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得有一點鋒芒閱讀答案
《人總得有一點鋒芒》閱讀材料
(4)武將鋒芒太露固無好下場,文人太露鋒芒也難成善果。李太白瀟灑飄逸,恃才傲物,終因鋒芒太露而難以見容官場,縱是明皇賞識,也無法弄個一官半職。只好一生浪跡天涯,與酒作伴,自慰“天生我材必有用”。蘇東坡一生豪放不羈,才華橫溢,卻屢遭磨難,不僅官場受挫,險遭殺頭之禍,就是在文化圈里,也是非議四起,競相攻訐。何以如此,其弟蘇轍一語道破:“東坡何罪?獨以名太高。”的確,正因為他“太出色、太響亮,能把同代的人比得有點狼狽,引起一部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腳地糟踐,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余秋雨《山居筆記》)。蘇東坡,又一個鋒芒太露的犧牲品!
(5)鋒芒,既然使那么多的人身敗名裂。家破人亡,于是就有“聰明人”去研究怎樣才能遠離鋒芒。明代有個官員叫張干,四朝元老,人稱“不倒翁”。有人向他請教,怎樣平息誹謗?答曰:無辯。又問,怎樣制止怨恨?答曰:不爭。再問如何明哲保身?答曰:去鋒。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自保之術,不爭不辯,無怨無怒,玲瓏圓滑,與世無爭。果如此,官運不衰、榮華富貴都是可以預期的。可是我們再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人人都這樣唯唯諾諾,窩窩囊囊,遇事不敢出頭,做事害怕承擔責任,社會還怎么前進?倘若,中國歷史上少了韓信的十面埋伏,少了岳飛的怒發沖冠,少了李白的笑傲江湖,少了蘇軾的大江東去,這歷史不也太郁悶太無趣太乏味了嗎?宋人張孝祥,紹興二十四年舉進士第一,上疏請昭雪岳飛,為秦檜所忌。其好友勸其不該如此鋒芒太露,張回答得十分痛快:“無鋒無芒,我舉進士干什么?有鋒有芒卻要藏起來,我舉進士干什么?知秦檜當政我怕他,我舉進士干什么?”這三問酣暢淋漓,回腸蕩氣,足以告慰古今一切鋒芒之士,當為此浮一大白。
《人總得有一點鋒芒》閱讀題目
1.文章以中國傳統文化“儒、道、釋”三教入題的作用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3、4段所舉事例,論證的角度有何異同?所要論證的觀點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述全文的論證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總得有一點鋒芒》閱讀答案
1.以“儒、道、釋” 三教入題,意在引出削磨鋒芒之力量占優勢的文化背景。證明“不露鋒芒”有生存的基礎、歷史的淵源,為下文論述要露鋒芒作鋪墊,樹立批駁的靶子。
2.相同的論證角度:主要從正面進行論證。
相異的論證角度:第3段從武將鋒芒太露者難得善終的角度論證;第4段從文將鋒芒太露者難得善果的角度論證。
所要論證的觀點是:歷史上鋒芒畢露、正直耿介之士總是命運多舛,引人嫉恨。
3.先提出中國文化有不露鋒芒的傳統,然后分別舉例證明不露鋒芒者一帆風順,官運亨通,而鋒芒畢露者招惹是非,帶來禍患,最后呼吁為人要顯露鋒芒,敢于擔當,促進社會進步,顯露獨特魅力。(言之有理即可)
看了“人總得有一點鋒芒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