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400字作文
過年400字作文篇1
翻開相冊中的一張張照片,春節的記憶又再次在我眼前浮現。從小到大,我已經經歷了13個春節,回顧往昔,不禁感慨時光竟流逝的如此悄無聲息。
我的腦海中好似放起了一部電影,“電影”講述我去年春節的記憶,感興趣的話就隨我一起來看看吧!
那天是大年三十,我。弟弟。還有爸爸媽媽,一起踏上了去奶奶家的旅程。去干什么?當然是到奶奶家去過年啦!一路上,我的腦子就沒停過,一直在“算計”著怎么也得多賺點壓歲錢,可誰知,后面的問題更麻煩了……
一下車,我便如一只歡快的小兔一溜煙兒跑進了奶奶家,奶奶見我來了,趕忙掏出壓歲錢塞到我手里,我一看,呀,有200元呢!我眼巴巴的看著爺爺,本以為他也會興奮地拿出壓歲錢來,可誰知,他卻坐在椅子上喝茶,神情安詳,邊喝還邊說:“好茶,好茶?!备緵]有一點兒拿壓歲錢的動機。這下,我可急了,想給他點暗示。但還沒等我開口,爺爺便發話了:“這樣吧,想拿壓歲錢可以,但要答題,一道50元!”
我先是一愣,心想:爺爺真小氣,連拿壓歲錢都要答題。但經過一番思索,我還是答應了他的挑戰。
比賽開始了,我們倆互不相讓,你追我趕,我一路過關斬將,終于艱難的熬到了第五題:一杯糖水400克,其中糖占水的二十四分之一,如再放入8克糖,這時糖與糖水的比是多少?聽完題目,我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低下頭開始苦做,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了,草稿紙已被密密麻麻的字寫滿了,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做出來了!
我欣喜若狂,拿著我的“戰利品”——250元壓歲錢又蹦又跳。爺爺更是輸得心服口服,對我大加贊揚。
晚上,我們進行了春節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放煙花。
一走出家門,只見樹上一盞盞大紅燈籠高高掛,樹枝上纏著各種各樣的氣球,五顏六色的氣球隨風搖曳,好似一個個美麗的姑娘在翩翩起舞。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開始放煙花了,“彭~”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五彩繽紛的煙花猶如流星劃過天際,繼而又如天女散花般裊裊擴散開來,夜空立即被點綴的光彩奪目,讓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
也許許多人忙忙碌碌了大半生,也只是為了像它那樣絢麗光彩的綻放吧!
當煙花“飛舞”的那一刻,我感覺整個世界都沸騰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令人欣喜的歡呼聲,如銀鈴般清脆的歡笑聲……全部匯聚升騰,共同來告訴人們:新的一年來到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泵棵恳髡b起王安石的《元日》,去年春節的記憶便會清晰地浮現在我眼前。
“電影”結束了,可我的心卻久久不能平靜。
這就是我的節日記憶——春節!
過年400字作文篇2
在我的家鄉湖南邵陽有句俗語:大人盼載田,小孩盼過年。對于農村人來說,一旦春天把秧苗插下去,就有了秋收的期盼,民以食為天嘛。孩子則是單純地盼著過年,有讓人流口水的雞鴨魚肉和零食,更有壓歲錢和新衣服穿。其實,大人又何嘗不盼著過年。“過年”的“年”就是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要的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刻在骨子里的集體記憶。
順口溜里的年味
我已近耄耋之年,有著滿滿的童年的過年記憶。從小就記住了家鄉流傳的關于過年的順口溜:二十二,進城恪;二十三,蘿卜擔;二十四,祭灶司;二十五,蒸酒磨豆腐;二十六,殺廄廄;二十七,殺閹雞;二十八,打糍粑;二十九,準定有;三十日,放肆吃。
……
下面選幾條說說——
二十二,進城恪。“恪”是家鄉的土話,就是“去”的意思。到了這一天,各家的女主人提著雞鴨和黃豆、花生、瓜子等土特產結伴進城換錢,采購煙花爆竹、糖果餅干,給孩子扯布做新衣服。
二十三,蘿卜擔。我們村里的地土質堅硬,種出的蘿卜不好吃,附近有個叫“沙子田”的地方土質松軟,種出的蘿卜肥嫩帶甜味,年前多去那里買蘿卜。殺年豬時,需要用到大量的蘿卜與豬蹄豬骨一同倒入大鍋燉,燉熟后保存至瓦缸,留著過年和平日做“水菜”。也就是因為蘿卜,流傳著“養女要嫁沙子田,蘿卜不用油和鹽”的順口溜。
二十五,蒸酒磨豆腐。這是年前最忙的一天。酒要做白酒和甜酒兩種。白酒也稱燒酒,原材料就是大米,需提早泡發蒸熟放酒藥發酵;甜酒則要用糯米,當天短時間浸泡就行了。此外,黃豆提前一天浸泡。
酒香飄溢功夫深
到了這天,母親就交給我們姐妹磨豆漿的任務,她自己則把糯米倒入蒸籠蒸熟后,盛到案板上,用筷子挑松攤涼,再拌上酒藥,入缸壓實,正中挖個凹留“酒釀”,再用棉絮和稻草將缸捂緊包裹好,放到爐火旁保溫,三天后酒香四溢。
我在家最小,俗稱“滿女”,深得父母寵愛兄姐呵護,好吃的留給我吃,新鮮東西讓我先嘗。甜酒啟槽,母親會舀小半碗讓我先嘗,其他的要等過年才配水煮開吃。想起來那個甜呀,沁入心脾。
烤燒酒是個細致的技術活,要有一種下方有一個圓洞的蒸籠與雙層的竹筒對接,再連到一個酒壇盛酒。將發酵好的米飯倒進蒸籠,放到一口盛有半鍋水的大鍋里,下面用小火慢慢煨烤,讓酒汽浸入竹筒內,竹筒外則引冷水冷卻筒內的酒汽。當時年紀小,怎么也想不明白,米如何變成白酒,長大后學了化學專業,才明白并贊嘆老祖宗的智慧,早早就懂得蒸餾原理。
烤酒也是個慢活兒,從早烤到晚,白酒是父親的“嗜好”,他自然樂此不疲。一向不茍言笑的父親,此時臉上堆滿笑意,時不時用小酒杯接一點品嘗,直到酒味變得很淡了才從容收攤。
五花八門做豆腐
而這邊,母親處理好米酒后準備一個大缸,加上水,用石膏在缸壁上來回摩擦,讓水變成乳白色后,便把我們磨好的豆漿用包袱過濾掉豆渣再將豆漿煮開,而后快速倒入有石膏水的缸里,攪勻,蓋上蓋兒,等候片刻,哇,滿滿一缸豆腐花就出來了。這時,母親又會裝一小碗放少許食鹽讓我享受“特權”。然后把豆腐花裝進準備好的幾個鋪有濾布的木匣,包緊蓋上蓋兒,用磚頭壓實,讓水濾干,這樣豆腐便做成了。
做好的豆腐有多種吃法,煎煮炸,烘曬豆干等,我們那兒最具特色的要數“豬血豆腐圓子”,家家戶戶都做。做法并不復雜,把豆腐用手擠碎,將一定比例的肥瘦相間的新鮮豬肉切成拇指大小,再加一定比例的新鮮豬血和食鹽,沾油和勻,擠出兩個拳頭大的球,雙手交換輕拍成光滑的圓形,排放到事先準備好的篾盤上,用谷殼或鋸木灰點燃小火慢慢煨烤,等圓球縮成一個拳頭大小,切開后小肥肉塊呈半透明水晶狀,豬血豆腐圓子便做成了。這種豆腐存放時間長,吃起來方便,口感好,很受歡迎。因煙熏作用外觀呈黑色,雖看上去像只煤球,但切開卻是美食,用“外黑內秀”形容不為過。
殺豬 打糍粑 守歲
二十六,殺廄廄。“廄”從字義上泛指牲口棚,在我們家鄉演變成“兒語”,融入親昵意味,把豬說成“廄廄”二字,把肉說成“巴巴”二字。
每年的這一天也是很忙的。要請屠夫,要有勞力配合殺豬和解剖豬的各部位。前面說的做豬血豆腐圓子,豬血就是這天用盆接的。家鄉不產茶油,豬板油和部分大肥肉煉成豬油應付全年炒菜。豬肉除留足過年及人情來往,其余砍成條烘成臘肉,有些人家會出售一點補貼家用。
二十八,打糍粑。各地年俗不同,北京、廣東、江浙等地興年糕,而湖南、江西一帶則用糯米打糍粑。打糍粑更是一個體力活兒。洗凈石臼,準備兩根手臂粗、一米多長的大木棒,我們叫粑槌。將煮好的糯米飯依次放入石臼,兩個壯勞力你一槌我一槌用力舂糯米團,直到糯米團成細泥狀。把槌好的糯米團擺放到撒有面粉的木板上,再填滿圓形的模子攤放晾干,倒出模的就是糍粑了。記得我家的模子中央雕刻有牡丹花和“福祿壽喜”繁體字,出模后還用筷子頭點上紅色,紅白映襯好看又喜慶。
糍粑的吃法很簡單。父親用鐵絲編成一個鐵架,把糍粑放煤火或柴火灰上烤,一次五六個,要不斷翻烤避免焦糊,等到烤軟最好是熱氣爆開再吃,原汁原味的糯米清香四下飄散。母親會拿塊小黃糖塞到糍粑里烤融給我吃,又香又甜。
三十日,放肆吃。這天過大年,飯菜非常豐富,可以放量海吃。不乏儀式和規矩,先得備香燭鞭炮祭祀祖宗,而后家里最權威的長輩動筷,其他人才能開吃。
吃完年飯后,一家人圍坐火爐旁,繼續嗑瓜子剝花生講故事,但要講吉利話。緊接著大人給孩子分發壓歲錢。大年三十這天睡得晚,我們那叫“守歲”,若有小孩困了想去睡覺稱作“挖窖”,意喻睡夢中挖金銀財寶發大財。
穿新衣 串親戚
再說說“頭初一,大現身”這句俗語。年前大家各自準備年貨深居簡出,大年初一這一天該出門互相拜年了。記得這天提前吃完早飯,家里男主人就帶著孩子和鄉親匯合,成群結隊挨家挨戶拜年。每到一家,家庭主婦熱燒酒煮甜酒,擺出臘肉、臘腸、臘豬肝、臘雞胗、豬血豆腐圓子等做下酒菜熱情招待,將花生、瓜子、糖果、餅干、桔子之類的零食大把塞進孩子的口袋。衣服褲子沒口袋是不行的,年初一那天孩子們會穿上上下各有兩個口袋的衣褲。
慢慢的,鄉里逐漸跟城里同化,服裝的變革追趕潮流,男孩穿上西褲雙手插入褲兜里昂首走路“扮酷”,女孩雙手插入上衣的衣袋里“裝嗲”。我的母親比較開明,給我做了條背帶褲,又叫“工裝褲”,胸前還貼了個口袋,全身加起來五個口袋更神氣了,比只有四個口袋的孩子能多裝些零食,心里美滋滋的。
大年初二開始,成了家的兒子兒媳、女兒女婿輪番給父母、岳父母拜年,或走親戚,一直可延續到初十。歇幾天又到了元宵節,耍龍燈唱大戲地熱鬧幾天,之后才有“吃了元宵肉,各人尋門路”之說。意思是過了元宵后,就該各就各位干活覓食。種地的開始春耕播種,做生意的開門大吉,出門打工的整裝待發了。
之所以寫這些曾經或延續到今天的風俗,是讓自己不忘來路,記住鄉愁;感謝父母養育之恩以及給予我美好童年生活的記憶。
如今,我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的深圳,幸福祥和地過著晚年生活。
過年400字作文篇3
除夕之夜的'大街流光溢彩,千姿百態的禮花在節目的夜空綻放,家家懸掛著火紅的對聯,戶戶都飄出年夜飯的香味。
餐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美味菜肴:那黃澄澄、熱騰騰的炒蛋,紅得冒油的大閘蟹,紅綠相映的胡蘿卜炒芹菜,酸甜可口的糖醋排骨,美味的紅燒肉……那潤滑可口的燉鴨煲冒著熱氣,鴨肉是那么軟糯,香味飄逸的鴨湯里漂著筍干、香菇,使人饞涎欲滴。
“開飯了!”媽媽突然喊道,筷子在餐桌上飛舞,爸爸夾了一塊糖醋排骨放在我的碗里。我立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吃得滿嘴是油,大家見了哈哈大笑。
我舉起盛滿可樂的杯子,眉開眼笑地說:“爸爸,媽媽,祝您在龍年辦事處處順,生活步步高,好運天天交,越長越健康?!卑职謰寢屢才e起杯子,說:“女兒,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學習更上一層樓。”我又來到爺爺奶奶面前,笑著說:“爺爺,奶奶,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緊接著大家互相祝福,一句句祝福語在餐廳回蕩,一陣陣暖流流進心窩。
大年三十晚上,我真是吃得開心,玩得痛快啊!要是天天都是大年三十,那該多好啊!我知道這只是我一廂情愿的想法,過完年,馬上就要開學了。我該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火熱的學習中去,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過年400字作文篇4
屋外大人小孩歡笑聲摻雜著鞭炮噼里啪啦的聲音;油鍋中翻滾著的餃子,在漏勺的擺弄下泛著朵朵白色浪花,發出“嗞嗞”的聲響;案板上停不下來的剁菜切菜聲,構成了一場獨具特色的春節交響樂。
人們熬著歲月,熬濃了年。
年永遠是鮮濃的紅。年三十,大人們早早就起床了,今天,要進行大掃除。他們忙里忙外,掃去了年前所有的積塵、臟亂、以及不愉快,換上了簡潔、干凈、鮮艷的大紅!此謂辭舊迎新。
到了年三十晚,一家人圍在大圓桌前,歡聚一堂。飲一杯忘愁水,食一頓團圓飯,在歡笑聲中一起迎接新的一年。
除了穿新衣貼對聯,最期待的莫過于和奶奶一起包餃子、炸餃子!每當奶奶要包餃子時,我會立馬跑到她身旁坐在桌子旁??茨棠藤u力的揉著金稻色的面團,我仿佛看見一個個茂騰騰的金元寶活蹦亂跳!
外婆是怎么包餃子的呢?首先,她將大面團分成一小團一小團的圓球。再將小圓球似的面團搓成一個平面均勻的圓,勺一勺花生碎在圓心,最后將邊黏合在另一邊,放入油鍋炸至金黃,香噴噴的炸餃便出鍋了。
看著一個又一個面團在奶奶手里拿起又放下,好似一個個胖嘟嘟的小精靈,在奶奶的揉捏下變得小巧精致,不錯的,是奶奶賦予了它們生命。
在整個環節中,最讓我佩服的便是奶奶捏花邊!餃子的花邊如果直接黏合太過低調,毫無技巧可言!而精致的花邊才是餃子的點睛之筆。
想捏出好看的花邊可不簡單,奶奶為餃子捏花邊好像變魔術一般,凡是她手指輕撫過得餃子皮都泛起了層層漣漪,一浪翻過一浪,整整齊齊,圓圓鼓鼓。我看了這么多年,始終沒掌握到其中的訣竅。我包的餃子樣子很滑稽,花邊大小不一,實在是捏不好,就干脆將面團捏成各式各樣的小人兒,爺爺奶奶看著我捏的餃子,總是“咯咯”地發笑。
年依舊過,眼前的年也依舊帶著記憶的紅。鞭炮聲在人們的期待中通響了一夜;除夕夜,家人要團聚在一起,吃著團圓飯;零點鐘聲過后有壓歲錢;初一后要去親戚家拜年……
雖然人們總是一邊感慨:人越長大,年味越淡!可是,于我而言:年味,就是一家子在一起,就是奶奶包的餃子!就是那濃濃的人情味!
“滋滋滋滋”,奶奶的餃子又要下鍋了……
鍋中的油熬去了歲月,歲月熬熱了每一年。
過年400字作文篇5
洋溢著五千年民族文化的馨香,散發著勃勃文采精華的氣息,閃爍著古國文明的燦爛輝煌……它是節日,它陪伴著小小的你我快樂成長……
每當提及節日,我的心中免不了會有些激動。節日的背后,該有著怎樣的美麗而神奇的傳說,有著怎樣豐厚深邃的文化底蘊,有著怎樣美好甜蜜的向往與期盼。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伴隨著一聲聲爆竹的炸響,又迎來了一個新春。春節是歡樂祥和的象征,每一個春節都向我們呈現出一個嶄新的面容;每一個春節過去,就會迎來一個全新的開始……春節到來了,便是我們人生的又一個新陳代謝,又一次除舊布新。生命在成長,世界在變遷,年的遠去又重來,就像接力似的又開始了下一段賽程。所以,在春節時節,人們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不管錢多錢少,不管順境逆境,感受春節,感悟那份“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的激情!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節是一個感情豐富的節日,人們懷著傷感懷著思念為故者上墳,虔誠地祈愿逝者在天國能夠過得快樂,也祈盼他們在天有靈,給活著的人以精神的庇蔭。感受清明,緬懷那些駐留天國的靈魂!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端午節,只為屈原的那縱身一躍,只為那位圣賢的瞬間壯舉,便有了這個壯烈的節日,“波濤卷不去,忠魂得永生?!币驗椴蝗桃姶蠛煤由綌嗨驮诩樨郑瑓s又無力回天,何不一死了之,換個眼不見為凈?“堪笑楚王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感受端午,感悟滿腔憂國憂民的熱血無處濺灑的悲愴!
“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大人說七夕便是年青情侶約會的時間,并且告訴我們,在七夕那天夜晚,靜靜地站在葡萄架下,便可以聽到牛郎織女的竊竊私語,你要真聽到了,便能成就一生的美好婚姻。真的趣,感受七夕,感悟人世間愛情的甜蜜。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秋月圓人團圓,深深勾起客游異地他鄉的人們對故土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在一個漫漫長夜,蘇東坡長嘆一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唉,故國啊,親人啊,感受中秋,感悟那思念故國,牽掛親人的情思。
“逝者如斯”,年年歲歲去去來來,每一次的感受都有不同,每一次的感受都如詩如畫。感受節日的文化,感受節日的溫馨,感受節日的美好,但愿人生天天如節日,歲歲如今天,每一個人都懷揣著同樣一個美好甜蜜的夢,在感受中得到了更多更美好的實現!
過年400字作文篇6
大年三十熬了一晚上看春晚,初一過春節還是得五點來鐘起床。有時候想著多睡會,總還是要被家里老人拎起來:平時睡那么多了,過年就別睡了。待我和哥哥穿好新衣,外面早已炮聲隆隆。村子的早晨總是安靜祥和的,只有這一天是個例外。
隨便洗一下臉,便開始放炮。爆竹聲中一歲除,上一年也就這么結束了。最早放一千響的火鞭,后來日子越來越好,就成了一萬響的。我們都不怎么喜歡放炮,聲音太大把耳朵震得生疼。我們更愛放花,紅的、黃的、綠的、白的,倏忽之間沖入云霄,散發出迷人的光亮!我們也不管這花是不是有啥寓意,反正看著心里也跟著樂開了花。放完鞭炮,整個院子鋪滿了紅色的紙屑,好像緊蹙的花朵在風中飄蕩。
這時候也才六點,我們還要去給同姓的本家送餃子。一碗餃子一份濃情,稍許寒暄稍許問候,血脈中遙遠的親情也就重新凝聚起來。長輩們時常問起學習、工作,和我們說起小時候的調皮搗蛋,接著感嘆著歲月的遠去。早先送餃子的時候,我們都是小娃娃,跟著爸爸一起送?,F在我們成了大人,抬著餃子去村頭。哥哥如今也有了孩子,小侄子再大點也得跟著我們一起送餃子。
長輩們會抓一大把瓜子糖果塞給我們,再給一份壓歲錢,這是從小到大心心念念的事情。手里拿著新新的壓歲錢,最終不免被老媽收繳,可是心里還是一陣竊喜。村里的習俗是,只要不結婚長輩就會給上一份壓歲錢,所以哪怕我現在已近而立,還是可以收到紅包。壓歲壓歲,真希望這歲數能被壓一下。
等離開的時候,親友把送去的餃子留下,然后回一碗自家做的餃子。收了回家休息,等著吃中午的團圓飯。爺爺奶奶,我們一家四口,我叔一家四口,一大家子十口人難得一次坐到一起吃團圓飯。二十多年里,團圓飯從也是經歷了一次次的變化。我記事情起生活已經開始富裕起來,只是平時吃的還是沒過年時的好,所以一年里最惦記的還是這頓團圓飯。
團圓飯豬肉、雞肉、魚肉總是少不了的,豬肉炒木耳、豬肉炒蒜苔、豬肉炒平菇,豬肉是年飯永遠的王者。雞肉多是手撕的燒雞,簡單粗暴,畢竟一年吃得上雞的日子屈指可數。北方魚少,多是買了帶魚直接油炸著吃,后來也會做成蒸魚、燉魚、酸菜魚,但是總是不及南方人做的地道。大人們忙活洗菜擇菜做菜,我們則去偷吃,一會抓點蒸牛肉、一會撈摸點小酥肉,味道比端在桌上的好吃多了。
后來年飯的花樣更多了,有時候還會做點火鍋,搞點稀罕的火龍果、驢肉,再來那么點小酒。只是這也很難滿足人們的胃了,爸爸說,以前哪有這么多,過年人們就只想吃上一碗滿是肥肉的燴菜。燴菜的配料大抵是豬肉片子、粉條、白菜、土豆。煮上一大鍋的燴菜,親友們圍坐在方桌四周,一人一大海碗,噗嗤噗嗤冒著熱氣、香氣,別提多帶勁了。每年團圓飯的時候我爸就會提議,吃盤盤碟碟的太不美氣了,過年要不然就燴菜配飯吧。只是最終沒有成功,畢竟有些東西是很難回去了。菜炒得豐盛、花樣也夠多,誰還會想過苦哈哈一鍋亂燉的日子。
吃完團圓飯,再出門看看村里人扭秧歌。鑼鼓喧天、人頭攢動,節日也就如此這般結束了。這就是我們春節這一天的所有了。
過年400字作文篇7
有一次聊天的時候,婆婆說,“過年想多炸一些麻葉子,我孫女肯定愛吃?!?/p>
“麻葉”是兒時老家春節才會有的一種面點,現在已經很少人做了。我漫不經心地回答道:“網上應該有賣的,買點直接寄回家,別費功夫做了?!逼牌炮s緊阻止,“不要了,還是我自己做的好吃!”見她態度堅決,我也沒好再說什么。但當天晚上睡覺前,我翻來覆去,忍不住想起了小時候一家人在臘月里炸麻葉的情景。
炸麻葉說簡單些就是炸面皮。把面活好后,搟成一塊大大的薄薄的面皮,用刀子切成方形或菱形的小塊,再放到油鍋里炸成金黃。但就是這么用料和工藝都十分簡單的東西,卻成了我們兒時莫大的期待。在面里加上鹽、豬油、雞蛋,再來點蔥花芝麻,炸出來那味道站在院子外都能聞到。
那時家里人多,加上平日里沒什么零食吃,趁著過年家里一般都會炸很多,差不多是一般人家的兩三倍。所以,工作量也非常大。準備這項“大工程”的那一天,大人往往起得很早。奶奶負責和面,將面粉倒在一個白底紅花的大搪瓷盆里,堆成一座“小山”。然后在“山”的中間挖一個坑,加熱水、鹽、油和蔥花等開始揉啊揉,揉成一個又大又有彈性的面團。爺爺緊接著利落地將大面團分成一個個小面團,在高高的方桌上一邊撒面粉防止粘黏,一邊一下一下地搟,總能聽到面皮有節奏地拍打桌子發出的啪啪響聲。搟好一張后,順勢把面皮卷在搟面杖上。爸爸接過去將其放在砧板上先沿著主線切開,再左右斜著分別切上幾刀,大大的面皮切成一堆菱形的小塊。再由媽媽把它們放進已經燒熱的油鍋里,時不時用筷子翻一翻。
爸爸切得快,沒來得及炸的菱形小片,得及時鋪開防止粘黏。這時就輪到我們小孩上陣隨時“等候指令”。爸爸喊了,就趕緊接過來一小堆切好的“半成品”一片片在案板上鋪開;媽媽喊了,再立馬用小簸箕裝一批送到灶臺前,順勢將她剛炸好的麻葉子塞一個到嘴巴里趕緊溜出廚房。
鄂北的臘月天寒地凍,我們一家卻在屋子里忙得熱火朝天。在“等候指令”的間隙,我們還會時不時瞅瞅客廳那臺開著的小黑白電視機。每年寒假會放一些《射雕英雄傳》《雪花神劍》等武俠劇,精彩得很。遇到有雪花、要換臺或是需調音量時,馬上會有人去撥一撥電線或旋鈕,以至于那一天的電視總有好幾個地方都會被蹭上白白的面粉。
忙上大半天,這項工藝簡單但卻量大的“流水線”項目總算能告一段落。一番收拾屋子廚房后,金黃色的炸麻葉也已經冷卻了。媽媽將麻葉裝到透明的塑料袋中,扎緊口放在儲物間的大缸里。那是一口很久以前裝糧食的缸,也不知在我們家已經多少年了。每到過年,里面就放滿了一個個裝滿食物的袋子。有炒好的瓜子花生、熬麥芽糖做的米糕、炸好的麻葉,還有爸爸總會在春節“奢侈一把”買的糖果和水果。
對我們小孩子來說,這些吃的讓那口平時都不會多看一眼的缸,在整個春節期間都充滿了誘惑。時不時總會趁著大人不注意溜進去吃力地揭開蓋子,窸窸窣窣在黑黑的缸里摸索著袋子偷吃的。有時候運氣差會摸出一把小麥,才知道不小心又打開了爺爺藏在里面的麥種。
老家有個習俗,到了臘月就不能說“斷了”“死了”這些不吉利的話。弟弟不懂事,有一次快過年了天真地問爺爺什么時候死。因為在年幼的他看來,農村的家里辦喪事是很熱鬧的。爸爸媽媽趕緊把弟弟臭罵一通。爺爺則像往常一樣還是樂呵呵地說童言無忌。那時候我還想,爺爺奶奶都這么健康,怎么會死呢?弟弟真是太不懂事了!
不曾想,后來過了幾年,爺爺奶奶相繼生病去世。老房子也拆了建了新房。那口缸和那臺黑白電視機,早已不見了蹤影。如今,爸爸媽媽年紀大了,我們也都各自在外成了家。盡管那些吃的早已不再是我們春節的期待,但臘月里他們還是會堅持要準備幾樣備著等我們回家嘗嘗。我一度對他們這些想法非常不理解,現在好吃的那么多,什么也都能買到,自己費勁做有什么必要?
后來看到他們對春節準備吃食近乎執念的熱情與堅持,我也開始反思。老人家無論是出于節儉不想花錢,還是因為自己做的才特別好吃,他們真正高興的,是后輩在嘗過后滿足地說上幾句“媽,還是你做的好吃!”“奶奶,你做的這個太好吃了,我想帶點走!”這種制造“媽媽味道”“奶奶味道”的成就感,或許才是他們整個春節最大的欣慰。畢竟兒孫們長大了,在外面的大城市可能見識得遠比他們廣,吃過的好吃的遠比他們多。父母如今能為我們做的,和外面不一樣的,就是那些幾輩人流傳下來的,能勾起我們兒時美好回憶的幾樣食物。
我們會選擇在兒童節準備禮物、圣誕節準備圣誕樹來培養孩子節日的儀式感。春節了,何不帶著孩子一起,跟長輩們學著做那些曾滿足過我們整個童年的吃食呢?這也是一種傳承啊!無論是炸麻葉、糖糕還是餃子、三鮮,那些承載我們兒時春節歡樂記憶的美好味道,值得我們一生去銘記,更值得我們傳給下一代,畢竟,那才是年味啊!
過年400字作文篇8
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在重慶這種大城市里,春節的氣氛已經淡了許多,但是在我的老家,春節那是非常熱鬧的。那一天,我們貼春聯,放鞭炮,走親戚,祭神拜祖,掛燈籠等等。
到了過年的那一天,一大早我便被鞭炮聲吵醒了,穿好衣服,下樓去一看:家家戶戶都貼上了紅春聯,掛上了大燈籠,各種窗花貼在窗戶上,倒著的福也貼緊了每家的大門。門前全是噼哩啪啦的紅鞭炮,小孩也在鄉村的道路上恣意奔跑著,手里拿著甩炮,時不時地往地上扔一個,噼哩啪啦的響聲不絕于耳。滿眼里,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臉上都掛著笑容,整個村子顯得喜氣洋洋。
可對于小孩兒來說,走親戚才是最重要的環節,因為可以領紅包啊!一收就是幾百塊,何樂而不為呢?但領紅包也要有手段,每到這個時候,就需要考驗我的演技了,否則,要么是父母推回去,要么就是被父母收到自己的口袋。所以,演技必須要好。
到了二姑家,二姑直接把紅包遞了過來:“來,華思博,拿著?!薄鞍?,二姑,我不能要?!蔽易焐险f著,手卻誠實地捏著紅包不放,二姑心領神會,“固執”地把紅包塞到了我手里。就這樣,第一個紅包到手。接下來,我便使出渾身解數來“騙取”紅包,到了晚上,樂呵呵地數著手里剛到手的錢,儼然變成了一個“小財迷”。
在親戚家吃過晚飯,就是最讓人期待的煙花了。漆黑的夜空是煙花最好的背景,一個又一個煙花飛上天空后猛然炸開,紅的,黃的,綠的,五顏六色,繽紛多彩。地上的小孩們則興奮的舞著仙女棒,興奮異常。
等我一陣興奮爬上床睡覺后,老家的大年初一也就落下帷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