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民到閱讀答案
《從農民到》閱讀材料
告別學校,李作成回到啟安村務農,早早地扛起生活的重擔?;卮逡院?,他在生產隊干活,喂過豬,扛過磚,和大家一起卷起褲腿在稻田里插秧、收割。有時候,晚上就睡在生產隊的倉庫里,夜里看倉庫能計工分。李作成腦子好使,卻從來沒在干活時耍過小聰明。“生產隊的年輕人里有愛鉆空子偷懶的,李作成從來不搞這些,生產隊讓干什么,他就賣力干好。他本來就聰明,還很誠實,村里人人都喜歡他。”
1970年,部隊到村里征兵。那個年代能參軍是很光榮的事,而且他入伍也能減輕些家里的負擔。另外,他雖然放棄了讀高中的機會,但非常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覺得一直待在村子里會有些遺憾。就這樣,17歲的鄉村少年李作成離開了家鄉,走入軍營。
入伍之初,李作成被分配到廣西軍區獨立2師2營營部通訊班當戰士。由于學習認真,訓練刻苦,李作成很快成為一名優秀的士兵,當上班長,還入了黨。隨后,他又被提拔為排長、連長。
1979年,李作成奉命帶領連隊參加了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他在戰場上打仗不要命,“有湖南人的霸蠻,有湘軍的血性”:用左手抓住敵人發燙的槍管,右手提著沖鋒槍射擊,擊斃敵人后才發現自己抓槍管的手燙得滿是血泡;右臂被子彈打穿,鮮血直流卻顧不上包扎傷口,繼續戰斗……
由于作戰勇猛,戰績突出,李作成所在的連隊榮立集體一等功,被中央軍委命名為“尖刀英雄連”,他本人也被授予“戰斗英雄”稱號。之后,李作成作為作戰英模報告團成員在全國巡回演講,他的名字也家喻戶曉。他還被安排回到老家啟安村做了一場演講。演講結束后,他和親戚朋友匆匆忙忙見了面,又隨著部隊走了。
在1982年9月的中共十二大上,29歲的李作成入選為主席團成員,一年之后,他被任命為廣西某邊防團團長。當時,團里的管理松散,訓練成績不理想。他上任之后,就到基層連隊抓訓練,帶領團隊逐漸甩掉了落后帽子,進入了先進行列。1991年,李作成升任廣州軍區守備第三師師長。
人們常說,對于解放軍而言,抗災前線就是他們在和平年代的戰場。1994年,廣西發生嚴重洪災,李作成率部前往抗洪第一線,作出了重大貢獻。當年,中央軍委為他所在部隊集體記二等功。1997年,李作成被授予少銜,成為一名44歲的。
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百年不遇的洪災。奉上級命令,李作成又帶領部隊轉戰湖南、湖北的11個縣、市,救出被洪水圍困的群眾1.7萬余人,守衛了荊江、洞庭湖等大小堤垸280多公里。
同年,李作成被任命為第41集團軍軍長。后來解放軍在我國東南沿海舉行陸??杖娐摵涎萘?,李作成參與其中。在兩個多月的演習時間里,他近百次組織修改方案,多次進行沙盤推演。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觀看演習時,曾對李作成說:“不簡單啊!長江后浪推前浪??戳四銈冞@次演習,我對人民解放軍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2008年,經歷了10年“正軍”歲月的歷練后,李作成升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跨入副大軍區職行列。一年后,他被授予中銜。2013年,李作成升任成都軍區司令員,2015年被授予上銜。
這些年,李作成沖在第一線的作風沒有變。就在他升任成都軍區副司令員的當年,汶川大地震發生,他又一次出現在救災隊伍中。此后相繼發生的蘆山地震和魯甸地震中,李作成也都參與了指揮救災工作。
這些年間,李作成還保留了勤于學習和思考的習慣。在中國知網上,可以查詢到他近幾年在《人民日報》《解放軍報》和《國防》雜志上發表過的許多文章。文章主題涉及推動部隊裝備建設科學發展、人民防空建設、裝備和保障機關能力素質建設、推進戰區軍事斗爭國防動員等。
對于啟安村的村民們而言,感受更為真切的是,不論職位、軍銜怎么變,李作成還是他們熟悉的那個同鄉。多位村民提到,李作成是個孝子,曾把父母接到身邊,但老人家歲數大了,還是習慣老家的生活,就回到村子里住了。
(節選自2016年1月《環球人物》)
[相關鏈接]①曾引用《韓非子》中“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將必發于卒伍”這句話,希望干部們能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歷。②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領導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于2015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李作成任陸軍司令員。
《從農民到》閱讀題目
(1)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因為家境原因,盡管李作成初中學習成績很好,所以他不得不告別學校回家扛起生活的重擔。而這也正是決定了他走進部隊當上的客觀因素。
B.李作成回家務農后深得村里人喜歡。在生產隊勞動的日子里,他不像其他愛鉆空子的年輕人那樣偷懶,生產隊安排的工作都會賣力去做,是一個聰明又誠實的人。
C.“用左手抓住”“右手提著”“滿是血泡”等戰斗中的細節描寫,形象地展示了李作成在邊境自衛反擊戰中英勇作戰的英雄形象。
D.全文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交代了李作成的成長經歷,刻畫了一位真實的農民的形象。
E.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司令員李作成的成長經歷印證了《韓非子》中的“猛將必發于卒伍”。他出身農家,從戰士做起,經歷了部隊的考驗,現被授予少銜。
(2)李作成從一名戰士發展成為的主觀原因有哪些?請簡要分析。(6分)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4)孟子曾云:“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請指出李作成對“二者”的態度做法,并請你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8分)
《從農民到》閱讀答案
(1)C,3分;B,2分;A,1分(A客觀原因,絕對;D全文側面描寫,錯;E,少銜,錯)
(2)主觀原因(事件有一處即可):
?、偾谟谒伎?,不斷探索——事件:學習;訓練,軍事理論研究
②勇敢無畏——事件:自衛反擊戰,救災活動
③嚴謹認真——事件:三軍聯合演習中,近百次組織修改方案,多次進行沙盤推演
(3)①照應標題,說明李作成出身于農村。②從村民角度對李作成進行側面描寫,使傳主形象更豐滿。③進一步突出李作成的基本性格特征(真誠、孝順)。
(4)(梳理出李作成三個角度的取舍,即可給6分,評價及聯系實際給2分——第②角度談出任一即可)
當“熊掌”和“魚”不可兼得之時,李作成是有所取舍的。
?、佼斆鎸€人前途和家庭需要的時候,李作成盡管學習成績很好,但是還是輟學回家務農,減輕家庭負擔,支撐起負擔較重的家;
?、诋斆鎸€人的安危與國家、人民群眾的安危之時,李作成總是能不顧及自己的生命安全,奮不顧身投身于保衛祖國邊疆的戰斗、保護人民群眾生民財產的救災之中;
?、郛斆鎸τH情友情與工作的需要之時,李作成總是服從于工作需求,即使是回到家鄉也不能停下腳步,與親朋相聚。
李作成服從于祖國和人民的需要,舍棄了個人和家庭的利益,這是一種舍己為公的情懷。這也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也是詮釋價值觀的最好例證。
看了“從農民到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