爾會發出些笑聲敲了鐘該去放炮了以前放鞭炮一家人都會下去爭著搶著出去放而現在一大家子人都在糾結著誰下去放炮以前的初一會非常的熱鬧而現在的初一與往常四會美聲么不同不過甚至因為人太多了而在氣氛中顯現出一絲尷尬似乎現在過年都不像是在過年……
到底是時代變了,還是我們變了。
200字過年作文篇3
“金風送喜來,紫荊花已開,二月大地春雷鑼鼓敲起來……恭喜恭喜中國年,五谷豐登笑開顏……”聽著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就知道,年到了!你知道年是什么味道的嗎?年的味道怪怪的,讓我品一品在給你細細道來。
年,是歡樂的;是喜慶的;是和睦的。年,對于我來說是甜到心頭的。屋外二月的寒風呼呼地刮著樹枝,干枯的樹枝上掛著幾片搖搖欲墜的枯黃的樹葉;風也毫不留情地刮過人們的臉龐,可人們洋溢著幸福歡笑的臉頰,火辣辣的,成群的男孩按動著打火機,從里面一下子竄出火紅跳動的火苗,紅光映在人們的臉上,笑容更加甜蜜。“噼里啪啦”鞭炮聲清澈的在耳邊回蕩,綻開的不僅是絢爛的煙花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花。一大家子人圍坐在圓桌周圍,湯圓、餃子、抄手、面條……還有色香味俱全的各色中國菜:香腸、臘肉、夫妻肺片、京醬肉絲、魚香茄子、麻婆豆腐、春卷……旁邊的電視中正在播放著喜氣洋洋的春晚,而圍坐在桌子邊的人捧著一碗熱氣騰騰的香菇燉雞湯美美地品嘗,一口接一口,濃香四溢,安撫了每一個人一年以來疲憊的心。這種感覺只有在過年才感受的到,其樂融融、歡聲笑語,年的味道是甜的。
年的味道是辣的,貼倒“福”、對聯、門神、窗花;掛燈籠、中國結、紅辣椒;放鞭炮、舞龍;還有“領紅包”!……一片紅色映入眼簾,過年就要喜慶,就要熱鬧,就要紅火。中國年讓你在冬天絲毫感覺不到寒冷,只有火辣。
年的味道是酸的,每天清晨我會一邊吃飯,一邊聽廣播。“兒子長大了,一年到頭就回一次家,人是回來了,可是留的住人卻留不住心。”這是一位母親寫給兒子的一封信。父母老了,兒子大了,好不容易回了家,也不像小時候那樣如同開心果一樣逗父母開心、幫父母做事。只是一味地玩著手機看看電視,對于父母的噓寒問暖也愛理不理。這個年,父母盼回來了深愛的兒子,可兒子的心卻早已停留在了別處。父母的心是酸的,年的味道也是酸的。
年的味道是苦的,過年時是小偷、騙子、火災肆虐的高峰期。努力了一年的積蓄被好逸惡勞、游手好閑的盜賊偷走,被油嘴滑舌的騙子誆騙,甚至被一把無情的大火吞噬……妻離子散、親人離別,就在這普天同慶之時,事故給予人的打擊是空前悲慘凄涼的。這個年是苦的。
年的味道不是能一語道破的。各自有各自的區別,酸甜苦辣一應俱全,就像一臺鮮活的戲劇而或一支譜寫人世間悲歡離合的歌曲,要用眼觀察、用耳聆聽、用心感受。
200字過年作文篇4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過年最重要的是家人一起吃大年三十的餃子,年夜飯。這個時候,只要是華裔子孫,不管天南地北,差不多同一時刻,我們吃的都是餃子。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餃”與“交”諧音,有辭舊迎新,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之意,預示著新的一年里交上好運。餃子形如元寶,人們過年吃餃子,寓意“招財進寶”。“一個扁食兩頭尖,下到鍋里成萬千,金勺舀,銀碗端,端到桌上敬老天,天神見了心喜歡,一年四季保平安!”奶奶煮餃子時常常這樣念叨。
除夕之夜,窗外落雪無聲,室內燈火通明,家人圍坐一起包餃子,吃餃子,各種各樣的餡料,用五顏六色的餃子皮包裹著,在沸水里翻滾著,漂浮著,熱氣蒸騰,豐盈飽滿如來年的好日子讓人期待,垂涎……吃了多少年多少代的餃子啊,中國人對餃子的熱愛至今不減!
吃完餃子就該守歲了,一家人團團圍坐,吃著早就備好的干果、水果,歡聲笑語說著家常,看著電視里的春節聯歡會,開始守歲。一定要等著十二點報時的鐘聲響起,一定要等到跨年的那一刻,那一分,那一秒,給親人給惦念的人說出那一句祝福“新年快樂,新年吉祥!”仿佛只有在新舊交替的那一刻說出的話才最具有神性,才能保佑新年所有的夢想成真,萬事順遂!
新的一年什么都是新的好的!那就從穿新衣裳開始。大年初一的早上,睡夢中的孩子在迷迷瞪瞪中被大人喊起來,那時的天還很黑,讓孩子們換好新衣裳,大人們各自忙碌著,嘴里念念有詞,都顯得神神秘秘,好似怕驚動了各路神靈。據說越是起得早的人家越先迎來好運!
大年初一預示著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這一天的開心快樂是一年的起點,所以大人們特別在意孩子們的言談舉止,叮囑孩子們要笑要說吉利話,討一年的好彩頭。
初一的餃子也是有講究的,盤子里的餃子不能吃完,寓意剩余,日子寬裕。小孩子不知道,大人又不能說破,常常是盯著孩子盤子里的餃子,時不時地夾上幾個。有心的父母會在餃子里包幾個糖餃子,如果哪個孩子吃到了,會被認為是這一年里最有福氣的孩子。初一的餃子,很多家庭會包素餡兒的,或者三鮮餡兒的,寓意新的一年里素素靜靜的,不攤上不好的事。這種講究里,一樣蘊含著我們中國人小心翼翼,趨吉避兇,謀求吉祥,平安順遂和成功的心愿。吃完餃子,孩子們最盼望的時刻來了,這時的大人們會把孩子叫在一起,把事先準備好的用紅紙包裹著的壓歲錢分給孩子們。“壓住邪祟,再長一歲!”錢往往是嶄新嶄新的,是爹娘早早換好的。“過年好嗎?”“好!”給孩子們壓歲錢時大人們往往會問一句,這時的過年已經不是過年的過程,說的是已經來臨的一年,即新的一年好嗎?討孩子們一個吉利的口彩。因為孩子們心地純良,是神最喜歡的人,是神不吝賜福的人。孩子們歡呼一聲,往往是迫不及待地打開了紅包,一腳早跨出了門外,去聽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了……
討口彩是過年時大人們非常在意的事情,所以那些伶俐俐的孩子最受歡迎,討個吉利討個喜氣,這種種心理無不反映著國人的心理期盼,這期盼里有自己不能掌控的無奈,所以期待祖先庇護,神靈賜福!
200字過年作文篇5
家家貼上紅對聯,掛上紅燈籠,換上紅日歷,穿上紅新衣。人海,車海,一切都變成了紅海。紅紅火火是新年,熱熱鬧鬧過除夕。
除夕不僅大人忙活,連小孩也不會閑著,時不時搭把手,那可是常事。這不!奶奶一聲叫喚,我這個跑堂的可就有的忙活了。我的任務就是擺好給客人的食物,然后放到客廳。嘿嘿,這可是美差啊!我繞到放零食的地方,一手托著盤子,一手抓著瓜子、花生、松子往盤里放,像足了一個端菜小姐。
拿完大人吃的干果,我又馬不停蹄地去拿小孩愛吃的零食。滿眼的妙脆角、軟糖、巧克力、薯片……饞得我將口水一咽再咽。我悄悄張望著,趁大人不注意時,麻利地將好多零食往口袋里塞,直到把口袋裝得鼓鼓的,才隨意拿了點給客人送去。放好果盤,我連忙跑到樓上,將口袋里的零食迅速藏在“秘密基地”里,然后若無其事地下樓繼續幫忙。
吃年夜飯嘍!爺爺和爸爸把八仙桌抬到門口,奶奶在門口擺上兩個鐵盆,媽媽拿著黃紙折的金元寶和冥幣往里撒。只有我和妹妹站在一旁好奇地張望,不敢出聲。不一會兒,爺爺像變戲法似的拿出三根香。奶奶把放在灶頭的兩支高腳蠟燭擺在桌上,拿出平時不用的白瓷小碗,又囑咐我去端菜。不一會兒,桌上滿是溢著香味的雞鴨魚肉。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要祭祖啊!我連忙拿出一些碗筷、酒和米飯,湊上前幫忙。將12個碗分成6份,整齊而有規則地前后放置在桌上。奶奶邊往碗里夾飯,邊念念有詞:大婆、太奶奶、三姑快來吃飯嘞??
做完這些后,才是拜祖先。這拜,也是有講究的,要按照輩分大小先后來拜,然后三叩首。叩首時一定要雙手合并,邊拜邊說些吉祥話,以此來寄托我們對新年的美好期愿。最后一項才是燒紙錢,黃燦燦的元寶和冥幣剎時間便化為灰燼,和太奶奶們長存于地下。
祭祖后,我們的年夜飯開始啦!所謂“年年有余”,魚可是老百姓除夕宴必不可少的元老級食物。光是雞,就有兩道——白蘸雞和咸腌雞,還有許多百年不變主菜——牛肉、羊肉;還會有蔬菜--青菜、春筍……樣樣鮮美可口,另人回味無窮。不過,在吃之前,奶奶還要給每個人一張紙巾,寓意是把舊年的“屁股”擦干凈,也就是不留“余帳”,吃飯時也一定要用這張紙擦手擦臉。大人們還會在吃飯時說這一年的收獲和對新年的期許。推杯換盞間,笑臉盈盈,其樂融融,喜氣洋洋……
到了飯末,大人紛紛掏出紅包打算給小輩,可拿紅包也需要過五關斬六將。首先晚輩要對長輩說一些吉祥話,對爺爺奶奶要祝他們長壽,對于爸爸媽媽要祝他們工作順利,才能拿到紅包。這樣收到的紅包,才算是真正收到了祝福。
新年的鐘聲敲響之際,各家各戶不約而同地放起了煙花。浩瀚的夜空中,煙花笑得多么璀璨,如滿天的繁星閃爍。她們在夜幕中互相擠著,互相擁著,互相問好,綻出五顏六色的花火,一起迎接美好的新年。
在鞭炮聲中,在煙花笑中,在友好祝福中,新的一年定會更美好,更璀璨,更幸福!
200字過年作文篇6
今天20__年2月8日,臘月二十七,馬上又到除夕,我首先想到的竟是小時候芥末的味道。
小時候的一個大年三十,應該是中午吧,爹蹬著他那輛引以為豪的東德自行車,口鼻邊冒著白汽,呼哧呼哧地闖入我家小院。不應說是闖入,這本是他的王國,他是這個王國里唯一的國王、無上的權威,再說那時家連個像樣的大門也沒有。爹閘住車子,用力擤一下鼻涕,大聲招呼著妻兒,我動作稍微遲緩,就被他大聲呵斥。車后座捆著一個鼓鼓的編織袋,里面大概是蔥、芹菜,也許是稀罕的蒜薹,前面車把上還掛著他的黑提包,里面是一些小東西,調味品、鞭炮、小工藝品······我慌著解后面捆編織袋的繩子,眼盯著前面的黑提包,幸運的話那里面也許會有一本新小人書。不過,爹直接將黑提包提入北屋,我的希望落空了,要是有小人書的話,爹會直接拿出來沖我炫耀,進而享受我的歡呼雀躍。爹又出來,我繩子還沒解開,他嗐了一聲,厲聲道“一邊去”,將我撥到一邊,三兩下就解開繩子,將袋子拎入西屋里。西屋是廚房,里面是大鍋土灶,娘正在忙碌呢。我摸摸被爹扒拉過的胳膊,他是那么有力、那么敏捷,我一時非常慚愧。
爹轉身進了北屋,一屁股坐到八仙桌東首的圈椅上,將藏青色的有遮掩兒的帽子摘下來,放到身后的條幾上,他的頭上頓時熱氣騰騰。圈椅,在我們魯西北老家也叫太師椅,在我看來爹的神態不亞于評書里的高官大員。娘很快擺上一兩個菜,爹并不慌著動筷,他吸一支煙,喝幾口水,起身掀開門簾,走進里屋,只聽得一陣咚咚有聲的切菜聲,他很快一掀門簾又走出來,在八仙桌西南方的煤球爐子上架鍋倒油,油熱了,微微冒氣青煙,爹將菜肴原材料一下子倒進去,嗤啦一聲響,爹手持一細長的黑黑的圓勺翻炒起來,叮當二五,一盤他得意的尖椒溜肝片兒很快出鍋。爹用那塊臟得看不清本來顏色的濕毛巾擦擦手,再次坐回太師椅里,放松得如同“葛優躺”。
爹夾起一片肝兒,放入口中,筷子一放,雙眼微瞇,咀嚼幾下,發出滿意的嗯嗯聲——爹部隊轉業,被分到國營食品公司,是工人更是一位廚師。他又夾起一片,伸向我,我確定他已經忘記我剛才的笨拙了,才面上笑著、內心忐忑地上前張開嘴巴。“憨小,好吃不?”爹問,我連連點頭,其實只覺得有點兒燙,滋味還沒品出來呢。滋味品出來了,肝兒有點苦,可也不敢給爹說。爹又給娘夾,娘倒敢直言:“嗐,什么吃頭兒呀!有點苦,還拉嗓子!”爹就笑罵娘憨,不知道好東西好吃。
爹往往喝一口酒只夾一口菜,很少連夾兩三口,喝到醉眼蒙眬時,就只喝酒不吃菜。爹曾給我們兄弟仨講過一個笑話:一個年青人在酒桌上旁若無人,接連舉筷,大快朵頤,同桌一個老江湖嘲笑道,小伙子,那雙筷子就算是你爹,你也應該讓它歇會兒啦!爹經常給我們講這樣經典的故事,能穿越時空的。爹喝了兩三口酒,突然嗐了一聲,啪的一下,將筷子拍到桌上,我嚇了一跳。只聽他大聲說道:“哎呀,忘了買芥末油啦!嗐,晚上吃餃子蘸么啊?”娘說不是有醋嗎,爹哼了一聲:“光醋怎么行?吃晌午飯,我再跑一趟!”娘說:“嗐,值當的不!因為一瓶芥末油,再跑這么遠!”爹一擺手:“你別管了,醋里放點芥末油,蘸著才有滋味啊!你說是不,小三兒?”我鼻子條件反射地酸起來,卻嗯嗯連聲。爹匆匆喝了兩三杯,催促娘端飯,他草草吃過,午覺也沒睡,戴上帽子,戴上兩副線手套套成一副的手套,拎著東德自行車往后大幅度一轉,一下子跨上去,將娘織的長長的淺灰色的圍脖往身后一甩,瘦高的身影沖了出去。
來回六七十里的路,太陽快落下去時,爹才回來,口鼻邊白汽更多,臉上卻帶著心滿意足的笑容。從那個黑提包里,他不僅拿出一瓶金黃色的芥末油,竟然還有一本新小人書!天哪,是對我違心支持他的獎勵嗎?
我們仨已經將娘寫的對聯福字貼好了,家后田野里傳來零零散散的鞭炮聲,爹帶著我們仨去家后祖墳上請先人,娘在家繼續包水餃。太陽已不見了,余暉籠罩著大地,父子四人仿佛在夢幻中穿行,來到爺爺還有老爺爺、老奶奶的墳前。鞭炮很快響完呼喚,燒紙仍在墳頭前閃爍著溫暖的黃光,爹在前面跪下去,我們仨跪在他身后,學著他的樣子將頭低垂到地上,地上涼涼的,頭發卻感覺著前面火苗的熱度。爹站起身,凝望著眼前爺爺的墳頭,又蹲下去,用一根棉花秸稈撥弄著尚在燃燒的燒紙,火光映著他高隆的顴骨和愈發嚴肅的面龐。一時間,我感覺往常嬉笑怒罵皆形于色的爹安靜了許多,他的沉默和輕微的嘆息將我帶入到朦朦朧朧、迷迷蒙蒙的狀態,感覺長眠于此的先人和小小的我有著緊密的聯系,我卻感覺是那么陌生遙遠,頓生神秘感、敬畏心。我們仨靜靜看著父親,也沉默不語。
“好了,請到你爺爺他們啦,走,回去!”爹恢復了果斷和利落,腳步輕快,我們仨的心情也頓時輕松起來,回去的路上嘰嘰喳喳,這時爹不會再嚴詞厲色了。
回到家,娘讓我們放鞭炮,炮聲一響,水餃下鍋。同樣身材瘦高的奶奶已經端坐在八仙桌西邊的太師椅上,我過去問她我們請來的爺爺他們在哪里,奶奶白了爹一眼,似乎埋怨他不該給我們說這些,然后俯下身子,將我抱到膝蓋上,轉身扭頭指著剛剛掛好的族子(家譜),說他們都在那上面呢。我看著那上面一個個蠅頭小楷的名字,半信半疑。
水餃出鍋,奶奶端著第一碗水餃,在院子里四下走動,口里念念有詞,娘說那是上供呢。后來,三碗水餃又擺到族子前,我們才開始吃。爹將一白色小碟子放到八仙桌上,深色的醋上面漂浮著大小不一、圓圓的黃色透明液體,當然是芥末油。在爹的威逼利誘下,我輕輕夾著一個水餃輕輕蘸一下,輕輕咬一口。啊,一股辛辣的味道直沖鼻腔,眼淚和噴嚏齊飛,哎呀和咳嗽共鳴。見我們仨狼狽的樣子,爹哈哈大笑,仿佛自己處心積慮地惡作劇得逞一般。我咳嗽幾下,趕緊吃沒蘸料的水餃、喝餃子湯,總算平復下來。爹不顧奶奶的笑罵,又讓我們再蘸他特制的魔幻調料,他說再蘸著吃就不難受啦,還會越來越好吃。我們仨似乎也被這頗具反抗味道的蘸料激起了征服欲,愛逞英雄的小哥仨又夾著水餃伸向小白碟子。嗯,別說,爹沒糊弄人,果然越吃越好吃,越吃越有味道,心里還升騰起征服勝利的快樂。接下來,爹端著酒杯,用筷子指點著桌上的菜肴,開始念叨經典臺詞:“這些都是你爺爺沒吃過的,那時咱家連飯都吃不飽,別說什么菜啦!唉,現在要是你爺爺活著······哼!”他最后哼了一聲,橫眉立目,似乎在表達不滿,是對爺爺還是對命運?
現在,我已四十有六,那時我七八歲的樣子吧,將近四十年的時光過去,不知道為什么,每到過年,我總想起這些陳年往事。奶奶早已作古,爹也去世多年,但每到這時,伴隨著刺激的芥末味兒,他們的音容笑貌穿越時空,在我的腦海里鮮活起來。如今,物質條件優越數倍,一瓶芥末油更算不得什么,那年過年爹再次騎車離家的身影卻深深刻在我的腦海里。記事起,除夕夜吃餃子要蘸醋加芥末油,就被爹一直堅持著成為我家的傳統。其實,那時爹不僅僅確保了三個兒子的溫飽,還提供了生活的新鮮、刺激和浪漫,而最寶貴的是對生活的熱愛。
想起一句希伯來諺語:“父親幫助兒子的時候,兩個人都笑了;兒子幫助父親的時候,兩個人都哭了。” 爹并沒給我們幫助他的機會,他平素身體強壯,六十歲時卻一病不起,當年新年后不久就撒手人寰,從此父子天人永隔,再見只能在夢中。
每年除夕夜,我們兄弟仨攜妻帶子,陪母親吃年夜飯,醋加芥末油的蘸料依然每次必備。只是每次蘸著吃水餃時,我總是鼻子隱隱發酸,我知道那并不是芥末油的緣故。
吃著越來越豐盛的菜肴,我也很多次想對兒女子侄說“要是你爺爺活著······”可我一次也沒有。我心酸卻不敢讓人察覺,若無其事,載笑載言。嗯,就應該陪著母親妻女哥嫂子侄享受新年的快樂,否則爹的在天之靈也會罵我糊涂蛋的。
200字過年作文篇7
【回眸】
日月其邁,歲序更新,年關將至,思緒萬千。回眸過往,關于過年的記憶如清泉在心中緩緩流淌,無聲地感受歲月的變遷,喚起心底最純真的情愫。
兒時最清晰的過年記憶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那時候農村居民生活還比較艱難。我家在當時算是家境較好的,過年的時候相對好一些,可其他人家過年就不那么輕松了。臘月二十九那天,表叔愁眉苦臉地來了,一進門就低著頭喃喃地說沒錢過年。父親沉默片刻后,打開鎖著的抽屜拿出三張十元的鈔票遞給他,表叔接過錢,頭也不回地走了。臘月三十那天,姥爺匆匆趕來,從蓋著塑料布的籃子里拿出幾條魚,小聲告訴母親:“趕緊給孩子們炸了吃。”三十中午母親就開始蒸面食、蒸年糕、炸丸子、煮肉凍,面食有糖包、花卷、面魚等,年糕是用小米面和紅棗做的,丸子是用面糊和蘿卜做的,肉凍是用純豬皮來煮。父親則開始切白菜、切肉,準備除夕晚上的餃子餡兒。大人們各自忙活著,我和姐姐在一旁玩沙包。準備炸魚時,母親悄悄告訴姐姐去關上大門,等炸完了再打開,母親是怕鄰居家小孩聞到魚味兒找來,但是只有幾條魚又不夠分。
除夕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收音機里放著呂劇《借年》。父親說,他小時候過年時餃子不夠吃,奶奶給每個人盛上大半碗湯,湯里只有四五個餃子。大年初一凌晨四五點鐘,睡夢中的我就被母親叫醒,要起來吃餃子了!母親為我穿上新衣服,頭上戴上海綿花,我揉著惺忪的雙眼,跑到鏡子前去臭美一番。起床時天還不亮,外面就有鞭炮聲響起來,噼里啪啦,越響越多。剛吃過餃子之后,就開始有堂哥堂嫂來拜年了。拜年是要跪下磕頭的,還要說一聲“過年好”。
大年初二,全家要去姥姥家拜年。父親騎著自行車,車把上掛滿了大包小包,母親坐在自行車后面,我坐在橫梁上。一進門姥姥就給了我五塊錢的壓歲錢,舅媽們又每人給我兩塊錢的壓歲錢。這在當時,這個壓歲錢的數目并不算小,只是那時壓歲錢并不能歸小孩子所有,回家后得如數交給父母。
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已吹滿大地,農村居民的日子逐漸好了起來。過年時幾乎家家有肉餡兒餃子吃,孩子有新衣服穿;表叔不再來借錢了,家里還買了電視機和摩托車;舅舅家表哥來拜年,帶來舅媽包的餃子是純肉餡兒的;母親炸魚也不用關門了,而且不光炸魚,還要炸藕合、炸肉、炸蝦。哥哥中學畢業后寫得一手好毛筆字,于是在過年前就有鄰居鄉親不斷來找哥哥寫春聯,大家在等哥哥寫春聯時順便拿幾顆糖果吃著,抓一把瓜子嗑著,邊吃邊說笑,場景非常熱鬧。父親也早早地把一對大紅燈籠掛在大門口,燈籠在微風中搖曳,為新年增添了祥和歡樂的氣氛。
九十年代初期,父母搬到了城市里居住,年過得更加豐富多彩了。父親每年都要買很多漂亮的煙花來燃放,就是圖個高興。母親準備的過年食物也更豐富繁多了,雞鴨魚肉蝦,各種蔬菜水果、干果,一應俱全。大年初一,父母也不再宅在家里等人來拜年了,而是去廣場看秧歌舞表演。
2000年以后,我們家下一代的孩子陸續出生,家里的人口增多,也更增添了許多歡樂。只是這一代的孩子們從不盼過年,因為過年跟平時沒有多少差別,好吃的隨時有,新衣服隨時買。年初一,大人也不會叫他們早起床,而讓他們睡到自然醒;孩子們收到的壓歲錢都是成百的,大人們也不要,讓他們自己存放著。再后來,科技通訊越來越發達,給親朋好友拜年不僅可以用電話拜年,還能通過網絡視頻拜年了。
通過網絡給老家的舅舅視頻拜年時,舅舅正穿著嶄新的衣服端坐在皮沙發上,面前的茶幾上擺滿了橘子、葡萄、火龍果等各種水果。舅舅說,現在老家也不興磕頭拜年了,移風易俗新風尚,見面互相問聲好。表叔家也蓋起了二層樓,還在微信上給孩子們發來了大紅包,還說等過完年天暖了就來看哥嫂,以前他困難時哥嫂沒少幫他。年年歲歲,歲歲年年。
__年,這一年的春節不一樣。這一年,人人隔離在家中過年,不能走親訪友;這一年,廣大醫護人員和其他防控工作人員日夜奮戰在第一線,不能回家過年……
2021年的春節,仍會是一個不平凡的節日。新冠疫情形勢仍然嚴峻,仍然要做好防護防控工作,不可松懈。但我相信在眾志成城之下,我們依然能安然無恙地度過這個嚴冬,依然能過一個祥和安康的年。
200字過年作文篇8
有人喜歡張燈結彩的元宵節;有人喜歡粽香四溢的端午節,還有人喜歡登高望遠的重陽節,而我呢?我最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
新年還沒到,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貼著春聯,它們猶如一個個士兵,又好似一位位守護神,穿著紅艷艷的衣服,正守護著千家萬戶。福字貼在大門中央,火紅火紅的很是耀眼。一個個紅彤彤的大燈籠,高高地懸掛在屋檐下,像兩個大大的太陽,讓家里變得喜氣洋洋。道路兩旁的樹上掛滿了一串串五光十色的燈籠,它們大小不一,晚上,它們就會亮起來,把北京城裝點得美麗極了。
春節要吃餃子,最好玩兒的還要數包餃子,一家人圍在桌子邊坐下,把面先搓成一個長條,用刀切成偏正方形的小塊,這方塊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接著把小塊揉圓,用搟面杖把它搟成圓形面片,把面片放在掌心里用筷子夾一些肉餡兒,放在中間,把面片對折,再把邊捏緊,一個白白胖胖的餃子就做好了!把餃子圍圈放在竹板上,它們就像一朵白蓮花。
一群餃子像一個個元寶,又像一個個挺著大肚子的娃娃,它們跳進“游泳池”里,游起泳來。爸爸拿著勺子見哪個元寶先漂起來,就拉哪個上岸。“吃餃子啦!”我趕忙叫家人吃餃子,一個個白白的大餃子放在五顏六色的盤子里,真叫人垂涎欲滴,我們馬上咬上一口,餃子的香氣在口中蔓延開來,感覺暖暖的,好吃極了。
晚上,煙花像星星一樣在夜空中閃耀,看那紅黃相間的煙花還未落下,一朵紫色的煙花又在夜空中綻開,它們好似一朵朵生長在夜空中的奇花,點綴著這美麗的夜空……
我望著夜空,享受著春節的美好時刻。朋友們呀,你們喜歡什么節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