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次寄湖南張郎中閱讀答案
《旅次寄湖南張郎中》戎昱原文閱讀
寒江近戶漫流聲,竹影當窗亂月明。
歸夢不知湖水闊,夜來還到洛陽城。
《旅次寄湖南張郎中》閱讀習題
1、詩中寫“歸夢”突出了什么?
2、前人評說,“歸夢”是這首詩的詩眼。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為什么?
《旅次寄湖南張郎中》閱讀答案
1、寫夢中返鄉(xiāng)是那么容易,突出了鄉(xiāng)思之深,之切。
2、“歸夢”因旅次見聞引發(fā),前兩句中江水漫流之聲、月下竹影之形,是“歸夢”之因;而“歸夢”則是思鄉(xiāng)之情的集中表現(xiàn)。所以可以說“歸夢”是這首詩的詩眼。)
《旅次寄湖南張郎中》閱讀賞析
前人評說,“歸夢”是這首詩的詩眼。詩中的“歸夢”寫夢中返鄉(xiāng)是那么容易,突出了鄉(xiāng)思之深、之切。 “歸夢”因旅次見聞引發(fā),前兩句中江水漫流之聲、月下竹影之形,是“歸夢”之因;而“歸夢”則是思鄉(xiāng)之情的集中表現(xiàn)。所以可以說“歸夢”是這首詩的詩眼。
第一句里的寒江點出天氣的特征和江水的冰冷,近戶和漫流聲的照應,說明是在江邊聽著江水聲,那么這寒夜寒冷的江水無疑給了詩人一些觸動 這是一首寫在夜里的詩,詩人由于對故鄉(xiāng)的思念而夜中不能寐才會靜聽水聲,也可能半夜醒來深感寒意而說寒江。 半夜醒來念及故鄉(xiāng)而四顧茫然,萬籟寂寂間惟寒江濤濤,詩人也就把對故鄉(xiāng)的哀愁和想念寄托給了這江水。月明是月光的意思吧。亂是不是說心里的情緒在起伏。前面的竹影當窗是個幽雅的環(huán)境,只是一個亂字把詩人營構(gòu)的寧靜的小窗幽靜打破了。 也激起情感的一個波瀾。后兩句是講思鄉(xiāng)之情不受地域的局限,夜來還到又強調(diào)了時間,也讓這種思鄉(xiāng)情突破地理的限制。 亂也可以想象成竹影搖亂,也就是說有風,江邊很容易有江風的。這樣就在靜景中有了動態(tài)。
可以說明他當時應該在洛陽一帶,所以是說思鄉(xiāng)之情隨他到了洛陽。“歸夢不知湖水闊”,這句的湖水闊應是指故鄉(xiāng)遙遠不可觸,“闊別多日”“離別多時”闊既指的是湖面寬廣,也指與故鄉(xiāng)的距離太遙遠。以這種遠來寫“夜來”,表現(xiàn)歸鄉(xiāng)的念頭太強烈太迫切,而使他遙想,使他做起了“歸夢”。“歸夢”不知道湖水廣闊,不知道萬水千山的距離是渺茫的,但詩人是知道的,明知道還這么寫,明知道不能見還要做“歸鄉(xiāng)之夢”,這也就是詩人出發(fā)思鄉(xiāng)之情后的一系列感受。應該說前兩句是鋪墊的蓄勢,借景物抒發(fā)心中的憂愁,后兩句用想象與擬人的手法傳達思鄉(xiāng)的愁苦。
《旅次寄湖南張郎中》閱讀注拓展
戎昱。(744~800)唐代詩人。荊州人。少年舉進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進士。寶應元年(762),從滑州、洛陽西行,經(jīng)華陰,遇見王季友,同賦《苦哉行》。大歷二年(767)秋回故鄉(xiāng),在荊南節(jié)度使衛(wèi)伯玉幕府中任從事。
后流寓湖南,為潭州刺史崔?、桂州刺史李昌?幕僚,頗受信用。建中三年(782)居長安,任侍御史。翌年貶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職,流寓桂州而終。他是中唐前期比較注重反映現(xiàn)實的詩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寫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羈旅游宦、感傷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臘夜》較有名。
看了“旅次寄湖南張郎中閱讀答案”的還看了:
1.在墳墓中的旅行閱讀題答案
2.頭腦中的旅行閱讀題答案
3.徒步旅行(Hiking) 閱讀理解的答案
4.八歲一個人去旅行閱讀題答案
5.人生需要這樣一次旅行閱讀題答案