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新詞漫議閱讀答案
《漢語新詞漫議》閱讀材料
在近代西學東漸的過程中,大量“外來語”甚至有“外”來居上之勢,蓋因“西學”較“中學”發達先進也。無論高興與否贊成與否,這種自然而然的過程就是如此,難以人為改變,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戶口”、“講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統”,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紅”不可,一定要把這種帶有“殖民”色彩的“外來語”統統掃地出門,則我們現在幾乎無法開口說話。應當說,無論是方言還是外來語,都使我們的語言更加生動、新鮮、豐富、精確。
《漢語新詞漫議》閱讀題目
5.文中加線的“普通話”有特殊的含義,請選出理解最正確的一項
A.指在政治、文化中心或經濟發達的地區首先使用而后在全國迅速流行的語言。
B.是以北京地區的方言或流行語為基礎的,并已進入語言使用“中心”的現代漢語。
C.指那些原來屬于上海方言而現在人們早就習以為常的時時脫口而出的詞匯。
D.已被《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的,然后被人們開始熟悉和使用的一些詞語或表達方式。
6.對“實際上語言也十分‘勢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一句話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經濟發達地區的方言才有權變成“官話”“普通話”,其它方言只能蟄居“邊緣”。
B.“外來語”更多也是“先進”向“落后”的“邊緣”滲透、侵入,逆向流動者絕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響。
C.京、滬、粵的某些方言受政治文化和經濟的影響,得到廣泛的認同,但“港臺腔”受到不平等的責難。
D.在近代西學東漸的過程中,大量“外來語”甚至有“外”來居上之勢,大概是因“西學”較“中學”發達先進。
7.下列選項與作者觀點不相符的一項是
A.在不同文明間的交往中,語言存在著“勢利”、不完全“平等”的客觀現象。
B.一種方言能否突破邊緣成為“普通話”,與其所在地區的政治、文化、經濟有密切的聯系。
C.對于語言的發展演變,不妨采取寬容的態度,不必隨意批評責難或痛心疾首。
D.為了讓語言更富有個性化、自由化,作者主張廣泛使用生動、新鮮、豐富的“外來語”。
《漢語新詞漫議》閱讀答案
5.A
6.C
7.D
看了“漢語新詞漫議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