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荒第一天閱讀答案
《開荒第一天》閱讀材料
(5)三十多年過去了,哈佬應該已經年邁,甚至已經不在人世,但他的吆喝再一次在我手心裂痛的那一刻閃回,聲音宏亮震耳。不知為什么,我現在聽到這種聲音不再有恐懼。就像太強的光亮曾經令人目盲,但只要有一段足夠的黑暗,光明會重新讓人懷念。當過去的強制與絕望逐漸消解,當我身邊的幸福正在消退,對不起,勞動就成了一個火熱的詞,重新放射出的光芒,喚醒我沉睡的肌肉。
(6)坦白地說:我懷念勞動。
(7)坦白地說:我看不起不勞動的人。一個脫離了體力勞動的人,會不會有一種被連根拔起沒著沒落的心慌?會不會在物產供養鏈條的最末端一不小心就枯萎?會不會成為生命實踐的局外人和游離者?連海德格爾也承認:“靜觀”只能產生較為可疑的知識,“操勞”才是了解事物最恰當的方式,才能進入存在之謎——這幾乎是一種勞動者的哲學。我在《暗示》一書里還提到過“體會”、“體驗”、“體察”、“體認”等中國詞語。它們都意指認知,但無一不強調“體”的重要,無一不暗示四“體”之勞在求知過程中的核心地位。然而古往今來的流行理論,總是把勞力者權當失敗者和卑賤者的別號,一再翻版著勞心者們的一類自夸。
(8)一位科學院院士,帶著兩個博士生,在投影機前曾以一只光盤為例,說光盤本身的成本不足一元,錄上信息以后就可能是一百元。女士們先生們,這就是一般勞動和知識勞動的價值區別,就是知識經濟的意義呵。
(9)我聽出了他的言下之義:他的身價應比一個勞工昂貴百倍乃至千萬倍。
(10)問題不在于知識是否重要,而在于1:99的比價之說是出于何種心機,我差一點要沖著掌聲質問。我當時沒有提問,是被熱烈的掌聲驚呆了:我沒想到鼓掌者都是自以為能賺來99﹪的時代中堅。
(11)一個科學幻想作品曾經預言:將來的人類都形如章魚,一個過分發達的大腦以外,無用的肢體將退化成一些細弱的游須,只要能按按鍵盤就行。我暫不懷疑鍵盤能否直接生產出糧食和衣服,但章魚的形象至少讓我鄙薄,一臺形似章魚的多管吸血機器更讓我厭惡。這種念頭使我立即買來了鋤頭和鈀頭,買來了草帽和膠鞋,選定了一塊寂靜荒坡,向想象中的滿地莊稼走過去。陽光如此溫暖,土地如此潔凈,一口潮濕清洌的空氣足以洗凈我體內的每一顆細胞。從這一天起,我要勞動在從地圖上看不見的這一個山谷里。我們要恢復手足的強壯和靈巧,恢復手心中的繭皮和面頰上的鹽粉,恢復自己大口喘氣渾身酸痛以及在陽光下目光迷離的能力。我們要親手創造出植物、動物以及微生物,在生命之鏈最原初的地方接管我們的生活,收回自己這一輩子該出力時就出力的權利。這決不意味著我蔑視智能,恰恰相反——這正是我充分運用智能后的開心一刻。
《開荒第一天》閱讀題目
36.第(2)段劃線句中“消溶”一詞表達的意思是 (2分)
37.作者寫三十多年前墾荒時對勞動滿含“恐懼”,寫這些內容有何作用?(2分)
38.第六段“坦白地說:我懷念勞動”,作者為什么現在要“懷念勞動”?(3分)
39.對本文分析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 )(6分)
A.文章先從“體”被“喚醒”寫起,再寫“心”被“喚醒”,最后寫喚醒后的行動。
B.第(5)段畫線句比喻精妙,“盲”這個詞在文中有多處照應。
C.在作者看來勞動是人在求知過程中的最基本方式。
D.作者在文中表達了對發展知識經濟模式的懷疑,顯露出較強的警覺意識。
E.文章采用鋪敘的手法寫出三十年前極為艱苦的墾荒生活。
F.本文具有把日常的生活體驗轉化為哲學思考的特點。
40.文中說“而在于1:99的比價之說是出于何種心機”,依據原文,指出作這種“比價”的人的“心機”是什么?(2分)
41.文末作者描寫了自己“充分運用智能后的開心一刻”。作者是如何表現這種“開心”的?試作簡要賞析(5分)
《開荒第一天》閱讀答案
36.答:勞動工具很快就磨鈍了,磨短了。
37.答:欲揚先抑,(1分)為下文寫對勞動價值的肯定作鋪墊。
38.答:①心態發生改變。時代變遷,雖然再也沒有強制和絕望,但幸福感漸失,只有勞動才能喚醒身心;②認知水平提高。一個不勞動的人就失去了根,就會枯萎,就會成為生命實踐的局外人。(1點2分,2點3分)
39.C D(6分)
40.答: 因為勞心者的勞動比勞力者的勞動更有價值,所以勞心者就一定比勞力者高貴(或:勞力者就是失敗者和卑賤者,勞心者才是高貴者和成功者)
41.答:①運用景物描寫,通過陽光、土地、空氣的景物渲染,來表現作者對勞動由衷的喜悅之情。②運用排比手法,通過三個“恢復”的句子,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作者回歸勞動的迫切心情。③運用想象,通過想象勞動的場景,體驗勞動帶來的開心和快樂。(5分,任答一點得3分,答出兩點得全分。如答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看了“開荒第一天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