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犁的世界閱讀答案
《孫犁的世界》閱讀材料
孫犁的作品中最具影響力的,就是小說《荷花淀》,甚至后來還衍生出了以此命名的文學派別。能夠把激蕩的戰(zhàn)爭風云映襯在白洋淀的月光葦影以及冀西山地的紅襖明眸之中,從而發(fā)現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值得珍視的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他的審美情趣在那個時代顯得獨樹一幟,與眾不同,在處理激烈的戰(zhàn)爭題材時,卻飽蓄世間真情,暢抒人文關懷。他的戰(zhàn)爭題材長篇小說《風云初記》,竟沒有多少刀光劍影、血雨腥風,甚至用了好幾百字細致入微地描寫那樣的時空里,一朵瓜蔓上的稚花如何靜靜地綻放自己。他似乎是在告訴我們,即使是在如此斗爭殘酷、物質匱乏的艱苦歲月里,也擋不住人們心底真情的自然流露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如果不是親臨蘆葦萬頃、淀泊碧翠的白洋淀,或許很難真正理解孫犁的似水柔情以及對人性美的執(zhí)著追尋;也只有搖上一尾漁舟,穿梭在葦子的世界里,你才能夠明白孫犁當年為何把帶著生命溫暖的筆端,一次次地投向那些開朗純情、率真無邪的村婦、少女身上。從白洋淀回來后,我特意找來一些孫犁的著作和傳記,試圖走進他的世界,與大師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對接。
其實,孫犁一直在用筆構筑一個世界,一個柔情似水、質樸無華的世界。在那里,充滿了自由與關愛、純潔與理想,令人無限神往。孫犁更是在用心、用整個人生來敘述、描摹一個世界。因為,這個世界早已先他而實實在在地存在。那個世界,就是他的故鄉(xiāng)——白洋淀。可以說,孫犁傾其一生的精力與才華,就是為了用文字還原一個詩情畫意、旖旎秀美、民風淳樸的白洋淀。他做沒做到,我不敢肯定。我只知道,他的文字給白洋淀鍍上了一層耀眼的人文光芒,如同將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存入歷史的銀行,讓那里的淳樸鄉(xiāng)民至今都在享用由此而帶來的豐厚利息;我只知道,他因這種一以貫之的文學信仰和文字風格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了一道獨特的熠熠生輝的風景線。我相信,今天的許多人就是因為孫犁而去造訪白洋淀這片神奇的蘆葦蕩的,一如我是懷著敬意而不是帶著某種目的或任務去走進孫犁的世界一樣。
歷史上,一個人儼然成為一座城市或一個地區(qū)象征的,孫犁不是唯一。古今中外,并不鮮見。比如孔子之于曲阜、屈原之于汨羅、喬伊斯之于都柏林、魯迅之于紹興、沈從文之于湘西,等等。
相對于同時代盛年輟筆、改弦易轍去研究衣飾文化的沈從文,孫犁無疑是幸運的,至少他能夠在晚年重理舊業(yè),煥發(fā)青春,將自己一生許許多多的思想、智慧、學識、感悟、觀點及不可多得且不可替代的個人生命體驗,積淀在蕓齋系列、耕堂隨筆等十余冊看似零碎、實則厚重的文字里。其深邃的思想、淵博的學識、豁達的心境、洗練的文筆都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令人耳目一新,也打破了許多現當代作家后期創(chuàng)作始終超不過自己當年成名作的怪圈。
當然,孫犁的世界還遠不止局限在文學藝術范疇這一隅之地,他的淡泊處世,達觀做人,獎掖后進,甘為人梯,同樣為人景仰。作家林斤瀾寫過一篇短文,說孫犁當年曾有一次出國機會,眾人垂涎欲滴,但他輕易就放棄了,原因竟是不會打領帶。其實,這只是借口,關鍵是他并沒有將出國當做是享受。孫犁的享受是什么呢?在他晚年作品《書衣文錄》里有云:“冬日透窗,光明在案。裁紙裝書,甚適。”人生的享受有許多種,但真正的享受與金錢、地位無關。不過,要認識到這一點,全看我們有怎樣的情懷。在現代人的享受觀越來越趨同的今天,這或許是孫犁留給我們的一個更為廣闊的世界吧。
(選自2009年9月18日《工人日報》,有改動)
《孫犁的世界》閱讀題目
小題1:作者為什么說孫犁的“審美情趣在那個時代顯得獨樹一幟,與眾不同”?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4分)
小題2:解釋下面兩句話中畫線短語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只有搖上一尾漁舟,穿梭在葦子的世界里,你才能夠明白孫犁當年為何把帶著生命溫暖的筆端,一次次地投向那些開朗純情、率真無邪的村婦、少女身上。
(2)從白洋淀回來后,我特意找來一些孫犁的著作和傳記,試圖走進他的世界,與大師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心靈對接。
小題3:作者說孫犁儼然成為了白洋淀的“象征”。你認為作者這樣說的依據是什么?。(4分)
小題4:這篇文章不止一處用了對比手法,請舉出一例并結合文本與生活簡要分析。(6分)
《孫犁的世界》閱讀答案
小題1:在激蕩的戰(zhàn)爭風云中,沒有刀光劍影、血雨腥風,重點寫日常生活中的人性之善和人情之美,心底真情的自然流露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共4分。“那個時代”的特點和“審美情趣與眾不同”的內容,各2分。)
小題2:(1)指孫犁用飽含對白洋淀的似水柔情、真摯情感和對人性美的執(zhí)著追尋。(2分,意思對即可)(2)指作者通過研讀有關孫犁的著作和傳記,探究感悟孫犁的自由與關愛、純潔與理想內心世界。(2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3:作者的依據可歸納為以下三點:孫犁傾其一生的精力與才華努力用文字還原詩情畫意、民風淳樸的白洋淀;孫犁的文字給白洋淀鍍上了一層耀眼的人文光芒;今天許多人因為孫犁而去造訪白洋淀。(2分)
小題4:這篇文章多處使用了對比手法。比如,文章第四段用“許多現當代作家后期創(chuàng)作始終超不過自己當年的成名作”與孫犁晚年作品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對照,表現了孫犁晚年作品突出的文學成就。(或答:文章最后一段用“眾人”對出國機會“垂涎欲滴”與孫犁只因不會打領帶就輕易放棄出國形成對照,表現了他淡泊達觀的情懷。)(如果答:“文章用沈從文盛年輟筆去研究衣飾文化與孫犁晚年能夠重操舊業(yè)做對比,說明孫犁還算是幸運的”可給3分。如果只舉孔子、屈原、魯迅等例子,可給1分,因為這些是類比而不是對比)
看了“孫犁的世界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