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贈汪倫教學設計
二年級語文《贈汪倫》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啟發想像,感受古詩的意境
教具準備:多媒體 字卡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詩人,了解寫作背景。
1.唐朝有一位著名詩人,他姓李,人們都稱他“詩仙”,知道他是誰嗎?(李白)“李”在這里是一個姓。拼讀音節,你還在哪里見過它?你讀過李白的詩嗎?誰能給大家背誦?
2.李白的詩我們背得很好,那么李白的故事你們想聽嗎?(講李白與汪倫的故事)我們都知道,李白一生有兩大愛好:喝酒和游歷,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聞風而去。在當時有個叫汪倫的人對李白很是崇拜和敬佩,很想親眼目睹詩仙的風采,他知道李白有這兩個愛好,就給李白寫了一封信:“李先生喜歡游玩賞景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并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此后的幾天,汪倫天天陪著李白吟詩作畫,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李白離開時,汪倫到桃花潭邊送行,回想起幾天來兩人相處的點點滴滴,李白感慨萬分,立刻揮筆寫下了一首《贈汪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古詩,高興嗎?(板書課題:贈汪倫)齊讀課題。
3.學習“贈”:你能給這個字組詞嗎?在本文“贈”是送給的意思,(讀課題)你明白了什么?(這首詩是李白寫來送給汪倫的)
4.學習“汪”:(1)拼讀音節讀字。(2)平時在哪里見過這個字?
5.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初讀古詩
(1)認真聽老師讀古詩,注意老師的語氣語調。
(2)你們想讀嗎?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古詩,要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如果你要碰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3)學生自由讀詩,明確:在讀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應該怎么辦?
(4)誰愿意把古詩讀給同學們聽。
2.出示字卡,學習生字
(1)帶拼音讀
(2)去掉拼音讀
(3)男女生開火車賽讀
“將”:a. “將”表示事情就要發生了,你還能給它組詞說話嗎?b.你想用什么方法記住它?
“舟”:a.播放字理圖,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古代把船稱作“舟”。
b.指導書空,第五筆是什么?
“乘”:a.坐著小船在古代還可以叫做——乘舟。在本文中,“乘”是什么的意思?你能組詞嗎?b.你想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字?(禾+北=乘)
“忽”:a.你在哪里用過這個字?b.能用“忽然”說話嗎?
“聞”:a.看老師的動作,猜一猜我在做什么?(聞味、聽聲音)(了解“聞”的兩個含義)b.在下面這些詞中,“聞”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詞語:聞味 聞雞起舞 百聞不如一見 新聞)(強調“新聞”的“聞”指的是聽到或見到的事情。)c.再讀“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中的“聞”是指用耳朵聽還是用鼻子聞?
“踏”:a.仔細觀察這個字的偏旁,你會想到什么?
b.你能給這個字組詞嗎?
c.教師邊唱歌邊用腳打著拍子,了解“踏歌聲”的含義。
(4)指名讀前兩句詩,其他學生想像畫面,并說一說你從詩中讀明白了什么?
“及”:a.你在哪見過或使用過這個字?b.“不及汪倫送我情”中的“不及”是什么意思?c.和老師一起書空。問:第一筆是什么?
“送”:a.反義詞b.你能用什么方法記憶?
“情”:a.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些帶“青”字的字?b.思考:“情”為什么用豎心旁?你能給它組詞說話嗎?古詩中李白和汪倫是好朋友,他們之間的感情我們可以說是深厚的——友情。
3.桃花潭水雖然很深,但是它依然比不上汪倫對詩人的感情深啊!這首詩描寫了兩個人的深厚的友誼,你能再來朗讀一遍嗎?(指名讀 小組讀 全班齊讀)
三、作業
1.背誦《贈汪倫》。
2.找一首描寫友情的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哪首古詩?誰能來背一背。
2.這里面的字寶寶還記得嗎?開火車讀一讀,并組詞。
二、指導書寫。
1.觀察一類字,你能按字的結構把這些分類嗎?說一說每種結構的字我們在書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么?
2.師范寫,學生在虛宮本上書寫。
3.(楔子作品展示)誰能評一評?
三、展示描寫友情的詩。
放音樂,學生朗誦
四、朋友是我們一生財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你的朋友是誰?能講一講你和你的朋友之間的故事嗎?
板書設計:
贈 汪 倫
(唐)李白
李 白 乘 舟 將 欲 行,
忽 聞 岸 上 它 歌 聲。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不 及 汪 倫 送 我 情。
二年級語文《贈汪倫》說課稿
我今天說課的課文是選自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25課《贈汪倫》這首古詩,(出示PPT),該課文教學用一個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流程、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下面請允許我開始說課。
一、說教材
《贈汪倫》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材第三冊第六組課文中的一首古詩。這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寫的一首敘事抒情佳作。主要敘述李白離開桃花潭時,他的好友汪倫來送別的情景,體現了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詩的前兩句是敘事,寫待發之際,詩人忽然聽到岸邊傳來踏歌聲,一個“忽”字,寫出了李白心中的驚喜;后兩句是抒情,詩人以水深喻情深,在詩人看來,桃花潭雖碧水幽深,卻也比不上汪倫對他的情誼深!這首小詩,通篇沒有華麗的辭藻,卻洋溢著濃郁的詩意。 是訓練二年級學生朗讀詩歌,體會詩人感情的極好作品。
二、說學情
作為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對古詩的學習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能力,如朗讀、理解等,但不同的學生對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友誼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因而,如何讓這時空交錯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誼”這個主題上,抓住情感這個切入點是本課的關鍵。
三、說教學流程
《新課標》對第一學段的詩詞的教學要求是“誦讀兒歌、童謠、或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根據本人對教材的理解,結合《課標》要求和學生的實際,從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著手,確定本節課的教學流程如下
針對上述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所以我制定了第一個教學目標是:突破重點字詞,理解古詩的大意。
第二個目標是領會古詩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這也是本首古詩的教學重點。古詩的學習,更應注重對詩人內心情感的體驗。大家都知道,這首古詩是作者有感而發的心靈獨白,在短短的幾個句子里,所包含的情與感,是沉甸甸的。所以,引導學生去理解和體會詩人那時那刻的內心世界,是學生真正讀懂古詩的關鍵。
第三個目標,是注重古詩的朗讀和積累。古詩是很具有一種韻律之美的,多讀古詩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語感和朗讀水平。小學是基礎教育,多積累古詩能為他們未來的學習打基礎,小學生是記憶的最好時期,就更應該讓他們多積累古詩,讓他們通過反復的誦讀,領會詩意,融入詩境,并轉化為內在的修養。
為了達成以上的教學目標,我在課前就預先制作了一個多媒體課件,而學生課前又搜集了李白與汪倫的相關資料,整個教學過程就利用“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悟詩境、誦詩文”的教學方法。
看了“二年級語文贈汪倫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