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作文萬能
過年的作文萬能篇1
“過年啦!過年啦!”舊的一年過去,新的一年到了。每年各地都有不同的習俗。這些習俗。現(xiàn)在老一輩的人們一提起到,就覺得好玩。
曾經(jīng)小學的時候有聽說過有關過年的成語,兒歌的。什么年年有余,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富貴安康,吉祥如意。還有對聯(lián),如我家貼的一幅對聯(lián):富貴財生財,平安福中福。小學時,還讀過有關過年的說法: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fā)。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其中,我們家鄉(xiāng)也跟著說法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家鄉(xiāng)過年,還有一些別的,比如說:包餃子,在餃子里放錢,看誰吃到的錢多,誰今年運氣就會滾滾來。去年,我吃的錢數(shù)排第二哦!第一的是我的弟弟。貼春聯(lián),是我們家鄉(xiāng)必不可少的,聽爺爺說:“只有家里的人死了三年以上的才能貼。”每年,我們就會貼上新的春聯(lián),我們這些孩子,經(jīng)常在嘴邊念到著,準備在拜年時派上用場。守歲就是在農(nóng)歷除夕晚上不睡覺,直到天亮。當然,孩子們最喜歡的還是拜年,在新年里向人們祝賀,這其中也少不了紅包了。可惜,紅包所得的錢大部分我們都會上交給父母。只能用其中的一部分。我還聽過一些過年的傳說。傳說中,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它無惡不作,每到山下鄉(xiāng)親們過年時,它都會來搗亂。后來有一次,年獸聽見一聲響,立馬,撒腿就跑。沒過幾天,它又來搗亂,見到一戶人家門上貼的一副紅春聯(lián),嚇得又跑回了深山。后來,人們才知道年獸怕火,怕響聲,怕紅色。
還有一個故事,是一個對聯(lián)的故事。說:曾經(jīng)有位皇帝,要每戶人家都要在家門上貼一個福字,沒貼福字的人都要砍頭。他的皇后是一位善良的人,一聽到皇上的命令就立馬告訴了天下。有一位人家,一家人都不識字,他們把福字給貼反了。皇上查詢來看到后問道:“為何把福字貼反。”皇后急中生智說道:“他們的意思是福已經(jīng)到了。”
過年的作文萬能篇2
我期盼已久的除夕夜終于來啦!家家戶戶門前掛起大紅燈籠,貼上了喜慶的福字和春聯(lián),爆竹聲此起彼伏,一派喜氣洋洋。我坐在院子里,迎接回來吃年夜飯的哥哥、姐姐、叔叔和阿姨。
吃完年夜飯,一家人除了我和外婆在看春晚,其他人都埋著頭,干嘛呢?玩手機唄!瞧,哥哥的手指在屏幕上快速地跳躍著,他在打游戲;再看看酷酷的姐姐,戴上耳機聽著音樂,搖頭晃腦,嘴里不時哼唱幾句;媽媽和阿姨在群里搶紅包,有時拍手叫好,有時因手慢沒搶到而嘆息連連。雖然我和外婆總能被相聲、小品逗得捧腹大笑,但心里一點都不開心,因為家人的心思都在手機上,沒有珍惜這一年難得的團聚的機會,跟老人與小孩多交流、增進感情。
我還記得往年的除夕夜,十分熱鬧,一家人在院子里放煙花、爆竹。叔叔每年都會買一些“炸彈”,或一些古怪的煙花玩意兒。“嘿,哥哥,我想放煙花,快幫我點火!”哥哥會立馬奔跑過來給我點煙花,我快活地揮舞著手中絢爛的煙花棒,照耀著我們整個大家庭里的每一個成員,畫著一個個大大的愛心。煙花棒雖已燃盡,而那團煙火依然在我心中燃燒,那幅畫也永遠印在我的腦海中。
放完煙花,大伙兒便回到溫馨的屋子里,喝喝茶,邊看春晚,邊聊聊一年來取得的成績與新年計劃,孩子們就邊嗑瓜子邊看電視嘍,總之,一家人其樂融融。
而現(xiàn)在,記憶中的除夕,屋子里充滿歡聲笑語,變成了現(xiàn)在的安安靜靜,冷冷清清,讓人總有種尷尬的感覺。
希望今年的除夕家里能有變化,大家能放下手機,少打打牌,多與家人說說話,聊聊天,談談家常。
過年的作文萬能篇3
【客家子弟的過年記憶】
過年,是中國人的春節(jié),作為中國人的集體記憶,是最熱鬧的節(jié)日。每至年關,東南西北的人們都要卸下一身的風塵回家過年,相聚一場繁華的味覺盛宴。收紅包、穿新衣、放鞭炮、貼春聯(lián)早已成為兒時最深刻的記憶,深深刻在中國人的骨子里。辭舊迎新、團團圓圓是中國人始終信奉的幸福標準。小年一過就開始各種忙活,大掃除、購年貨、煎炸蒸煮,盡管習俗千差萬別,卻承載著共同的希冀。那些烙印在心中的味道歷久彌新,那些藏在“年”里的故事也代代相傳。
我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客家,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成員,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征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中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泛,影響最深遠,人數(shù)最多的民系。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客家本系中原漢人,因戰(zhàn)亂、災荒等原因,經(jīng)豫、鄂、皖等輾轉南遷,漸次定居在贛、閩、粵三角地帶,后來更遠播于海外。贛、閩、粵三角地帶是客家的大本營,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處在大本營的最前端,中原漢人南遷進入現(xiàn)在的客家區(qū),最早就是定居在寧都一帶。因此,寧都便成了客家祖地。肖田吳村地處寧都最北端,是贛南的“北極點”,也是客家祖地。這便是生我養(yǎng)我的故土。
肖田鄉(xiāng)吳村位于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北面,距縣城75公里,東鄰南豐、廣昌縣,南鄰洛口,西接東韶鄉(xiāng),北連宜黃、樂安縣,系四縣交界處。這里是贛江源發(fā)源地,一條小溪過梅江,貢江直接匯入贛江。這里群山綿綿,山清水秀,風景優(yōu)美;這里民風淳樸,日出而作,日落而居,是江西省食用菌生產(chǎn)基地。
因為家鄉(xiāng)偏僻、落后,我們?nèi)值墚厴I(yè)后一直在深圳打拼。將近20年了,每年春節(jié)放假后,便從深圳出發(fā),乘火車或汽車回寧都。近10年因寧定高速開通,三兄弟都各自購買了小汽車,年年擠入春運的大潮中。
回到老家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打掃衛(wèi)生。房前房后,樓上樓下,通通都打掃一遍,全家動手,不分男女老小。往往需要一天或兩天時間完成。
第二件事便是做肉丸。寧都縣是個客家遷徙之地,逃避中原戰(zhàn)亂、飽受遷徙之苦的寧都客家人,期盼著太平盛世,渴望舉家團圓,永享安樂寧和,特地制作了一道地方特色突出、且?guī)в袧夂裣矐c色彩的風味美食,那就是團團圓圓的客家肉丸。寧都肉丸中的豬肉丸和魚肉丸是寧都客家過年或辦喜事必做的一道菜,意指團團圓圓、美滿幸福。剔除魚骨,留下魚肉,按比例加上紅薯粉,然后煮好魚肉丸子供過年使用。
第三件大事便是準備年貨。殺雞殺鴨,備好白酒,自釀“客家娘酒”。糖果花生瓜子及各種小吃,鞭炮、對聯(lián)、紅包、小孩子新衣服等等,小年農(nóng)歷二十三便祭祖膜拜,農(nóng)歷二十九家家戶戶都要沐浴更衣。客家娘酒又是客家一絕,據(jù)《嘉應州志》記載,早在宋代以前就有“老酒仍煩為開甕”的詩句。客家人用糯米放入蒸籠蒸成飯加入酒餅和紅菊發(fā)泡來釀酒,稱這種酒為“扒酒”,因這種釀酒呈暗黃色,被稱為“客家黃酒”或“客家娘酒”。
第四件大事便是過年。大年三十,家家戶戶祭祖過年。對聯(lián)、紅包、鞭炮則是大放異彩,有的村落晚上還放鳥槍、火炮之類的,鎮(zhèn)壓各方妖魔。年夜飯,是春節(jié)習俗之一,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于古代的年終祭祀儀式,拜祭神靈與祖先后團圓聚餐。團年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后才開飯。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意年年有余)、蠔豉(寓意好市)、發(fā)菜(寓意發(fā)財)、腐竹(寓意富足)、蓮藕(寓意聰明)、生菜(寓意生財)、生蒜(寓意會計算)等以求吉利。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所有的恩怨在這一刻化解,所有的祝福與希望在這一刻升起。
第五件事便是初一開門大吉。當新年的鐘聲響起,農(nóng)村每家每戶便祭祖禱告,放鞭炮祝賀來年平平安安、風調(diào)雨順、更上一層樓。早上8點祭完灶神,便吃湯圓,全家都要吃的,并且這天不能講粗話臟話,更不能打架吵嘴等等。過了年初三,老家開始在廟宇唱大戲,我們這邊叫贛南采茶戲,本土味濃烈。各家各戶的親朋好友便來拜年,并且來看戲,主要是團聚交流,增強相互間的感情。寧都采茶戲是江西省的傳統(tǒng)戲曲劇種之一,寧都是客家人最早的聚居地,客家先民孕育著客家藝術,客家采茶戲吸民間藝術之養(yǎng)料,采中原及其他劇種之所長,經(jīng)長期交流和相互影響,逐步從三角班演變到半班、半整雜乃至行當齊全,劇目、音樂豐富的大班,現(xiàn)已列入全國320多個獨立的地方劇種之一,載入《中國戲曲曲藝辭典》《中國戲曲志》《中國戲曲音樂集成》。
“百節(jié)年為首”,與全國多數(shù)地方一樣,客家人視過年為一年中最為隆重和歡樂的節(jié)日。過完初三,大家便可各奔前程,又為工作和事業(yè)忙碌了,等到元宵節(jié)再次相聚,共享開心幸福一刻。中國的春節(jié),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
過年的作文萬能篇4
【面朝希望,春暖花開】
凜冬終將逝去,新的光明就要到來。——題記
我呆滯地躺在沙發(fā)里,望著電視機上那個占據(jù)整塊屏幕的表格,表格中的“感染人數(shù)”還在跳動著、上升著,不安排山倒海般襲來。
隨著一聲嘆息,我按下關閉鍵,癱倒著眼望天花板。這次猝不及防的疫情在新春佳節(jié)突然爆發(fā),現(xiàn)在早過了開學的時間,卻只能待在家里上網(wǎng)課,連下樓都不允許。悲傷!郁悶!生活猶如不見光的海底。
樓梯口傳來腳步聲。爸爸像是聽到了我的心聲,從樓上走來,一把拉起我:“來,去陽臺澆花。”我雖不很情愿,但也無事可做,于是跟爸爸一起站在了那些花花草草面前。這些盆栽可不受疫情影響,它們抽枝、吐芽、開花苞,綠得生機盎然,與玻璃窗外的樹木遙相呼應著。看到它們,我的情緒好了一點兒,去水槽灌了杯水,開始往盆里倒。
我蹲下身子,把花盆里的枝葉撥開,以便讓水更好地浸潤每一寸泥土。突然,我的眼前閃過幾點明亮的顏色,好似落進盆底而后有幸被留下的陽光。我好奇地撿走覆蓋其上的枯枝敗葉,幾朵小小的黃花裸露出來,三片為一株的圓圓的葉子眾星捧月般簇擁著它們。是三葉草,一種春天的野草,開花了。
我既驚訝又喜悅,不忍得像以往一樣把它掐斷莖葉,連根拔起。細細地端詳著它的樣貌:極普通的明黃色小不點,沒有玫瑰的香氣,沒有康乃馨的漂亮花邊,甚至連細長的花蕊都捉摸不清,但卻是枯葉中唯一的亮色。旁邊的名花,與它從同一個花盆中生長,但一個受盡呵護,一個卻沒有依托外力,被拔掉,又長起,再拔掉,再長起,終于也開了花。此時盆底的一切黑暗都在它的顏色中消殆至盡,深深地掩藏起來。這讓我不禁想起海倫·凱勒的那句話:“面對光明,陰影就在我們身后。”
隨口問爸爸:“武漢現(xiàn)在怎樣了?”爸爸告訴我,雷神山、火神山醫(yī)院很快就可以投入使用了。我點點頭,想起電視機上看到過的其它畫面:已經(jīng)康復的患者出院時見到親人的欣喜場面,醫(yī)護人員臉上堅定的神情與對記者說出的鏗鏘話語。這不就是希望嗎?盡管疫情形勢依然很嚴峻,但希望一直在,猶如三葉草的花,在暗外開放,最終將驅走失望、絕望與黑暗,將大地用春裝點。
面對光明,陰影就在我們身后;凜冬終將逝去,病魔不再猖獗,新的春天、新的光明就要到來。我不再悲傷郁悶,站在陽臺上望著屋里屋外的翠色。陽光照進了久閉的窗欞,給三葉草花鍍上一層薄暉。
面朝希望,春暖花開。
過年的作文萬能篇5
猶記得林憶蓮有一首經(jīng)典作品叫《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這首歌里情愛的元素相對多一些。對于像我一樣的三門干部而言,從以前的被迫加班到如今的主動加班,雖說聽起來說不像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但最起碼表明了我們對待工作中每一個問題的態(tài)度和執(zhí)著。有時加班到很晚,我們就選擇住在單位里了。可以說,我們真正把單位當做自己的朋友了。
不回家,映襯著年輕干部對組織的忠誠和擔當。老實說,我對“996”這個詞沒有什么特別的概念。每天都過著七點二十到單位,晚上加完班再回家歇息的生活。對于每一個年輕干部來說,初入單位一定少不了加班的日子。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加班,是我被領導臨時借調(diào)到另一個部門,幫忙準備迎查。一個月的時間里,把所有需要提供的材料都要準備齊全。一個月后,看著自己的一個個“作品”被裝訂成厚厚的一箱子書,當時就覺得再辛苦再累也都值得了。第二次真正意義上的加班,應該是籌辦主題教育啟動儀式那天了。當時辦公室里的每一位同志都被分配上了不同的任務,從會場的布置、會議的籌備,到會場的拍照、通訊稿的撰寫,再到影響資料的剪輯存檔、微信推文的制作。一天的功夫下來,已經(jīng)快到凌晨12點了。所以,勞動使我快樂。
不回家,寄托著親人對年輕干部的牽掛和思念。早晨醒來翻開手機微信,看到了武漢市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的消息,#武漢加油#等相關話題更是全面登上了微博熱搜排行榜。許多武漢人已經(jīng)退訂了回家的火車票,紛紛表示不再回家過年,因為怕回家將病毒傳染給自己的親人。網(wǎng)友們也開始積極響應起來,為武漢祈禱,為國人祈福。春節(jié)了,理應是一個回家團圓的日子,可是現(xiàn)在的武漢人用自己的身體力行,詮釋著什么叫做萬眾一心,什么又叫做眾志成城。頑強的中國人,在任何困難面前永遠不會被打垮。此時的不回家,體現(xiàn)出了我們的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許年邁的父母會擔心我們,但回想起1998年武漢的大洪水、2003年舉國上下共同對抗SARS病毒,勤勞勇敢的中國人都挺過來了。“爸,媽,請你們不要擔心我!我現(xiàn)在很好!”
不回家,折射著年輕干部對工作的執(zhí)著和敬業(yè)。下午騎著電動車來單位上班的路上,發(fā)現(xiàn)大街上的洗車店、早餐店、大酒店等店鋪還沒有關門。聽一些叔叔阿姨說除夕夜、大年初一有些商家都依然還是風雨無阻,堅持工作。辦公室里排值班,大多數(shù)人都不想大年三十、初一或者是初二值班,畢竟大年三十想在家里團團圓圓吃一頓熱騰騰的年夜飯,初一的時候想回爺爺奶奶家看看他們,初二的時候想去姥姥姥爺家和他們敘敘舊。可是,辦公室里的老前輩們發(fā)揚風格,主動承擔,讓那些家遠的、年輕的同事們能夠安安心心地過個好年。在一定程度上,老同事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可能確實比不上我們年輕干部,但他們身上的難能可貴的品質(zhì)卻恰恰使我們年輕干部身上所缺少的。要學會感恩,你才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上從來不缺善良與愛,生活才會變得美好。
過去的一年是我剛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年,今年的春節(jié)應該會有一種非比尋常的意義。與其說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不如說是愛上了一個守初心、重使命、講擔當?shù)娜恕W龊米约旱谋韭毠ぷ鳎軌蛟谠械幕A上實現(xiàn)一點新突破,心里也感到充實。新年了,我也和別的同事一起把辦公桌從前到后、里里外外地完整地收拾了一遍,希望新年能有個新氣象。鼠年,我們一起沖鴨!
過年的作文萬能篇6
關于春節(jié),心中有很多美好的童年時代的快樂的記憶:春聯(lián)、福字、年畫、吊錢、年糕、糖瓜、元宵、空竹、燈謎、花會、祭福、拜年、壓歲錢、聚寶盆等等。每一片記憶,都象璀璨的珍珠,在內(nèi)心深處閃耀,尤其是每逢春節(jié)的時候,過著眼前的節(jié)日,思緒中閃過以前的節(jié)日,交織成了美麗的、無窮的節(jié)日的韻味。“二十三祭灶關;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殺個鴨;二十九帖門頭兒;三十兒褪蹄兒;初一兒高高興興去做揖。”每每吟唱著古老的民謠,春節(jié)的氣氛總會濃郁起來,兒時美好歡快地過年情景總會浮現(xiàn)在眼前:
每一個兒童的春節(jié),都是一段最為快樂的時光。小時候的春節(jié),有意思,無憂無慮的,傻傻糊糊的過春節(jié),我小時候過年不喜歡穿新衣服,因為那不是一個崇尚享受的年代。穿著一身嶄新的衣服總覺得挺別扭的。但我對鞭炮卻情有獨衷,那時稍大點的鞭不敢放,只放那種紅色的小鞭。珍貴的2厘米長的鞭炮,舍不得整串的一次放完。買來鞭炮要先拆散,每次出門抓上一小把,然后一個一個的放。這樣,每點一個,就都能帶來一次心驚肉跳的快感。
還有紙燈籠,表弟們來了,老老少少的,晚上都住在一起,打地鋪,打枕頭仗,摸瞎子,站在哪的都有,尖叫,激動,多好啊,那時候,單純,窮,但很快樂。很小的時候,家里面還沒有電燈,平日里點一盞小油燈。春節(jié)了,也是點油燈,但與往日的油燈不同,是那種帶有白玻璃燈罩的油燈,燈上有一個旋鈕可以調(diào)節(jié)燈的亮度。記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親都早早的把那盞等拿出來,灌滿油,燈罩擦的锃明瓦亮。天一黑,就把燈點亮,調(diào)的燈火大大的,照的滿屋通明。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這盞燈都亮起來。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這盞燈是最重要的春節(jié)的標志。
兒時過年的記憶永遠都是快樂和幸福的,在記憶中,春節(jié)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盼著吃餃子、磕頭掙壓歲錢;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放在了過年上。大人們平日竭力勤儉,過年時竭盡所能。盡量使生活靠向理想的水平。過年是人間生活的頂峰,也是每個孩子一年一度燦爛的夢。盡管那是一個物資匱乏的年代。春節(jié)來之際,購年貨、訪親友,大人孩子從里換到新,貼對聯(lián)、放鞭炮、吃年夜飯。熱鬧、吉祥、喜慶、平安、團圓、富貴……就是春節(jié)的象征。發(fā)財、興隆、加官、進祿、有余、長壽等等年時吉語,便由此而生。這些切實的生活愿望,春節(jié)時刻全都進入生活。無處沒有這些語言,無處不見這些吉祥圖案。瓶子表示平安,金魚表示富裕,瓜蔓表示延綿,桃子表示長壽,馬蜂與猴表示封侯加官,雞與菊花都表示吉利吉祥……生活中的一切形象,都用來圖解理想。蘋果代表平安,自然就成為年節(jié)走紅的禮品;梨子有離別的味,在春節(jié)時便被冷落一旁。
兒時記憶中北方的春節(jié)往往是屋內(nèi)暖意融融,外面寒風刺骨。為了不影響春節(jié)親戚走動,每家都備足年貨,而且把年貨大都放到外面凍起來,一直可以吃到正月結束。除夕晚上盡管外面零下十幾度,但屋里面卻異常喜慶,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種.種的人間親情,都深深地寄托在春節(jié)中:對父母長輩的敬愛之情,手足牽連之情,朋友相援之情,鄰里互助之情,以及對故土家園的依戀之情,大年夜的闔家團聚,正月里的互相拜年等等。
現(xiàn)在看看每年春節(jié)前的半個月,在各個地方的火車站、汽車站,那成千上萬的擁擠著的人們,要在大年三十前趕回家,在年根的時刻和全家人團圓在一起。他們不需政府花一分錢,不用任何單位組織,全國上下有上億的人,在同一時刻拼命地往家趕。這樣壯觀的場面仍然使我心緒難平。
春節(jié),給我留下了許多許多美好的回憶,每一串記憶都包含著濃濃的親情,散發(fā)著濃郁的節(jié)日氣息;這一串串記憶,把一個個閃光的片斷穿起,匯成了美麗的生活畫卷,凝成了寶貴的記憶。貧困日子里的春節(jié)充滿誘惑,也充滿了歡樂。而在今天,日子更好了,我們對春節(jié)的記憶將更加美好。
過年的作文萬能篇7
中國有許多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比如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但我最喜歡的就要屬過年了。每到春節(jié),家家戶戶喜貼春聯(lián),敲鑼打鼓,張燈結彩,辭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悅。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么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里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故事,現(xiàn)在讓我給你講一講吧!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無比。“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都要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一年的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準備扶老攜幼上山避難。這時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當時全村的鄉(xiāng)親們正在收拾行裝,誰也沒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只有村東頭的一位老婆婆走過去給了他一點糧食說:“快逃吧!年獸快要來了。”老伯伯笑著說:“婆婆如果讓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能把‘年'獸趕走。”老婆婆繼續(xù)勸說他,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有撇下他,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fā)現(xiàn)村里氣氛與往年不同:只見村東頭老婆婆家里,門貼大紅紙,屋內(nèi)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便向老婆婆家撲了過去。快到門口時,院內(nèi)突然傳來“劈里啪啦”的炸響聲,“年”嚇壞了,就再也不敢往前走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nèi)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里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xiāng)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于是,鄉(xiāng)親們一起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作響,屋內(nèi)幾根紅蠟燭還發(fā)著余光……欣喜若狂的鄉(xiāng)親們?yōu)閼c祝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子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以后,每到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戶戶燭光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后來這風俗越傳越廣,逐漸成了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過年的習俗除了上面所說的外,還有很多,比如:貼窗花,貼年畫,吃餃子,壓歲錢等。我最喜歡和小朋友一起放鞭炮,晚上我早早的吃過年夜飯,就拿著鞭炮就朝門外奔去。伴隨著我們的歡呼聲,一個個煙花飛到了空中,點亮了美麗的天空。還有一個傳統(tǒng)也是我們最喜歡的了,那就是春節(jié),我們都會收到長輩們給我們的紅包,預示著來年我們都會順順利利的過著每一天。
“過新年,穿新衣,開開心心過大年……”我們唱著歡樂的歌謠,迎接新的一年來到。
過年的作文萬能篇8
“往左一點,多了,再往右一點,小心……”大年三十,一大早,我家就傳來了陣陣聲音,大家知道我們在干什么嗎?對,我們就是在貼春聯(lián)。
今天也一大早就把我從暖和的被窩里拉了出來,說:“云迪呀,你看今年你都長這么高了,該為家里做點事了吧!”“什么事啊?”我睡眼朦朧地問爺爺。“你看啊,今天你爸爸有事出去了,我呢也一大把年紀了,活動不方便,所以今年貼春聯(lián)的重任就托付給你了。”聽老爺爺?shù)脑捨宜斓卮饝恕?/p>
首先我貼的是大門,我抬頭看了看比我高出半個身的大門,望而生畏,頓時整個人都不好了。“爺爺,這么高的大門,我怎么貼春聯(lián)啊?我還是睡覺吧,咦,爺爺呢?”“我來了,我早知道你貼不了,看,我給你搬來了梯子。”爺爺搬來了一個高大的樓梯,一步一步地移了過來,看見爺爺這么辛苦為我搬梯子,我不能辜負爺爺對我的期望,不能讓爺爺把梯子白搬過來,加油!
爺爺把樓梯只在了墻上,用腳固定好樓梯的下面,我給自己加加油,勇敢的爬了上去,一步,兩步,只聽樓梯在“吱吱”作響,我的膽子一下子嚇沒了,我想下去,剛一轉身就被這高度嚇到了,我在中間進退不得。這時出去的爸爸回來了,爸爸對我說:“云迪長大了,懂得為家里分擔事情了。”有了爸爸的鼓勵,我的膽子仿佛又被一個魚鉤鉤了回來,我又一步一步地爬了上去,在我的腦海里,爸爸的鼓勵已經(jīng)把那樓梯的吱吱聲沒過了,我爬到樓梯頂端,接過爺爺遞過來的春聯(lián)和膠帶,一手按住春聯(lián)并固定位置,另一只手則撕開膠帶,雙腿緊緊的鎖住了樓梯,然后先粘住一端,讓它不掉,再把另一端粘上,上面就粘好了,下面再一粘就貼好了,我用這種方法,花了一上午的時間,終于把家里門上貼的春聯(lián)和門畫都貼好了,我情不自禁地念了起來:“春光輝耀家昌盛,吉星高照人欣榮。”陽光是那么柔和,披在身上是那么溫暖。
午飯時,爺爺還專門做了羊肉餃子要犒勞我,爸爸媽媽叔叔嬸嬸都夸我長大了。每當我和小伙伴說自己幫家人貼春聯(lián),心里就有一種莫名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