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會考知識點背誦
第一章 科學入門知識點
酒精燈:是常用的加熱儀器,實驗室的主要熱源。使用時用它的外焰加熱。
燒 杯:能用于較多試劑的反應容器,并能配制、稀釋溶液等。
表面皿:可暫時盛放少量的固體和液體。 藥匙:用來取用少量固體。
玻璃棒:主要用于攪拌、引流、轉移固體藥品。 蒸發皿:可直接加熱。
3.長度的測量:測量是指將一個待測的量和一個公認的標準量進行比較的過程。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米,單位符號是m。1米(m)=106微米(µm)=109納米(nm) 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確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了解刻度尺的構造。
觀察:1零刻度線 2最小刻度值:讀出每一大格數值和單位,分析每一 所表示的長度和單位,即為最小刻度值。如圖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為1mm。 3量程:一次所能測量的最大范圍。
(2)使用刻度尺時要做到:
*放正確: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刻度尺有刻度一端緊靠被測體。*看正確:眼睛的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讀正確:先讀被測物體長度的準確值值,即讀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讀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計值。數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單位。*記正確:記錄的數值=準確值+估計值+單位
測量所能達到的準確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決定的。
(3)長度的特殊測量法。
*積累取平均值法:利用測多求少的方法間接地測量。如:測一張紙的厚度、一枚郵票的質量、細鐵絲的直徑等。
*滾輪法:當輪子沿著曲線從一端滾到另一端時,記下輪子滾動的圈數。長度=周長×圈數。如:測量操場的周長 。
*化曲為直法:測量一段較短曲線的長,可用一根沒有彈性柔軟棉線一端放在曲線的一端處,逐步沿著曲線放置,讓它與曲線完全重合,在棉線上做出終點記號。用刻度尺量出兩點間的距離,即為曲線的長度。如:測量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
*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測量物體長度。
4.體積的測量。體積是指物體占有的空間大小。固體體積國際的單位是立方米(m3)。液體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升(L)和毫升(ml)。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米3 =1000 分米3 =106厘米3 =109毫米3
1升 = l分米3 =1000毫升 =1000厘米3
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是建立在長度測量的基礎上,可以直接測量,利用公式求得。如果是測量液體體積,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測量。
在使用量筒(刻度均勻)和量杯(刻度不均勻)時應注意:
1)放平穩: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 桌面上。 2)觀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讀正確:讀數時,視線要垂直于筒壁并與凹形液面中央最低處處相平。
俯視時,讀數偏大;仰視時,讀數偏小。
5.溫度的測量:物體的冷熱程度用溫度來表示。溫度的常用單位是攝氏度,單位符號是℃。規定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時的溫度為100℃。在O℃和100℃之間分成100小格,則每一小格為1℃。測量溫度常用的儀器是溫度計。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上面有刻度,內徑很細,但粗細均勻。下有一個玻璃泡,裝有液體。常用的液體溫度計有水銀溫度計、酒精溫度計、煤油溫度計等。在使用液體溫度計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測量前,選擇合適的溫度計。切勿超過它的量程。
2)測量時,手握在溫度計的上方。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但不能碰到容器壁。溫度計的玻璃泡浸人被測液體后,不能立即讀數,待液柱穩定后再讀數。
3)讀數時,不能將溫度計從被測液體中取出。視線應與溫度計內液面相平。
4)記錄時,數據后面要寫上單位。
4、體溫計。測量范圍從35℃—42℃。1玻璃泡容積大而內徑很細。當溫度有微小變化時,水銀柱的高度發生顯著變化。——其最小刻度為0.1℃。2由于管徑中間有一段特別細的彎曲,體溫計離開人體后,細管中的水銀會斷開,——它能離開人體讀數。使用體溫計后,要將體溫計用力甩幾下,才能把水銀甩回到玻璃泡中。
8.科學探究:提出問題→建立猜想和假設 →制定計劃→獲取事實和證據→檢測與評價 →合作與交流
第二章 觀察生物知識點
第一節
1.放大鏡的構造: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
功能:具有放大觀察物體的功能。觀察到的是被放大的、正立的虛像。
2.觀察蝸牛借助放大鏡進行觀察。蝸牛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習性,它的主要食物是植物的根、葉和葉芽,對農林作物有害。蝸牛有眼、口、足、殼、觸角等部分組成,蝸牛有視覺、嗅覺、觸覺、味覺,沒有聽覺。
3、生物與非生物最根本區別是:有無生命。生物體的基本特征是①.有應激性 ②.能生長 ③.能進行新陳代謝(需要營養,需要排泄廢物)④.一般由細胞構成(除病毒)⑤.能生殖和發育⑥.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⑦.能適應并影響環境
4、動物與植物的區別:獲取營養方式不同,①動物需要攝取食物;②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營養。
第二節
1、羅伯特。胡克 發現細胞,他發現的其實是細胞的 細胞壁 ,細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幾十微米 。
2、細胞學說基本內容是:所有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細胞構成;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是由細胞分裂產生的。
4、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及作用
植物 細胞 | 細胞壁6 | 由纖維素組成,保護、支持細胞 |
細胞膜1 | 保護細胞并控制細胞與外界物質交換 | |
細胞質2 | 細胞進行生命活動的場所 | |
細胞核3 | 含有遺傳物質 | |
葉綠體5 | 光合作用場所,內含葉綠素 | |
液泡4 | 內有細胞液 |
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所共有的結構: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5、顯微鏡的構造:(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顯微鏡的使用步驟一般包括安放、對光、放片、調焦和觀察等過程。
(1)安放:左手托鏡座,右手握鏡臂,鏡筒在前,鏡臂在后,放在左前方。
(2)對光:轉動物鏡轉換器,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再轉動遮光器,讓較大光圈對準通光孔。左眼通過目鏡觀察,右眼同時睜開,調節反光鏡(光線亮時用平面鏡,光線暗時用凹面鏡),看到一個明亮的圓形視野。
(3)放片:把觀察物體放在載物臺上,兩端用壓片夾壓住,要觀察的物體要正對通光孔;
(4)調焦:①眼睛盯住物鏡,向前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下降,物鏡靠近載玻片時,注意不要讓物鏡碰到載玻片;②左眼朝目鏡內注視,右眼張開,慢慢向后調節粗準焦螺旋,使鏡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7、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X物鏡放大倍數;顯微鏡里看到的像是倒像。(上下顛倒、左右相反)注意:物像的移動方向與裝片的移動方向相反,如果物象在視野的左下方,要移到視野中央,則應將裝片往左下方移動。
8、使用高倍物鏡的方法:(1)在低倍鏡下,把要放大觀察的部分移到視野中央;(2)轉動物鏡轉換器,讓高倍物鏡對準通光孔;(3)調節光線強弱;(4)調節細準焦螺旋,直到像清晰。(注意:此過程不能動粗準焦螺旋)
9、制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正確步驟是:①用紗布把載玻片擦干凈②在載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③用鑷子撕下一小片洋蔥內表皮 ④把洋蔥內表皮浸入清水中展平⑤蓋上蓋玻片(一邊先接觸水滴,另一邊以45o再慢慢蓋上)防止氣泡產生⑥在蓋玻片一側滴紅墨水,在蓋玻片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水。
10、制作人體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注意:在載玻片上滴一滴生理鹽水,(避免上皮細胞吸水脹破)染色:滴加亞甲基藍溶液
11、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發現細胞有嚴重重疊現象,應該重新制作裝片,把洋蔥表皮展平;有黑色圓圈,可能是因為裝片中有氣泡,應該重新制作裝片,避免產生氣泡。
第三節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人體復雜的結構是受精卵不斷分裂、生長和分化的結果。
(1)細胞分裂:一個母細胞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變化后,分裂成兩個子細胞的過程。
細胞分裂時,最顯著的特點是母細胞核內會出現 染色體(一種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最后它會 平均分配 到兩個子細胞中。
細胞分裂的結果是:對于單細胞生物,細胞數目增加,使得個體數目增加;
對于多細胞生物,細胞數目增加但個體數目不變。
(2)細胞生長:剛分裂的子細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細胞的一半,它們能吸收營養,合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不斷長大的過程)其結果是使細胞體積增大。
(3)細胞分化:細胞分裂成子細胞后,有的子細胞長大后繼續分裂,有的子細胞則發生變化。分化的結果是形成不同形態和功能的細胞,即形成不同的組織。
3、許多形態結構相似,功能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的細胞群形成同一種組織。
4、植物組織
組織名稱 | 功能 | 分布 |
保護組織 | 保護作用 | 根、莖、葉的表皮 |
營養組織 | 制造、儲存營養物質 | 葉肉 |
機械組織 | 支撐、保護 | 莖 |
分生組織 | 分裂產生新細胞 | 根、莖等的頂端 |
輸導組織 | 輸送水份、無機鹽及營養物質 | 葉脈(導管、篩管) |
A 保護組織 B 輸導組織 C 營養組織 D 機械組織 E 分生組織
5、動物組織
動物組織 | 結構特點 | 分布 | 功能 |
上皮組織 | 由排列密集的上皮細胞構成 | 皮膚、內臟器官的表面和體內各種管腔的內表面 | 保護、分泌、吸收 |
結締組織 | 細胞間隙大,細胞間質多,形態多樣,分布廣 | 血液、軟骨、肌腱等 | 運輸、支持 |
肌肉組織 | 由肌細胞構成分三種: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 人體的四肢、軀體,體內的心臟、胃、腸等 | 收縮、舒張,產生運動 |
神經組織 | 由神經細胞構成 | 在腦、脊髓、神經中 | 接受刺激,產生并傳導興奮 |
A 上皮組織 B 結締組織 C 神經組織 D 肌肉組織
6、皮膚由外到內分為三層:表皮、真皮、皮下組織。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表皮由上皮組織構成;血液由結締組織構成;神經末梢、觸覺小體由神經組織構成;立毛肌由肌肉組織構成。皮下組織主要有脂肪組成,能緩沖撞擊,并儲藏能量。
7、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1)營養器官:根、莖、葉(2)生殖器官:花、果實、種子
8、由多種組織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結構稱為器官。
9、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
10、系統是功能相近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在一起, 共同完成一項或多項生理活動的結構;如所有的消化器官的總稱為消化系統,人體有八大系統,分別是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運動系統、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八大系統是通過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而協同工作的。各個系統相互聯系,使得人體形成一個整體,并能及時對環境作出反應。
11、 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
第四節
1、科學分類的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習性以及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等為依據。
2、林耐的生物學分類等級(從高到低):分別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界是分類的最高等級,種是生物分類的最小、最基本單位。分類等級越高:共同特征越少,親緣關系越遠,生物種類越多。 常用的檢索表是二岐分類檢索表。
3、根據有無脊椎骨,動物可以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兩大類。
(1)脊椎動物:
(2)無脊椎動物:
動物分類 | 主要特征 | 代表動物 |
原生動物 | 單細胞動物 | 草履蟲、變形蟲 |
腔腸動物 | 攝食和排泄不分口,身體輻射對稱 | 水母、海蟄、海葵、珊瑚、水螅 |
扁形動物 | 攝食和排泄不分口,身體背腹扁平 | 渦蟲、血吸蟲 |
線形動物 | 長而薄的體型,身體線形,不分節 | 蛔蟲、鉤蟲、蟯蟲 |
環節動物 | 長而薄的體型,身體有許多體節 | 蚯蚓、螞蝗 |
軟體動物 | 身體柔軟,大多數有貝殼 | 蝸牛、螺、蚌、烏賊 |
節肢動物 | 身體、足分節,有外骨骼 | 蚱蜢、蝦、蜘蛛、蜈蚣、蝴蝶、蝗蟲 |
棘皮動物 | 體具棘皮 | 海星、海參、海膽 |
(3)整個動物界中,分布最廣、最高等的是哺乳動物,最低等的是原生動物,種類和個體數量最多的類群是昆蟲。
(4)幼體發育首先擺脫水的環境,成為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的是爬行動物
(5)昆蟲屬于節肢動物,是動物中成員最多的家族。昆蟲的身體可分為頭、胸、腹三部分,有三對足,一般有兩對翅,體內沒有骨骼,體表長著一層保護身體的外骨酪。
第五節
植物根據有無種子,可分為種子植物和無種子植物。種子植物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無種子植物有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它們的區別如下:
被子植物:蘋果、橘子等自然界中種類最多、分布最廣。
裸子植物:松、杉、柏、銀杏、鐵樹等;蕨類植物:蕨、胎生狗脊等;苔蘚植物:地錢、葫蘆蘚等;藻類植物:紫菜、海帶、水綿等。
第六節
1、單細胞生物:個體微小,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如衣藻和草履蟲等。
2、單細胞植物:衣藻、藍藻等。原因是細胞內有葉綠體,靠光合作用制造養料。
單細胞動物:草履蟲、變形蟲。無葉綠體,靠口溝攝取現成的養料。
3、在多種多樣的多細胞生物中,最早出現的陸生植物為苔蘚植物,最高等的植物為被子植物,最簡單的多細胞動物為海綿動物,種類最多的動物為昆蟲。
4、大多數生物滅絕的原因是:喪失了棲息地造成的。
5、為了保護自然資源,特別是為了保護珍惜生物資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環境,國家劃出了一定的保護區域,稱為自然保護區。
6、地球上,生物物種多樣性復雜程度較高的區域都位于溫暖地帶,如熱帶雨林
7、衣藻與洋蔥表皮細胞的對比
衣藻 | 洋蔥表皮細胞 | |
相同點 |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 |
不同點 | 眼點(感光)、鞭毛(運動)伸縮泡(排泄)有葉綠體 | 無眼點、鞭毛、伸縮泡 沒有葉綠體 |
衣藻與草履蟲的對比
衣藻 | 草履蟲 | |
相同點 | 都是單細胞生物(全部生命活動在一個細胞內完成) 都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 |
不同點 | 有細胞壁,屬于植物 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 | 屬于動物 靠口溝攝取食物 |
看了中考生物會考知識點背誦還看:
1.高中生物會考必背知識點順口溜
2.人教版中考生物必考知識點
3.初中生物會考復習方法
4.中考生物知識點總結
5.2017會考生物必考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