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張路分秋閱閱讀答案
《沁園春張路分秋閱》閱讀材料
注:①人:指張路分。②油幢:油幕軍帳。③戎韜總制:按兵法統御萬馬千軍。④山西將種:古人認為華山以西是出將才之處。
《沁園春張路分秋閱》閱讀題目
①下列對詩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詞的前三句從聽覺角度描寫演習開始前和開始時的景況,表現了演習規模之大,軍容之整肅,軍紀之嚴明。
B.上闋的四句到七句從視覺角度描寫演習開始后的情景,從不同側面描繪了演兵場上的壯觀景象。
C.結尾處“隨軍鼓吹,已帶邊聲”,意為隨軍樂隊演奏之聲似乎已帶有邊地戰場上的沖殺之聲,表現了詩人對戰爭的厭倦。
D.本詞在刻畫人物形象時,既有正面描寫,也有側面描寫,同時提煉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人物形象鮮明而有光彩。
②簡析這首詞中刻畫的將領張路分的形象。(4分)
《沁園春張路分秋閱》閱讀答案
①答案:C(解析:“對戰爭的厭惡”錯,應為表現詞人北伐抗金心情之切,希望及早舉兵。)
②答題要點:擅武、善文、愛國、儒雅。應結合詩句簡要分析,如果只概括酌情扣分。
《沁園春張路分秋閱》賞析
首三句從聽覺上寫演習開始前和開始時的景況。“萬馬”,說明演習規模之大。“萬馬”而“不嘶”,讓人想見軍容之整肅,軍紀之嚴明。在如此寂靜之中,突然響起了“一聲寒角”,顯得格外嘹亮清澈。“寒”字,不僅暗應詞題之“秋”,也烘托了一派肅殺氣氛。而“寒角”只“一聲”,就“令行柳營”,全軍立即聞“聲”而動,可見這支軍隊具有一種雷厲風行的戰斗作風,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下面從視覺上寫開始后的情景。“見秋原如掌”四句,從整體上寫雄壯陣勢。“槍刀突出,星馳鐵騎,陣勢縱橫”,從不同側面描繪演兵場上的壯觀景象:平原上槍林刀叢突現;鐵騎奔馳,快如流星;隊形縱橫,變化莫測。“人在油幢”三句,由兵而將,由分而總。“人”,指張路分。這時,他正在油幢軍帳之中,按兵法指揮萬馬千軍。然而其儀態卻是“羽扇從容裘帶輕”,表現出一派儒雅風度:手執羽毛大扇,身著輕裘緩帶,舉止從容不迫,令人想起蘇軾的《念奴嬌》:“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與演兵場上那種驚心動魄景象和將帥的風流儒雅之度恰成反照,既形成了文勢上的起伏跌宕,也為下文描寫張路分的文才詩情作了過渡。
“君知否”三句開始寫張路分的文才詩情。詞人用設問轉入,攝人眼目,但又不立即道出,而是先用“是山西將種”收束上文,意謂此乃天生將種,然后才說這位善于治軍用兵的統帥“曾系詩盟”,即曾參加過詩人的集會。行文頓挫有致,上下映襯,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給人以立體感。這三句歇拍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下片的進一步描寫奠定了基礎。
下片換頭兩句,直承“曾系詩盟”而來。“龍蛇紙上飛騰”,寫其詩情之飽滿,文思之敏捷,草書時筆走龍蛇。這是正面刻畫。“看落筆、四筵風雨驚”,寫其詩意絕妙,風雨為驚,四座無不傾倒,大有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況味。這是側面烘托。
看了“沁園春張路分秋閱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