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讀書不易閱讀答案
《古人讀書不易》吳晗 原文閱讀
“我小的時候,就喜歡研究學問,家里窮,弄不到書,只好到有書的人家借,親自抄寫,約定日子還。大冷天,硯都結(jié)冰了,手指凍得彎不過來,還是趕著抄,抄完了送回去,不敢錯過日子。因為這樣,人家才肯借書給我,也才能讀很多書。”
“到成年了,越發(fā)想多讀書,可是沒有好老師,只好趕到百多里外,找有名望的老先生請教,弓著身子,側(cè)著耳朵,聽他教誨。碰到他發(fā)脾氣,我越發(fā)恭謹,不敢說一句話,等他高興了,又再請教。我雖然聽得不很明白,但到底還是學了一些知識。”
“當我去求師的時候,背著行李,走過深山巨谷。冬天大風大雪,雪深到幾尺,腳皮都裂了也不知道。到了客棧,四肢都凍僵了,人家給喝熱水,蓋了被子,半天才暖和過來。一天吃兩頓,穿件破棉袍,從不羨慕別人吃得好,穿得好,也從不覺得自己寒傖。因為求得知識是最快樂的事情,別的便不理會了。”
宋濂是在這樣艱苦的情況下,經(jīng)過努力,攀登學問的高峰的。他在文章的后面,勸告當時的學生說:
“你們現(xiàn)在在太學上學,國家供給伙食、衣服,不必挨餓受凍了。在大房子里念書,用不著奔走求師了。有司業(yè)、博士教你們,不會有問了不答、求而不理的事情了。要讀的書都有了,不必像我那樣向人借來抄寫。有這樣的條件,還學不好,要不是天資差,就是不像我那樣專心、用功。這樣好條件,還學不好,是說不過去的。”
這一段話,我讀了很動心。今天,我們學習的條件,比宋濂所勸告的那些學生的時代,不知道要好多少倍,要是不努力,學不好,我看,也是說不過去的。
《古人讀書不易》閱讀習題
1.文中引用成語“學富五車”的目的是什么?
2.細讀第一段,從“編”“卷”“冊”等字中可以看出,我國古代書籍經(jīng)歷了怎樣的發(fā)展過程?
3.從全文看,古人讀書不易的因素有哪些?
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用一句話簡要概括出來。
5.作者在文中引用了大段宋濂的文章,目的有兩個,請簡要表述出來。
6.當今社會,讀書的物質(zhì)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但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xiàn),請簡要說明今人讀書有哪些不易。(結(jié)合時代對人才的要求來回答,答案不超過50字。)
《古人讀書不易》閱讀答案
1.為了介紹竹簡、木牘體積大的特點。
2.經(jīng)歷了由竹簡、木牘到帛書到紙書的發(fā)展過程。(交代清楚三個階段即可。)
3.書不易得,師難求。(多答不限,但必須具有這兩點。)
4.勸告現(xiàn)代青年學生,在較好的學習條件下,一定要專心、用功讀書。
5.(1)為了說明古人讀書不易(扣住題目);
(2)為了說明讀書應(yīng)專心、用功突出主旨。
6.本題如能結(jié)合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回答,則應(yīng)無對錯之別,或許有高下之分,要依據(jù)答案的不同思維水平,酌情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