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淡忘了端午節閱讀答案
《我們為什么淡忘了端午節》閱讀材料
我們為什么淡忘了端午節?這和中國不斷加速的城市化進程有關系。作為農業社會的產物,它最初的形式和內容,和農事活動密不可分。但隨著鄉村人口大量進入城市,城市生活的高度現代化,農村持續的城鎮化建設,農耕文明被工業文明取代成了必然結果。城市中除了大廈就是街道,自然龍舟無處可劃,城市建筑除了鋼筋就是水泥,防盜門沒有縫隙可以插艾草、掛菖蒲。這樣看來,吃粽子成為最便利、最快捷的過端午方式。
端午節的被遺忘和其他傳統節日的沒落,還有著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節日的娛樂化程度不夠。除了清明等一些必須保持肅穆心態的節日,中國大多數的傳統文化節日,都曾有過它狂歡的面孔,端午也是如此,由于在這一天要給孩子身上掛荷包,以雄黃在小兒額頭畫“王”驅毒鎮邪,帶孩子制作弓箭等等,因此端午節也被稱為“孩子節”、“娃娃節”,讓孩子感受到節日的歡樂氣氛,是傳承文化最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可惜大人們對待傳統節日,也往往采取快速消費的敷衍態度。
大多數人知道端午節,愿意過端午節,但對如何過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卻沒有多少想法——端午節所固有的文化符號,反而限定了端午節被發揚光大。比如,想到端午節便會想到紀念屈原,但實際上在更古老的時代,便已經有不少關于過端午節的記載。
如何讓端午節煥發活力,政府部門不能簡單放假了事。
(選自《中國青年報》)
《我們為什么淡忘了端午節》閱讀題目
小題1:下列對“淡忘了端午節”原因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 )
A.端午節的誕生本與農事活動密不可分,農事活動的改變和進步必然導致端午節的內容與形式發生改變。
B.端午節是農耕文明的產物,隨著農耕文明日益被工業文明取代,端午節原有內涵也逐漸喪失存在的土壤
C.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不再需要通過借過端午節來驅邪避疫,護佑擺脫災害。
D.由于受到紀念屈原說的廣泛影響,端午節被人們賦予了過于莊嚴的文化內涵,缺乏娛樂狂歡的色彩。
小題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端午節是一個源遠流長的傳統節日,是為紀念一位名叫屈原的愛國詩人而誕生的。
B.端午節作為“人類口頭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在2005年被韓國搶先申報成功。
C.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造成了需要靠大空間來舉辦紀念活動的端午節無可挽救的沒落。
D.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及相關習俗的改變,使得端午節的內容和形式都變得日益單調。
小題3:根據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端午節產生于粗放經營的農耕文明時代,其紀念方式原本也帶有大活動空間和慢節奏為主的特點。
B.端午節要想得到真正的復興,除了應從娃娃抓起,大人們也應在諸如掛荷包、制弓箭方面以身作則。
C.端午節的原有的紀念形式與內容有些已經落后與時代,所以應該與時俱進,注入新的文化內涵。
D.端午節要重新煥發活力,不能僅靠民眾的自發行為,政府部門必須采取多種切實可行的措施,多管齊下。
《我們為什么淡忘了端午節》閱讀答案
小題1:C
小題2:D
小題3:B
看了“我們為什么淡忘了端午節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