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科學精神閱讀練習及答案
《科學與科學精神》閱讀材料
劉長城
科學是人對客觀世界規律的理性認識,是以經過實踐驗證的精確概念表達的知識體系。分析來看,科學有以下特性:科學是發展著的知識體系;是以精確的概念表達的體系;概念的真理性經過實踐的驗證。與科學有著密切聯系的一個概念是科學技術,但是,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科學與技術是有明顯區別的。具體表現在:(1)科學是認識世界,探求客觀真理,揭示事物發展規律,用來作為人們改造世界的指南;技術是改造世界的物質手段和信息手段。(2)科學表現為知識形態;技術表現為物質形態。(3)科學沒有眼前的、近期的經濟效益;技術的功能明顯,可為國民經濟提供明顯的效益。其實,從科學發現到技術發明是一個循環往復的復雜過程。長期以來,科學和技術在我國經常被混為一談,社會上大多數人也難以區分科學與技術。“科學”一詞很少在中文中單獨出現,它總是與技術連在一起,稱為 “科學技術”或“科技”,而人們理解科技時往往更強調后面的“技術”,而不是前面的“科學”。這種狀況不利于我國青少年的科學教育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需要區別開來。
由此來看,我國古代雖然曾經有過發達的科學技術成就,如“四大發明”,但只能說中國古代有技術無科學。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史研究中驚奇地發現,科學技術發達的文明古國——中國,卻沒能率先進入現代文明。其實,“科學”這個詞是舶來品,是日本人對“Science”一詞的翻譯(1832年),是“分科之學”的意思。中國人最初把“Science”譯為“格致”,1896年梁啟超的《變法通議》,1898年康有為的奏折中開始使用科學一詞。直到近代以來,隨著西學東漸,科學才打開古老中國的大門,嚴復、陳獨秀等人為中國的科學啟蒙做出了卓越貢獻。
羅素說:“人類的思想有兩種沖動,一種是神秘的,一種是邏輯的。由前一沖動發生宗教學、倫理學;由后一沖動,乃發生自然科學。”在中國古代,由于“天人合一”思想把人和自然統一在一個精神世界里,沒有產生和使用形式邏輯思維,大大阻礙了中國知識分子對自然世界的規律性探索,所以科學沒有能在古代的中國建立和發展起來。這也是造成近代中國落后的重要原因。雖然經過“新文化運動”開始引進“賽先生”(Science),直到今天,我國社會孕育科學的土壤和空氣仍不充分,從偽科學、邪教的猖獗來看,科學教育現狀仍然不容樂觀。
科學精神,主要是指科學主體在從事科學研究活動中所遵循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等的總和。正是由于科學理性精神的引導,人類才逐漸從農耕時代,走向工業時代,直至邁向信息時代。正是由于科學昌明,人類才擺脫愚昧,走向文明。人類今天能夠遨游太空,網上沖浪,無不是科學發展的豐功偉績。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科學技術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但毋庸諱言,我們長期以來對科學技術重要性的強調,多半仍停留在科學的技術層面、物質層面、經濟效益層面上。其實,科學對人,對人類社會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科學精神的影響作用。由于科學知識的無限豐富性及其快速的陳舊率,要人們對科學知識都能全面了解、樣樣精通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但是,科學精神、科學理性可以引導、幫助人們去認識和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更能引導幫助人們去發現、去創造新的更有用的知識。在這個意義上,對青少年來說,培養科學精神比掌握科學技術、科學知識更為迫切、更為重要。
《科學與科學精神》閱讀題題目
12.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A.科學是人對客觀世界規律的理性認識,是以經過實踐驗證的精確概念表達的知識體系。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說,科學與技術是有明顯區別的。
B.科學是人們改造世界的指南。科學技術雖然沒有眼前的、近期的經濟效益,但可為國民經濟提供明顯的效益。
C.人們理解科技時只強調后面的“技術”,而不是前面的“科學”。這種狀況不利于我國青少年的科學教育和科學精神的培養。
D.科學一直不能夠在古代的中國建立和發展起來,這是造成中國沒能率先進入現代文明的一個重要原因。
E.在中國,由于“天人合一”思想把人和自然統一在一個精神世界里,沒有產生和使用形式邏輯思維,大大阻礙了中國人對自然世界的規律性探索。
13.關于科學精神,下列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科學精神,主要是指科學主體在從事科學研究活動中所遵循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等的總和。
B.人類能逐漸從農耕時代,走向工業時代,直至邁向信息時代,正是由于科學理性精神的引導。
C.科學技術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對于科學技術重要性的強調,多半仍停留在科學的技術層面、物質層面、經濟效益層面上。
D.科學精神可以引導、幫助人們去認識和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更能引導幫助人們去發現、去創造新的更有用的知識。
14.請結合文章,說說為什么“我國古代雖然曾經有過發達的科學技術成就,如‘四大發明’,但只能說中國古代有技術無科學”。(4分)
15.愛因斯坦說:“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愛因斯坦這句話體現了本文的什么觀點?請結合文意分析。(4分)
《科學與科學精神》閱讀題答案
12、A、D(B項錯在“科學技術雖然沒有眼前的、近期的經濟效益”,原文表述的是:“科學沒有眼前的、近期的經濟效益”,而“為國民經濟提供明顯的效益”的是技術,而非科學;C項錯在原文表述是:” 人們理解科技時往往更強調后面”。E項的表述是“在中國”而原文的表述是在第3段中“在中國古代”,“中國人”應為“中國知識分子”)。
13、答案:C(C項是對科學技術的說明,不是對科學精神的解釋。考生若不審題干很容易認為此項是對的)
14、答案:從“由此看來”中的“此”可知答案在上文——(1)長期以來,科學和技術在我國經常被混為一談,社會上大多數人也難以區分科學與技術。“科學”一詞很少在中文中單獨出現,它總是與技術連在一起,稱為 “科學技術”或“科技”,而人們理解科技時往往更強調后面的“技術”,而不是前面的“科學”。
(2)在中國古代,由于“天人合一”思想把人和自然統一在一個精神世界里,沒有產生和使用形式邏輯思維,大大阻礙了中國知識分子對自然世界的規律性探索,所以科學沒有能在古代的中國建立和發展起來。(一點2分,兩點4分。意思對即可。)
15、答案:愛因斯坦這句話體現的觀點是“對青少年來說,培養科學精神比掌握科學技術、科學知識更為迫切、更為重要”。因為:
(1)、科學對人,對人類社會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科學精神的影響作用。
(2)、正是由于科學理性精神的引導,人類才逐漸從農耕時代,走向工業時代,直至邁向信息時代。人類才擺脫愚昧,走向文明。
(3)、科學精神、科學理性可以引導、幫助人們去認識和掌握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更能引導幫助人們去發現、去創造新的更有用的知識。(觀點和理由各1分)
看了“科學與科學精神閱讀練習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