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子的長征閱讀答案
《一輩子的長征》閱讀材料
翟俊杰出生之際,父親因宣傳抗日被日本憲兵抓進監獄,遭遇嚴刑拷打。
從小發酵的家國大義與革命之火,讓翟俊杰充滿了軍人的血性。而傳統文化與淳樸民情的濡染,則為他日后毅然從軍,立志為革命書寫鋪就了道路。
17歲時他參軍成了一名文藝兵。其間他先后經歷了兩場戰爭,即1959年的平叛戰役和1962年的邊境自衛反擊戰。每逢戰事,文藝兵們必然挺身而出,趕赴前線,鼓舞士氣。
親歷戰爭,讓翟俊杰對對戰爭題材有獨到的理解。從與楊光遠聯合執導電影《血戰臺兒莊》開始,先后導演的《共和國不會忘記》《大決戰》等作品都深受好評,但最為人稱道的,則是翟俊杰“三拍長征”。每一次拍攝,于他而言,都意味著一次朝圣,而每一次回歸歷史,他都能以創新求突破,為長征的影像建構打開一扇新的窗口。
1994年上映的《金沙水拍》,是翟俊杰的第一部長征之作。該片中翟俊杰沒有墨守成規,而是將懸念片的元素融入其中,諸多細節的處理讓整部影片縈繞著傳奇色彩和悲壯氛圍。
同時他將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置于創作核心。影片中毛澤東形象“有血有肉”。在愛人面前,他真情流露,不加遮掩;面對親人的遭遇,他憂愁滿懷,卻顧全大局。不同于主流敘事中的器宇軒昂、指點江山,翟俊杰給我們呈現出的是一個頭發蓬亂、身形瘦削的毛澤東,尤其在紅軍陷入險境之際,其眼神更透露出詩人一般的憂郁。在翟俊杰看來,這才是那個時代偉人最真實的寫照。
對長征時期毛澤東的形象把握,延續到了翟俊杰的第二部同題材影片《長征》之中。
“長征不是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過程,它是異常悲壯的。毛澤東的正確主張不被采納,而李德的錯誤指揮導致了紅軍損失慘重、節節敗退,這才有了長征。”
于是,在電影《長征》里,黨的內部斗爭之嚴苛,被他前所未有地推向了前臺。
影片中,長期受到打壓和被邊緣化的毛澤東,形容憔悴,憤懣憂郁,煙一支接一支地抽,但始終不退讓、不妥協,作為革命家的風范由此凸顯。
此外,翟俊杰還對電影進行了詩意化的處理,比如在音樂運用上,便首次采用了“聲畫對立”的手法,以凄美的《十送紅軍》曲調反襯出慘烈的廝殺場面。
獨具匠心的呈現,讓“長征”二字的意蘊顯得深沉、悲愴。
十年之后的2006年,翟俊杰第三次執導長征題材影片《我的長征》,卻不再是以領袖人物為主角的宏大敘事,而是以一位十幾歲的紅軍小戰士王瑞來貫穿電影始終。透過王瑞的個人成長史,譜寫了一曲普通戰士溫情與信念兼具的長征之歌。
作為“長征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我的長征》成為凸顯翟俊杰個人電影觀的最鮮明一筆。
(摘編自《光明日報》)
《一輩子的長征》閱讀題目
4.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文章引用翟俊杰回憶跟祖父學習《岳陽樓記》的內容,是為了表明傳統文化對他的熏陶,也正是因為此,為他日后毅然從軍,為革命書寫鋪就了道路。
B.電影《金沙水拍》中,翟俊杰給我們呈現出的是一個頭發蓬亂、身形瘦削的毛澤東,眼神更透露出詩人一般的憂郁。這才是那個時代偉人最真實的寫照。
C.本文標題《一輩子的長征》形象地概括了翟俊杰三十年來對中國革命的理解不斷深入的征程,也概括了他導演生涯中不斷以創新求突破的征程。
D.傳記講求真實性。然而撰寫一位藝術家,文筆生動,如“翟俊杰如同一名虔誠的朝圣者”等語句,增加了文采,但不夠平實,與傳記寫實性的要求不符。
5.翟俊杰在導演軍旅題材影片方面情有獨鐘,這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內在原因。請結合材料加以分析概括。(4分)
6.翟俊杰“三拍長征”最為人稱道,這和他的“創新”密不可分。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有哪些“創新”。(5分)
《一輩子的長征》閱讀答案
4.(3分)C
【解析】A項根據原文,應是家國大義與革命之火,傳統文化和純樸民情為他日后從軍,為革命書寫鋪就了道路。B項中“這才是那個時代偉人最真實的寫照”,根據原文“在翟俊杰看來”一句,可見只是翟俊杰的理解。D項中“與傳記寫實性的要求不符”這句話,曲解了傳記文學的寫實性。
5.(4分)①外部因素:來自祖父和父親的家國大義與革命之火,讓翟俊杰充滿了軍人的血性。傳統文化與淳樸民情的濡染,形成了他的英雄情結。②內在原因:17歲參軍,先后經歷兩場戰爭,讓翟俊杰對戰爭題材有獨到的理解。
看了“一輩子的長征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