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下學期期末試卷分析
一年級數學下學期期末試卷分析(一)
二、存在優勢
1.計算方面。
學生的計算能力比較強。如第一大題7、8小題填上“+”或“—”,“>”“<”或“=”,第四大題中第一小題直接寫得數。這幾道題學生答得非常好,準確率達到了97.5%,其中一個班級達到了99.2%。
2.基礎知識方面。(數的組成、數位順序,數的大小比較。)
這部分知識學生不但掌握扎實,而且能靈活運用。不論題型怎么變換都能運用自如。比如判斷題:讀數和寫數都從個位起,最小的兩位數是10,這兩道題準確率達到了99.9%。這就說明,如果知識掌握得透,不管怎么考都沒問題。
3.解決問題方面。
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所增強,其中1題(已知總數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3題(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4題(已知一部分和另一部分,求總數),這三種題型學生掌握得很好,準確率達到了98%。
4.其他方面。
找規律、觀察物體、認識鐘表這些知識學生也都掌握的不錯,準確率都在99%以上。
三、存在問題
1.對數的大小這個知識點掌握的不透。如果是兩個數直接比較大小都會做,但第三題選擇題的最后一個小題是67與下面三個數比較,最接近哪個數。答案有60、70和76。有7%的同學選擇了60,說明他們對什么是最接近理解得不到位。
2.計算能力需進一步加強。直觀的,兩個數都給的學生算起來容易,比如直接寫得數。而兩步加減混合運算和25連續減4這種需要先算出一步把得數記在心里再算第二步的題準確率相對就很低。混合運算的準確率只有80%,連續減幾準確率只有90%。
3.審題能力需加強。如26角和2角6分比較大小,有27%的同學填錯了。其實要認真看單位名稱都應該會比較。
4.分析能力需加強。(學生不會思考)如第五大題“我會看”考察的是學生對“位置”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第一句話“如果說第一行第三個是小汽車。”已經給我們確定了行要從下往上數,但孩子們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從上往下數,對這句話沒有在意,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導致了最后一空第三行第二個本應是梨,結果有79%的同學都給填成了機器人。另外第六題“我會用”的第二小題相對錯的比較多,原因是這道題出現了一個多余條件干擾學生的思維,結果有7%的同學上當了。
四、改進措施
1.進一步加強計算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兩步計算的試題。
建議老師們對學生的口算練習除了采取讓學生看算式直接說出得數外,適當增加一些聽算練習。也就是不讓學生看算式,由老師讀題,學生通過聽、記,迅速口算出結果。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要完成十幾道甚至是幾十道口算題,必須要聽得準,記得牢,反應敏捷,所以聽算能夠培養學生聽、記的能力。那么像兩步加減混合運算和25連續減4這種需要先算出一步把得數記在心里再算第二步的題準確率會大大提高。
2.加強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
我們經常說學生審題能力差,不理解題意,看到題目不知從哪里下手等等,其實這些都說明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偏低。數學語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精確性、邏輯嚴謹性,建議老師們在平時的數學課上重視數學閱讀,培養學生對每個句子,每個名詞術語,每個關鍵字、詞,每個數學,每個數學符號,每個情境圖,每個圖表細致地閱讀分析能力,領會其內容、含義。學生如果具有一定的數學閱讀能力,其他的像審題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都會提高,學生也就真正的會學習了。
一年級數學下學期期末試卷分析(二)
同學們,人生不拼不精彩,缺乏競爭和考試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考場就是一個戰場,也是一個你展示才華的舞臺。一次考試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快來一起做一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試題分析2014 ,精品小編和你一起走好無數個這樣的一小步,到達理想的彼岸!
一、試題整體情況:
本次期中考試試卷從總體來看試卷抓住了本年級本冊書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整個試卷注重了基礎知識的訓練,體現"數學即生活"的理念,讓學生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各種數學問題。
本次試卷共有五個大題,不僅考查了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而且考查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技能,還對數學思想進行了滲透。
二、學生答題情況:
本次期末考試,我兩個班參加考試人數:89人。一(1)班平均分,89.9,本班成績兩極分化,95以上的有22人,但不及格的有3人,最低分為26分,所以平均分不高。
一(2)班平均成績91.7,及格率100%。從學生做題情況來看,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比較好,基本功扎實,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1、試卷中也出現了許多失誤,如:
① 做題浮躁,不細心。第1的口算有很多學生出現錯誤。這題的錯誤率為4.5%
②沒有認真審題。
如:( )個十和( )個一合起來是( )與( )里面有( )個十和( )個一。很多學生沒有認真看題,以為后一題的填法和前一題一樣。
③對一句話的理解有誤。
如:比60小1的數是( ),60比( )有1。
④個別后進生不理解題意。
如統計后的填空,學生看不懂題意,不知如何填空,個別學生分不清什么地方要填圖形,什么地方要填數字。
因此,要想在基礎題不失分,學生平時就要多下功夫,讓學生養成思維嚴謹,步驟完整的解題習慣;要形成不單求會,而且求對、求好的解題標準。只有全方位的“綜合治理”,才能在堅實的基礎上形成運算能力,解決計算“東丟西落”的弊病。
一年級數學下學期期末試卷分析(三)
一、試題分析
這套一年級數學試題較好體現了人教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目標體系。具有以下特點:
1、內容豐富,結構寬闊
本試卷是以《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同時根據整套教材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發展總體結構進行設計的。比較全面地考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注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同時,適當考查了教學過程,能較好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從卷面看分這樣幾部分:
100以內的數的認識及計算、認識人民幣、位置和圖形的拼組、認識鐘面、統計知識、解決問題顯本領、數學推理等。
2、趣味性強,貼近生活
《標準》認為數學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本卷為學生提供了富有兒童情趣且有挑戰性的數學探索知識,設計的情景、插圖的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圖畫的風格注意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比如:
(1)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數一數,畫一畫
(3)動動腦筋,填一填
(4)鐘面,拼組的圖形。
(5)觀察位置和統計中的圖畫
(6)解決問題中的實物圖和美麗的花園圖
讓學生置身在一個充滿情趣的數學活動中。激勵學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
3.注重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在數學中有重要作用,它既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又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比如數圖形、找學習用品,從實物圖中解決問題,在鐘表中、在小動物的嬉戲中、在購物中來解決問題。這些活動具有挑戰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推理,感受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同時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4.注重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數學活動必須讓學生動手實際操作,組織引導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的過程。本卷精心選材,考查了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實際能力。如:觀察了圖形的規律接著畫下去,畫統計圖、用小正方體拼正方體。老師在新課程理念下組織實施課堂教學,重視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了探究的過程。
5、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培養
每一道題的題目都是對學生的溫馨提示:仔細讀題把空填完整、耐心計算、認真思考、按要求做題、分析思考解決生活問題等。
二、質量分析
我班的41名同學人評94.78分,優秀率65/100,及格率100/100。
現將試卷情況具體分析如下:
(一)、填空題
該題正確率90%。
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第1、2、4、5、8、10題正確率較高。老師在教學中注重了100以內的數的順序和組成教學。學生對人民幣的換算掌握較好。
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第3題學生對寫出十位上是9的4個數分別是()。有的同學卻寫出了個位是9的數,對題意沒理解。
第6題用幾個小正方體拼一個大正方體,至少用()個小正方體。很多同學填4個,主要是對正方體的特征感知不深,還需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第7題按規律填空絕大多數的學生能找出圖形的規律,個別的找不出規律,有的找出了規律又沒按要求做,畫了很多圖形。
(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該題正確率為99%。
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口算中的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進位及退位的,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學生對計算方法都掌握得很好,計算的能力也好,正確率高。
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做錯的同學較多,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一步的得數記不準確,就進行了第二步計算,老師一再強調要把第一步的得數寫出來,可大部分學生沒按老師要求作;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粗心,計算時將加法作減法算或減法作加法算,甚至有學生將數字看錯。
(三)、填<>=該題正確率為98%。
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主要是粗心
(四)看圖統計,按要求做題。
該題正確率為95%.
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用畫√的方法統計圖中的球各有幾個。
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整理數據錯誤較多,孩子小,在前一頁統計,后一頁填數容易弄錯。
(五)、解決問題,顯本領:該題正確率為96.5%。
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了應用題的基本結構訓練,基本數量的關系分析及審題習慣、解題方法的指導。
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有的同學是數字抄錯,有的是方法做錯,今后還要加強對題意理解的訓練,對計算能力的培養。
第2題,一部分同學缺乏購物經驗,不理解“用去的錢、找回的錢、原來帶的錢”之間的關系,尤其這道題是逆向思維,有一定的難度。
第4題,出現了整十數減兩位數,一半的同學出錯。
三、試卷不足:
有以下兩點是否值得斟酌:
1、用數學的第四題超出了標準的要求, 兩位數加減兩位數進位的學生沒學過,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學生也沒學過,試卷中出現了,造成學生丟分嚴重。
2、鐘表的認識,鐘面畫的有點模糊,學生的答案不統一。
四、教師的教學思考
1、繼續加強數學“雙基”教學。
數學“雙基”的教學始終是數學的主體,也是各級各類考試考查的主體。教學中對“雙基”的認識要與時俱進,要在知識的發生、發展、應用的過程中體現“雙基”的本質,體現“雙基”的內涵。
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有體驗數學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要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任何一類新知的學習都要力爭在首次教學時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探索等活動充分地感知,使他們在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獲得屬于自己“活用”的知識,達到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的水平。
2、創設生動具體的情景。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教師在教學中創設必要的生活情景,應給學生提供真實的、完整的學習任務。在情景中,“數學問題”是存在的,需要學生去發現、去提出;解決問題的條件、方法和答案也是存在的,需要學生去發現、去創造,這樣的教學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購物的情景
3、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策略的引導。
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維要求高、靈活性強,僅用大量機械重復的訓練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教師一方面要重視基本算理、基本概念的教學,精選、精編靈活多變的針對性練習、發展性練習和綜合性練習,另一方面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進行訓練和指導,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包括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認真讀題、仔細審題的習慣,使用學具的習慣等。
4、教學中重視知識理解與形成過程,重視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要面向全體,承認差別,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教師設計的提問和練習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望。
另外,課堂上教師應為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好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富于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學習的效果最終取決于學生是否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主動地思考,而教師的責任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一年級數學下學期期末試卷分析(四)
本次期末試卷直觀形象、圖文并茂、題目類型比較豐富,涵蓋的知識點范圍較廣,抓住了本冊的重難點內容,全面考查學生對教材中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簡單基本技能的形成情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思維的靈活性。
一、 學生答題分析
1、學生答題的總體情況
從總體來看,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較扎實,對基礎知識的形成過程理解到位,對相關的方法也能熟練應用,學習效果較好,因而大部分學生成績比較理想,兩個班共有24人得滿分,及格率為100,優秀率為98.6。
2、典型錯題情況分析
(1)二大題填一填中的5小題,在9到15的數中,最小的數是( ),最大的數是( ),兩個班中共有21 人丟分。一部分學生將答案寫成了10和14,這部分學生是把題意理解為9和15中間的數,理解題意上出現了錯誤,這是失分的主要原因。當然這和孩子們年齡認知水平有關,但這些現象也提醒我們一年級的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課堂常規訓練,加強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如課堂上多給學生們說的機會,充分考慮每一層次的學生需求和學習能力,滲透數學語言并加強學生說的訓練,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2)二大題填一填中的6小題,考查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及基數序數的意義,又考查了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大部分同學掌握得不錯,能夠準確認出圖形,填出數,并能用序數表示出正方體和最高的物體是第幾個,但也有個別同學出現了錯誤,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個別同學對圖形的認識不清或是丟落、而數錯個數,另一方面是學生對于題目中沒有出現球而要填出球的個數而迷惑,隨便亂寫。平時在教學中這方面的內容訓練不夠,學生獨立分析問題、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在今后的教學中需重點培養。
(3)三大題觀察與思考的第一小題,請按你的想法分一分,由于學生生活經驗較少,部分學生不認識圖中的壓路機和挖掘機兩種大型機械,或對他們了解的不多,而導致分類出錯,此題丟分人數較多。
(4)三大題觀察與思考的第二小題比一比,學生對此類題目非常熟悉,關鍵就看做題時是否認真細心。出錯的孩子都是一看到圖中梨有4個沒有和蘋果一一對應,就馬上寫4,其實只要細心的孩子會發現梨和蘋果之間的稠密不一樣,會認真用數一數或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比一比。從這個題的錯誤中可以發現從低年級就要開始培養學生認真看題,仔細推想,細心做答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5)四大題看圖寫算式中的1小題中的第2問,盒內比盒外多幾枝?一部分學生列成:4+5=9正確的算式應該是減法算式9-4=5,題目是一道體現逆向思維的題目列式為下學期學習的內容,學生不容易理解。關于這部分內容發現學生對于求“和”的概念印象較為深刻容易接受,因而第一小問學生失分很少,對于已知“整體”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學生表現的就差一些,以后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從算理以及相應的數量關系上教學。而這個題目的出現,從中也折射出教師在教學中過于“以本為本”,有時適當的延伸是必要的。
二、成績與不足
(一) 從這次答題情況來看,感到學生在本學期中有很大的進步,主要體現在:
1、學生的計算題得分率高,得益于每天課前3分鐘的口算練習。
2、多數學生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兩個班共有58 人得到了97以上的高分。
3、學生有了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做6 7=( ) ( )”和解決問題時,孩子們寫出了很多種答案,說明孩子們已經能解決一些有一定數量的靈活、開放的題目了。
(二)從學生本次考試中出現錯誤較多的題目中,發現教學中存在著許多的不足:
1、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還存在不理想的現象。
有的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不理想。如我是小小神算手一大題中有5人計算錯誤,正確率沒能達到百分之百,說明這些孩子的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夠好,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這樣的學生,給他們更多的機會,讓這些孩子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上有一定的提高。
2、學生理解題意能力弱。
目前學生做題時最大的困難是不會讀題,理解不了題意,讀完題后不能用自己的理解去明白題目的要求,或將題意理解錯誤,如填空題中的3和5小題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理解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必須從一年級開始訓練,循序漸進,使學生逐步提高。
3、學生做題粗心大意,不認真。
個別學生計算錯誤,或在比一比中填寫4,都是粗心造成的。造成它的原因一方面是不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是學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技能。改掉這個毛病不僅需要學生自己用心,更需要教師的正確指導。
4、學生綜合、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如填一填中的第6小題、第五大題解決問題中都可以看出學生綜合、靈活運用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繼續加強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盡量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例等方法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觀察、思考、分析能力,來體現知識的應用性和數學學習的價值。
5、 學生不會檢查,寫完后對錯題無動于衷。
計算錯誤,如果學生會檢查,很容易發現問題,而這些錯誤最終還在試卷上出現,說明學生不會檢查,教師在平常練習中缺少對這方面的正確指導。
1、繼續進行口算的訓練,提高學生口算的能力,要做到堅持不懈,使學生能快速掌握口算的技巧,做到靈活應用口算,熟練計算,提高學生計算的準確率。
2、培養學生仔細審題、認真書寫的答題習慣。從平時抓起無論是在做作業或是考試時都要求他們做到并學會做完后及時檢查,一查題目有無漏做;二查計算題有無算錯;三查審題是否有誤。
3、繼續加強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從認真聽講、獨立思考、學會傾聽、細心做題,書寫工整、仔細檢查等方面繼續對學生進行培養與訓練。
4、對學困生要進一步加強輔導,多鼓勵,多表揚,爭取他們在基礎知識上不失分,提高成績。同時發揮小組的力量,讓小組成員當好老師的小幫手,及時與老師對他們進行輔導,不讓他們掉隊。
5、對一些學生容易出錯的問題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多想,多練,并仔細觀察周圍與數學有關的事物。同時,注重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注意把知識活學活用,提高學生的觀察、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看過“一年級數學下學期期末試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