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伊人网站-亚洲伊人精品-亚洲伊人电影-亚洲一在线-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久久国产一区

高分網 > 學習勵志 > 學習的重要性 >

中國人為什么要學英語(2)

時間: 雪珠2 學習的重要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學生用英文批斗地主

  上世紀50年代末,中國與蘇聯外交失和,俄語失寵,英語的重要性凸顯。至1964年,英語終于被明確為第一外國語。

  但在“反右”擴大化和“__”時期,外語遭受沖擊最厲害,被認為是“洋奴或修正主義”的語言。

  此時的英語教學充滿時代特色。開篇先學“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毛主席萬歲”等英文里根本不存在的語匯。北外編寫《漢英詞典》,收到指示“無產階級專政要落實到每個詞條”,遂出現這樣的詞條解釋:

  拆墻腳:投機倒把是挖社會主義墻腳(Speculation undermines socialism)。根子:錯誤是他犯的,根子可在階級敵人那里(He made the mistake,but its source lay with the class enemy)。

  還有學生用英語斗地主。讓地主站好、低頭,學生們在臺下一本正經地用英文吼出素材來自英語教材里批斗“封資修”的革命語句。地主被斗得滿頭大汗,什么都聽不懂。

  現在:把英語當GDP來抓

  “__”結束,恢復高考,英語先復歸中學和大學課堂。1979年,教育部提出要在有條件的小學開設英語課。從1979年至1983年,高考外語成績分別按10%、30%、50%、70%和100%計入總分。

  英語教學法也在改變。上世紀80年代前期的英語教學循舊例,采用語法翻譯法和聽說法,注重詞匯、閱讀和語法知識的系統性,易學成“啞巴英語”。

  在新加坡導演Lian Pek的紀錄片《Mad about English(我為英語狂)》中,出租車司機孟寒光和同行搶活兒。別人用中文打招呼,老外不理會。孟寒光喊了一組亂七八糟的“Hello,Good morning,How are you”,老外上了車。

  對“聽說”訓練的需求,夾雜著對“啞巴英語”的羞憤,推動30多年持續“課改”,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的“交際法”,到2001年的“任務型教學”。

  與此同時,互聯網、多媒體、出國熱等興起,終結了人們對課堂教學的依賴。幾乎每個人都可以張口來幾句英語,所有專業的學生都必須學英語。

  與英語迅速普及相伴的,是對英語考核體制的質疑。取消四六級、考研英語等聲音不絕于耳。陳丹青甚至因藝術生也必須考英語而“出走清華”。他說:“學會外語對一個藝術家來說,跟交流毫無關系,啞巴都能交流。這完全是對藝術的無知。”

  另一方面,楊立民卻擔憂當前學生的英語水平:“現在學生的聽說能力確實比過去強,口頭上聽起來像回事,但外語的基本功相當差。包括最好的學生在內,寫作沒有邏輯,沒有思想,從頭到尾每一句都有問題。”

  談及原因,楊立民認為,現在學生很少讀書、讀原著,只懂得簡單規則,一到表達思想的時候,中國式英語都出來了。“跟整個國家抓GDP、貪多圖快的風氣有關”。

  中國特色的英語教學

  政治掛帥

  1968年,《英語》課本扉頁赫然寫著:“外語教學必須突出無產階級政治,突出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用毛澤東思想統帥外語教學。”

  《A Quotation from Chairman Mao Tse-tung》(毛主席語錄)成為教學的主要內容。課后留給學生的練習則往往是大聲朗誦“Chairman Mao is our red sun”(毛主席是紅太陽)。教的詞匯也大多是政治和軍事用語,比如ever-red sun(不落的紅太陽)、running dog(走狗)、the great forward(大躍進)、We treat prisoners of war well(我們善待俘虜)。

  誰還在說“How do you do ?”

  一個從小在美國長大的中國男孩回國上學,在英語考試里看到“How are you?”的問話,他選了“I'm good.”做答案,卻被老師打了個叉,因為教科書里的正確答案是“Fine,thanks,and you?”

  在當年的人教版課本里,Han Meimei和Li Lei不斷重復著“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但英國外教說,這說法偏正式,很少有人會用。相比之下,“Great”、“Perfect”、“Well”倒用得更多。

  教科書里常見的“How do you do ?”則可算“入土文物”了。王平1986年出生,2008年出國留學,在美國生活的三年里就沒聽過活人說這話。

  他總結自己出國后遭遇的語言窘境:“我稱我的老師Teacher Scott,后來才發現其實更合適的稱呼是Dr. Scott。我在美國高速路上開車,看不懂隨處出現的Hwy,不知道那就是課本里寫的Highway(高速公路)。當我看到有車道上方寫著熟知的四級單詞Yield,也并不了解那是告訴我轉彎車輛應讓直行車輛先行。”

  他對國內英語教育的評價就三句話:學了用不上、學了也不會用、學了會用但用不到位。

  “道德正確強迫癥”

  國內的英語考試試題,答案常常模棱兩可,有時明明無所謂哪種表達更正確,但在應試教育體系下卻非要你選出一個。有20多年教齡的英語老師黃碩,特意舉出幾道高考英語單選題。

  I'm terribly sorry I broke your glass.(我很抱歉把你杯子摔碎了。)

  A. That's right

  B. Bad luck

  C. Sorry

  D. You can forget it

  這是2005年安徽的英語高考題,答案是D,意為“小事一樁,忘了吧”。黃碩說,其實選B“運氣真差呢”也說得通。

  2006年的遼寧英語高考題也有類似的一道:

  These books are too heavy for me to carry.(這些書太重了,我搬不動。)

  A.You may ask for help

  B.I'll give you a hand

  C.I will do you a favor

  D.I'd come to help

  答案是意為“我會幫你忙”的B。“但為什么不能選A,‘你可以找人幫忙’?”黃碩不解。

  他給這類情景對話題總結過一個規律:出題人希望答題人特別樂于助人、好脾氣,杯子被別人打碎了不能嘆氣說運氣差,別人有困難你一定要伸出援手,而冷淡的態度就不對。

  這種與生活實際情況脫節的“道德正確強迫癥”在教科書里也有反映。1990年代經典的Li Lei和Han Meimei教材中,“May I have your ruler?(我可以借你的尺子用嗎?)”下一句的回答永遠是“Yes,of course.(當然可以。)”

  有同學曾就此問黃碩:“我要是不想借尺子怎么辦,可以說No嗎?”黃碩只能提醒學生,如果在考試時遇到,最好別選拒絕別人那個答案,因為十有八九是錯誤選項。

  他回憶自己上世紀80年代末在師范大學讀英語專業時的考試,“比現在更死板”。題目里給“Thank you”,你一定得答“You are welcome”,敢答其他,那都是錯。他曾拿著這些題目問過外教,外教十分驚訝,“我們國家考試從來不會這么出題”,還特意跟他解釋:因為心情、談話對象、場景的不同,人們說的口語千變萬化,怎么會有“正確答案”一說呢?

  據《壹讀》、《Vista看天下》、《東方早報》

91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一儿童节对联七字| 阿尔法变频器说明书| 免费看污污的视频| 押韵表实用大全| 美女拉屎| 抖音电脑直播| 大红一师| 四 电影| 他其实没那么爱你电影| 池田夏希| 珠江电影制片厂| 惊涛| 睡前搞笑故事| 风筝 电影| 李慧慧| cctv五+频道在线直播节目单| 2024年12月四级作文| 美女主播跳舞舞蹈视频| 徐若晗个人简历| 小绵羊男星是谁| 香帅传奇| 黄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想想办法吧爸爸| 恶搞之家第2季| 假如爱有天意| 吃大米饭是增肥还是减肥| 白洁少妇董汐星空传媒影视| 保镖1983| 美女操p| 电视剧对峙| 隐形人4| jar of love完整版| 谜证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cgtn news在线直播| 孤岛飞鹰演员表| 爱的替身| 纵情四海| 香水有毒微电影无删减完整版| 零下100度| 不要啊学姐| cctv6电影节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