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真實性問題漫議閱讀答案
《藝術真實性問題漫議》閱讀材料
⑤所謂“合情”是指作品的藝術形象反映了人們的真切的感受、真摯的感情、真誠的意向。
⑥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后一句完全是真實的,可第一句的描寫客觀地看起來就不怎么真實,然而對這樣一種明明是不真實的描寫卻從未有人指出過,相反古今讀者都覺得這樣描寫是可信的,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李白是寫自己的真切的感受:你看,黃河之水從高原奔騰而來,水流湍急,巨濤滔天,一瀉千里,使人覺得這條河水似乎是從天而降。黃河的雄偉氣魄被這詩句淋漓盡致地寫出來了。真切的感受把看起來不符合事實的描寫變成真實了。如果詩人不按自己的這種真切的感受去寫,而是如實地寫“黃河之水從巴顏喀拉山谷流出來”,那么事實倒是事實,可那詩的意味也就全部喪失了。詩的意味一旦喪失,藝術真實也就喪失。
⑦在文學藝術創作中真摯的感情的作用就更大。真摯的感情往往可以把虛幻的東西升華為真實。湯顯祖的《牡丹亭》描寫杜麗娘癡情,竟然死而復生。在實際生活中,死而復生的事是完全不可能的。可在《牡丹亭》中寫來又是那樣真實,在這里起作用的就是一個“情”字。拿湯顯祖自己的話說:“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這就是說,只要情真意切,虛幻和不合理的東西,也可以變得真實。
⑧在文學藝術創作中作者的真誠的意向,也可以讓不可理解的描寫變成可以理解的。魯迅在《藥》中,在夏瑜的墳上憑空添了一個花環,時隱時現。表面看起來這是怪誕的,不可理解的。實際上,魯迅在這里故意用此奇筆,就是因為他有一個真誠的愿望和意向,就是希望病態的社會得到療救,正如他自己所說:“為達到這希望計,是必須與前驅者取同一的步調的,我于是刪削些黑暗,裝點些歡容,使作品比較的顯出若干亮色。”正是這種真誠的愿望和意向,使讀者感動,而不能不接受作品的看似不可解實則極可解的東西。(選自《在歷史與人文之間徘徊》,本文有刪改)
《藝術真實性問題漫議》閱讀題目
1.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A.藝術真實有別于科學真理,用“反映生活的本質和規律”來界說藝術真實性是錯誤的。
B.藝術真實性要求“合理”,這說明藝術真實性的前提是作者所寫的內容必須是真人真事。
C.李白的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雖不符合客觀真實,但符合藝術真實。
D.在藝術作品中,只要能做到情真意切,一些虛幻和不合理的東西,就可以變得真實。
E.藝術作品的真實是作者創造出來的,這種真實性也就是藝術作品“合情合理”的性質。
2.下列不能作為例證證明“藝術真實有別于科學真理”的一項是( )
A.李白《夜宿山寺》中“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詩句。
B.關漢卿《竇娥冤》中竇娥臨刑前的誓原(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和大旱三年)都應驗了。
C.蘇軾《題西林壁》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句。
D.卡夫卡《變形記》中小職員格里高爾突然變成一只使家人都厭惡的大甲蟲的荒誕情節。
3.《紅樓夢》雕梁畫棟的大觀園里,有一處黃泥茅屋搭建的“稻香村”,雖然它形象逼真與真的農舍無異,但賈寶玉卻認為它并不真實。請結合文章第④段劃線句子,從藝術真實性要求“合理”的角度對賈寶玉的觀點作簡要分析。
4.結合全文分析,作家在藝術創作中如何能讓虛構的藝術形象符合藝術真實?
《藝術真實性問題漫議》閱讀答案
1.CE
2.C
3.藝術真實性要求“合理”就是指藝術形象應符合生活的邏輯,如果一部作品只注意細節的逼真,不注重整體的合理性,仍會給人以虛假的感覺。雖然“稻香村”形象逼真如同真的農舍,但是整個大觀園都是雕梁畫棟,這一處局部細節雖然逼真卻與整體大觀園的整體風格不適應,沒有注意整體的合理性,所以大觀園里的“稻香村”會給人虛假的感覺(或者答“稻香村”不符合生活的邏輯),賈寶玉認為它不真實是有道理的。
4.作家在創作中要想讓虛構的藝術想象符合藝術真實,可以:①讓虛構的藝術形象符合生活的邏輯;②在藝術虛構時用真切的感受把看起來不符合事實的描寫變得符合藝術真實;③真摯的感情可以把虛幻的東西升華為藝術真實;④在文學藝術創作中作者的真誠的意向,也可以讓不可理解的描寫變成可以理解的藝術真實。
看了“藝術真實性問題漫議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