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環節在高中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其中討論環節是學習語文的重要途徑之一。討論環節在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教無定法,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討論環節在高中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
方法網小編告訴你:討論環節在高中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一)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討論環節它符合了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的時代要求,踐行了新課改的核心思想。
著名的教育家埃德加富爾說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這句話令筆者深有感觸。曾經有人用“一根粉筆一張嘴,老師從頭講到尾”來形容我國過去的滿堂灌的舊式語文教育模式,以前的語文教育方法是將教學內容“填鴨式”地填進學生的大腦,注重的是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能力,而將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領悟放到了次要地位。學生通過這種方式得到的知識就像無源之水,沒有新思想的產生,知識的獲得是十分有限的。
(二)在語文課堂中加強討論環節有利于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語文學習的很多內容都是開放性的,以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往往使學生局限在老師給出的答案中而不再思考。討論環節的增加則可以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問題的結果,從而鍛煉了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也將學生從被動學習的境遇中解脫出來,激發了其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討論環節還有助于與大學教育接軌。
中學教育使學生過分的依賴老師的作用,往往使學生在進人大學之后產生嚴重的不適應。一方面,自我約束能力不夠,猛然來到一個寬松的環境中不能很好的自覺學習;另一方面,學習能力不夠,在大學中不能有效的獲得知識。由于以上兩點致使很多本來十分優秀的學生在大學中逐漸被淘汰,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十分嚴重的問題。如上文所說在課堂中對討論環節進行加強可以有效的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散思維能力、探究能力進行培養,從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不適應現象的產生,讓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可以更好更快地融入其中并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在.日常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應該注意一些問題:
(一)用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在課堂上應引導學生深入討論:
(1)為什么林黛玉會如此謹慎?
(2)如果你們到外婆家去是什么心理狀態?會像林黛玉一樣嗎?
(3)林黛玉如此謹慎說明了什么?對這幾個問題,學生們都很感興趣,紛紛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討論,由討論中獲得認知,枯燥的課文因此而變得富有生氣。
(二)利用討論可以得到學生們的及時反饋,提高老師在教學上的針對性。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討論,增加了教師獲得反饋信息的機會和信息量,教師得以及時掌握學生認識中的偏差與疏漏,在教學中不斷調整、改進自己的教學設計,修正自己的行為及其方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強化。
比如,在《孔雀東南飛》一課的討論中,有同學認為結尾“雙雙殉情”的悲劇形式有些令人痛心,不如設置成一個“大團圓”的喜劇結果令人開心。就此我們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自己設計更多的結局方式并加以辨析。同學們提出的結尾有:焦劉私奔,焦母去世、焦劉得以白頭偕老,蘭芝嫁太守之子很幸福、焦仲卿抑郁而終等等。但通過綜合全文的主旨討論比較,同學逐漸認識到只有“雙雙殉情”的結局才能提升人物形象,才能使作品的主題有更深刻的社會意義。如果沒有由討論而來的反饋,這一點可能就被忽略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