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淵明家鄉感悟中國智慧閱讀答案
《在陶淵明家鄉感悟中國智慧》閱讀材料
第二點不要。他一生的生活,就圍繞著廬山,但是他的詩,提過一次廬山嗎?沒有。他連這個顯赫的名字都不要。他把它看作是那么自然,閑在的一座尋常山。“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自自然然浮現在你眼前的那座山,居然就是廬山。他有時候管這座山叫東山,有時候叫西山,因為他窮困潦倒,不停地搬家,使得廬山一會兒在他西邊,一會兒在他南邊,在他眼里,就是座普通的山嘛。一個普通的人,一座普通的山,一同千古不朽。我真希望在我們這個喧囂的時代,我們向陶淵明學習,學他的尋常心。他說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我們今天煩的是外面的環境嗎?是人事的糾葛嗎?真正的奧秘只有一點,我們的心還不夠遠。如果你的心真能那樣遼遠的話,那么一瞬間,你的心,就擁有了隱逸的田園。田園不是一片土地,田園不是一方山嶺,田園是人心里的凈土,但是,心要遠。陶淵明的詩里面說“守拙歸園田”,我們今天認為這個拙笨的拙字不是好詞,經常聽人說,你這孩子怎么這么拙呀,你要工呀,你要巧呀。陶淵明不光宣稱自己拙,他還守這份拙。在我們這個極盡工巧的時代,他是一個守拙的人。誰守得住這份心,誰就擁有田園。在中國的詩歌歷史上,那么多鷹擊長空,翩翩翱翔,自由之致的人。陶淵明是怎么說的,“眾鳥皆有托,吾亦愛吾廬。”他不歌頌雄鷹,不歌頌海鷗,他歌頌一只小鳥,這么平常的一只小鳥。常常想起八十年代,北島著名的一句詩:“在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里,我寧愿做一個人。”其實,做一個人,不比做一個英雄簡單。陶淵明甚至是在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他寧愿做一個人。所以我說,陶淵明是中國歷史的大英雄,是真隱士,他是大隱隱于市,紅塵之中不失田園。陶淵明,是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所以我說,在陶淵明的故鄉,還用得著我來講文化嗎?我們共同去體會這一方土地上的平常心吧。我相信每一個外來人,在這片土地上,會有白居易那樣的感受,就是江州司馬青衫濕。真正對文化致敬的人,會因為諸多的理由熱淚盈眶。為什么這些過往的墨客,在這里會留下不朽的詩篇。是因為這片土地,這方山巒,有它不可替代的幸運。因此,當我們向遙遠的星空致意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要忽略了腳下這方熱土。
《在陶淵明家鄉感悟中國智慧》閱讀題目
小題1:作者用什么手法引出中心人物陶淵明?請具體說明。(2分)
小題2:作者用哪兩件事說明“陶淵明這個人是真的不要”?請具體說明。(4分)
小題3:從作者所說的陶淵明的兩個“不要”,你感悟到哪些中國智慧?請簡要概括。(4分)
《在陶淵明家鄉感悟中國智慧》閱讀答案
小題1:對比手法。將假隱士很多和真隱士極少進行對比,從而引出中國真正的高士——隱居于廬山的陶淵明。
小題1:①不炫耀自己的祖上。陶淵明的祖上雖然很風光,但他從不炫耀自己根正苗紅。
②隱居廬山卻從不提廬山。廬山雖然是一座名山,但陶淵明把它看作一座尋常的山。(4分)
小題1:①不炫耀,低調行事;
②不功利,淡泊明志;
③不躁動,寧靜閑適;
④不媚俗,自然樸實;
⑤不工巧,守拙養直。
看了“在陶淵明家鄉感悟中國智慧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