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預習方法
初中語文預習方法指導
第二步:過好字詞關
讀課文的時候,把課文中不認識的字、不會解釋的詞、不易理解的句子勾畫出來。書上沒有注解的字詞,可查一查字典、詞典,特別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句子,要搞清楚。并且揣摩這些詞語的用法,做到積累與運用。比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這樣一句話:“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是不確定的意思,“確鑿”是非常確實的意思,魯迅先生為什么要把這兩個詞連在一起用呢?找一找參考書,看看是怎樣解釋的,如果找不到參考書,就用彩筆標畫出來,以便講這部分時注意聽老師是怎么解釋的。
第三步:初步分析課文
了解課文的大概意思,識別層次與段落,劃分好課文的結構。遇到文中精彩的地方或者自己有獨特見解的地方,也可在課文邊作上符號,老師講到此處時就格外注意。
第四步:歸納中心思想,分析修辭手法與寫作方法
用筆把歸納的內(nèi)容記下來。上課的時候,和老師概括的中心思想相對照。
第五步:完成課后的研討練習,并初步完成《練習冊》題目
經(jīng)過上面五步,找準了自己聽課時的重點、疑點和難點,一篇課文的預習就基本解決了。總之,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在預習過程中要注意思考。
初中語文如何預習
首先,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
預習在整個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古人講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講課要備課,學生上課也要備學,這就是預習。其主要任務是復習、鞏固有關的舊知識,初步感知新課文,找出新課文的疑難點,為學習新知識做準備。《現(xiàn)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預習:“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顯然, 預習是學生的主動性的學習行為。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課前如果沒有準備,聽課就顯得非常被動,而且還會手忙腳亂,課堂效率也不高,在復習的時候更是費時費力。如果學生課前有準備,那么上課的時候就會心中有數(shù),課堂記錄也有了重點,對教師啟發(fā)性問題的反應就快,這樣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還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許多同學對預習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特別是剛上初中的同學,他們認為既然老師上課要講,到時候認真聽不就行了嗎?為什么還要預習呢?有的同學甚至認為預習是浪費時間。顯而易見,這種觀念完全是錯誤的。為了取得聽課的主動權,提高學習的效率,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那么勢必摒棄這種觀念,重視預習,才能有效地吸收所學的知識。
其次,讓學生明確預習的任務和目的
預習的任務是分清新課中已知和未知,發(fā)現(xiàn)問題,做好聽課的準備;預習的目的是加強聽課的針對性,提高學習效率。
最后,講究有效的預習方法
(一)常規(guī)性預習
1.閱讀。閱讀內(nèi)容包括單元內(nèi)容說明、課文前面框內(nèi)的閱讀提示或自讀提示、教材、課文的注釋、課后的“研討與練習”。這是預習的第一步。在預習課文時,既要默讀,又要朗讀。在默讀的時候,把著眼點首先放在把握課文大意或故事梗概上,同時注意文中格言、警句,確定朗讀的基調(diào)和情感。朗讀要力求不讀錯一個字,也不能漏字添字,讀音要正確,要讀得“自然上口”,有時還需要有表情朗讀。《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習之前應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結構和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在進行具體的單元學習前,要了解本單元讀寫訓練的要求,通讀單元各篇課文,在這過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課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個性來。當具體預習每篇課文時,課前的提示及課后的練習均要去讀一讀,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nèi)容,當然,重點讀的還是教材。一篇課文,我要求學生在預習的時候至少讀兩遍,第一遍主要是略讀,感知課文,弄清文體。第二遍精讀,要求學生按照以下幾個步驟去研讀課文。
2.勾畫。勾畫就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將一些關鍵性的字、詞、句勾畫出來。初中階段,學生接觸到的主要有三種文體,即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雖然新教材已經(jīng)淡化文體的講解,但是作為常識性的知識,我們應該讓學生了解并掌握,為以后的寫作打下基礎。因此在勾畫的時候一定要因文而異,不同的文體勾畫的重點是不同的。
例如,在閱讀記敘文的時候,著重勾畫一些提綱挈領的語句,特別是能夠概括文段中心的句子,同時把握文章中的六要素,以便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寫作結構。
其次是把一些表現(xiàn)力較強的字詞找出來,加上著重號。
再次是勾畫一些自己認為比較優(yōu)美的、重要的或者是不理解的語句,并進行簡單的思考。這樣就會大大地提高課堂效率。
3.制定預習表。此環(huán)節(jié)主要由學生在閱讀、勾畫、查閱的基礎上自行設計并完成,它能夠反映每一個學生的預習情況。預習表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填寫課題、文體、作者及其相關情況;二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梳理;三是提出難點和教學建議。預習表既可反映學生預習的效果,又可為教學傳遞信息,教師經(jīng)過歸納、篩選,再把它融入課堂,列進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去,指導學生學習,就可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
以上的幾種預習方法適用于比較簡單的文章。在學生預習習慣未養(yǎng)成之前,教師一定要悉心指導,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并且預習作業(yè)也要認真檢查,否則便會流于形式,一旦習慣養(yǎng)成,教師就可以放手,在上新課之前只需要提醒學生做就行了,但偶爾也要抽查一下,以免個別學生偷懶鉆空子。
(二)深入性預習
這是學生在常規(guī)預習的基礎上進行的深入研讀,一般適用于難度較大的講讀課文和復雜的文言文。我指導學生主要從語言、文章主題、綜合性的問題幾個方面去思考,然后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以書面的形式寫出來,可以接著前面的預習作業(yè)寫,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實踐證明,如果學生發(fā)現(xiàn)的問題越多,學習氣氛就越濃厚,教學效果就越明顯;如果課文難度大,學生質(zhì)疑少,情況就會相反。例如,七年級下冊《丑小鴨》一文中,關于丑小鴨為什么能變成美麗的白天鵝這一問題,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答案是五花八門,有學生說這個問題出得太怪了,它本來就是一只天鵝蛋孵化出來的,長大當然要變成天鵝;有的說是它自己不斷追求奮斗的結果;還有的說這是作者安徒生為了讓小讀者成為一個有追求的人,故意安排的這個美好的結局。又如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的《楊修之死》,關于這篇文章楊修之死的原因之說,書上列出了三種,學生在預習的時候會注意到,并且進行思考。再如七年級上冊《傷仲永》一文中,仲永的才能為什么會枯竭?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學生在預習的時候能夠發(fā)現(xiàn)并深入思考,那么在課堂上必定會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的火花,課堂就會愈加精彩,學生的收獲也會更多。
淺談初中語文的預習方法
鳥瞰,就是從高向低,總體把握,這樣的預習方法,就如戰(zhàn)場上的指揮官,從大處把握全局。想想自己成為一名戰(zhàn)場上的指揮官,心情是不是很激動呢?好了,現(xiàn)在就讓我們開始排兵布陣,打響這場戰(zhàn)役吧!
鳥瞰式預習多是在假期里或開學之初進行,因為這段時間多數(shù)能自我安排,并且學習比較輕松。比如在暑假里或開學之初,新教材剛剛發(fā)下來的時候,利用一兩天的時間,粗略地預習一下要學習的內(nèi)容。
但你要知道,鳥瞰式預習并不是泛泛地預習課文的表面知識,而是通過這一鳥瞰式的了解,明確學習內(nèi)容的多少和難易,以便制訂出科學的學習計劃。比如每天學多少?大約要多長時間?這樣有了明確的目的,心中有底,就能增強自信心。
鳥瞰式預習主要是看標題、讀目錄。從章節(jié)目錄的大小標題中,大致了解全書或某些章節(jié)的內(nèi)容。有些書在章節(jié)之下寫有各章節(jié)的要點,它比大小標題具體很多,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各章節(jié)論述的中心思想。
這樣下來,自己的敵人在哪里,你是不是很清楚呢?這場戰(zhàn)爭的主動權是不是已經(jīng)掌握在你手中了呢?好了,向敵人發(fā)起總攻吧!
看了初中語文預習方法指導還看:
1.初中語文預習方法指導
2.初中語文預習方法
3.初中語文課前預習指導方法
4.初中語文預習指導以及方法(2)
5.初中語文預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