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閱讀是日常生活的一項經常的并且又非常重要活動,它是人類獲取外界信息的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學習能力重要因素之一。閱讀不僅僅是語文學科的專項內容,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人們總體知識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普遍應用,在我們生活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新奇的科技產品,生活在其中的我們,僅具語文閱讀能力的社會人已明顯地顯露出其能力的不足
推廣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是一個新生事物,需要大家去探討、研究。英語教學工作者,必須使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成為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技能、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途徑。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為其打好語音、語調基礎,最終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用所學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外語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
新課標規定:小學畢業時要達到二級水平,也就是能看懂英文動畫片和程度相當的英語教學節目,每學年不少于10小時,平均每周不少于20~25分鐘;掌握600~700個單詞和50個左右的習慣用語,事實上,學完新標準英語八冊書后所掌握的單詞和習慣用語遠不止這些。
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沒有足夠大的語言輸入是不行的。《英語學習論》提出:學習包括英語在內的一切外語,都要注意大量輸入,才能真正學好。大量輸入以廣泛接觸為宗旨,自然輸入,自然吸收,不強記強背,更不要求接觸的全輸入,輸入的全吸收,吸收的全輸出。大量的閱讀正是語言輸入轉為輸出的必不可少的途徑。我們古人也早就總結“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的有益經驗。可見閱讀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了。它可以幫助學生得到樂趣,獲取信息,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具有正確的閱讀技巧,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閱讀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單詞,更是擴大詞匯量的好方法。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遵循的原則
而現在孩子們使用的閱讀教材偏成人化,隨意性很大。因此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首先應注意的就是閱讀材料的選擇,在實踐中我遵循了以下原則:
(1) 閱讀材料的趣味性
在選擇材料時避免材料的成人化,而應該針對小學生的閱讀心理,小學生處于學齡初期(7歲到13歲),該年齡段的學生大都樂意去掌握新知識,渴望學會閱讀,表現在感知上有較強的情感性。有插圖的書,教師的描繪性語言,都能很快引起他們的反應。閱讀材料應內容生動,為學生喜聞樂見,吸引學生興趣。如一些幽默、笑話等,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狀態下習得知識,去掉焦慮,忘記自己是在學習英語。
(2) 閱讀材料的循序性
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既要防止語言過難,又要避免語言內容過于幼稚。過難或過易的閱讀材料都不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材料的選編應難易適度,循序漸進,避免材料的隨意性。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相結合,與英語課本新舊知識相結合,重視復現,注重運用。
(3) 閱讀材料的多樣性
閱讀材料的題材多樣性,如可以選擇貼近生活的材料:學校、家庭、旅游、動植物等。閱讀材料的體裁多樣性,可以選擇兒歌、繞口令、小詩、對話、故事、習語等。廣泛多樣,不拘形式,拒絕單一枯燥的形式。
發展學生英語閱讀能力,重要的條件是要有合適的閱讀材料。我們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要考慮語言的難易程度,考慮內容是否符合兒童的年齡與興趣,是否能吸引學生,同時盡量與牛津英語教材相結合,注意形式與內容的搭配,逐步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